面对新技术引入高职课程相对滞后、学生学习掌握新技术的基础薄弱、学生新技术应用创业的能力不强等难题,高职院校新技术应用的创业型创新人才培养,该从哪里取得突破?
面对新技术引入高职课程相对滞后、学生学习掌握新技术的基础薄弱、学生新技术应用创业的能力不强等难题,高职院校新技术应用的创业型创新人才培养,该从哪里取得突破?
目前,许多高职院校在创业项目推广路径、创业导师配置、创客空间搭建、创业投融资体系等方面,建立了具有自身特色的创业实践体系。但是,面对新技术应用的创业型创新人才培养,高职院校仍然面临着一些难题。
新技术引入高职课程相对滞后。从新技术理论学习,到新技术能力训练,再到立足新技术创业,是现代新型技能人才培养的“三阶链”。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体系、课程设置、教材开发仍有较强的格式化痕迹,日新月异的新技术被吸纳到人才培养中仍要很长时间,由此造成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的供给矛盾更加突出。
高职学生学习掌握新技术的基础薄弱。学生主体的学习能力、知识内化能力、技术迁移能力是新技术应用创业型创新人才的素质要求,缺一不可。按照这个标准分析,高职学生存在与新技术相关的知识理论学习能力较弱、基于新技术应用创业的意识缺乏等方面的不足,同时可供新技术实训实践的平台较少。
高职学生新技术应用创业的能力不强。高职教育注重培养实践动手能力,却往往忽视学生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培养,缺乏对新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同时,分析高职学生创业情况,其专业创业的能力弱,对市场缺乏评估论证,对创业的主业定位不明确,往往凭借一时热情创业的现象突出,创业的结果并不乐观。
高职院校新技术应用的创业型创新人才培养,需要以学生为主体,强调产业企业的外在需要,重视学生兴趣的内在需求,尤其突出技术创新与应用的实践途径,倡导“产学研创”一体化培养。
以需求为导向,摸清“产学研创”一体化培养模式的外在需求。
一是以区域产业需求为导向。在“互联网+新科技”的时代背景下,如何寻找区域产业发展的新起点并培育新技术,是高职院校新技术应用创业型创新人才培养的核心目标。随着信息技术、新能源及节能技术、高技术服务业、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的蓬勃发展,高职院校只有主动适应区域经济转型发展、产业升级和市场需求,培养适应产业发展需求的新技术应用创业型创新人才,才能赢得新的发展契机。
二是以企业真实需求为导向。围绕企业技术难题,问需于企业,建立以“共育人才、共建专业、共同开发课程、共建共享实训基地、共享校企人才资源、共同开展应用研究与技术开发”等为主要内容的校企合作共赢长效机制,鼓励师生参与来源于企业需求的课题设计,在项目中开展协作、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寻找解决方案,才是高职院校厘清“产学研创”一体化,培养新技术应用创业型创新人才的出路所在。
以兴趣为动力,激发“产学研创”一体化培养模式的内在需求。
从高职学生的学习兴趣特点来看,普遍存在着学习兴趣不浓、动力不足、自信心不足等特点。培养新技术应用创业型创新人才,教学机制、手段与途径的创新是必要条件。在教学手段上,应采用“线上课上相衔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
就线上教学而言,充分利用慕课等现代网络教育技术,变革传统的网络教育讲座模式,注重学生的学习体验,同时合理衔接“线上课上”,实现网络学习与面对面课堂学习的有机结合。
就线下教育而言,当前高校兴建众创空间是较好的探索。高校众创空间具有开放与低成本、协同与互助、便利化、全要素的特点,通过集中的形式,整合创业导师、投资人等社会资源,为学生创业搭建成长和服务平台,解决学生创业过程中遇到的跨界创新和资源约束等刚性问题。
以课程为依托,夯实“产学研创”一体化培养模式的教学基础。
“产学研创”一体化培养新技术应用创业型创新人才,提倡将创业课程分层分类、有机融入人才培养体系,分设实践性课程和理论性课程,设计涵盖创业全过程的课程体系。通过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培育,增强学生的创业意愿,增加学生的创业资本。
在理论课程设计上,对全体学生开设创业教育必修课和选修课,如创业学概论、创业基础理论等,让学生认识到什么是创业,创业者应具备哪些创业素质和基本能力;对有创业意愿的学生开设创业指导及实训类课程,如创业案例研究等,让他们接触、了解真实案例;对已经开展创业实践的学生,开展企业经营管理类培训课程。
在实践课程设计上,开设创业活动课、创业仿真课等。一是实现“做中创”,包含综合实践项目、应用性毕业设计、高水平技能竞赛等,使创业教育面向全体学生;二是实现“研中创”,即依托高职院校现有研发机构和众创空间等,以新技术应用为创业项目导向,培育学生在核心技术研发过程中的创业兴趣。
以技术为手段,丰富“产学研创”一体化培养模式的实践平台。
高职院校拥有先进的研发设备、充足的科研人员和丰富的技术积淀,对新技术有敏锐的洞察力和研究能力,在人力、物力以及技术文化积淀方面均具有新技术创业的比较优势。
“产学研创”一体化以技术为手段培养新技术应用创业型创新人才,必须借力高职院校已有的技术创新软硬条件,即以高职院校现有的科研条件、对接区域产业的技术研发平台及众创空间为载体,为新技术应用创业搭建应用新技术、开发新产品、构建新模式、开拓新市场、培育新业态的实践平台,形成涵盖项目发掘、团队构建、投资对接、后续支撑的全过程孵化服务,使这个平台成为集创意(好点子)展示、创新(好方法)探索、创造(好作品)推广、创业(好商机)实践于一体的创新创业载体,并进一步推动创业企业向成长型、新模式、新业态转型,孵育新技术应用型创业企业。
以团队为支撑,提供“产学研创”一体化培养模式的人力支持。
“产学研创”一体化培养新技术应用创业型创新人才,更加强调以团队为支撑,实现师研生随、师导生创、师生共创;更多指向优势互补的创业团队,如高职院校机电专业的创业团队,可以凭借师生掌握的新技术做出一个用品,但是这个技术成果要从用品变为产品并走向市场,还需要工业外观设计、市场营销等系列专业人员的共同参与。因此,“产学研创”一体化培养新技术应用创业型创新人才,需要一支结构合理、知识与技术互补、具有多元文化和价值观的创业团队做支撑。
(作者谢志远,系温州职业技术学院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