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职业发展   成就出彩人生
地方分站:
当前位置:首页> 焦点栏目 > 战线播报 >

考高职单招先测职业适应性山东改革全国领先

2016-09-27 10:48:35 半岛网 责任编辑:刘莉
分享到:
目前,高职院校的升学渠道采取分类考试的录取形式,山东高考改革明确这将在2017年成为高职主要的升学渠道。

  目前,高职院校的升学渠道采取分类考试的录取形式,山东高考改革明确这将在2017年成为高职主要的升学渠道。9月23日,省教育厅下发《山东省普通高中学生职业适应性测试指导意见》,将建立普通高中学生职业适应性测试制度。从2017年秋季入学新生开始,报名参加高职(高专)单独招生和综合评价招生的普通高中学生,应参加职业适应性测试。此次改革也是山东在国内率先对普高学生开展职业适应性测试。

  试点从明年高中新生开始
  按照规定,改革自2017年秋季入学新生开始。测试对象界定为报名参加高职高专院校(含举办专科教育的本科高校)单独招生和综合评价招生两种考生。这两种考生又有两种情况。参加单独招生的考生,招生时间在高考前,不可能有高考成绩,因此必须参加;参加综合评价的学生又分两种情况,参加了高考的,可以凭高考成绩和学业水平考试成绩,而没有参加高考的,就必须参加职业适应性测试。
  大家可以注意到,高职院校考试招生与普通高校相对分开,实行“文化素质+职业技能”评价方式。中职和普高生考高职院校主要有以下形式。中职学校毕业生报考高职院校,参加文化基础与职业技能相结合的测试。普通高中毕业生报考高职院校,参加职业适应性测试,文化素质成绩使用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参考综合素质评价。学生也可参加统一高考进入高职院校。
  省教育厅表示,2015年通过分类考试录取的学生占高职院校招生总数的一半左右,2017年将成为主渠道。
  职业潜质被列入测试内容
  按照规定,职业适应性测试是以普通高中学生基本素质为基础,根据高职高专院校(专业)选拔、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要求,对报考高职高专院校学生进行的选拔性评价方式。
  测试内容分职业意识、职业潜质和职业技术素养三个方面。职业意识是学生对报考专业(职业)的认知和态度,主要包括学生对专业的了解程度、兴趣爱好、职业价值观、职业性格与报考专业(职业)的匹配程度;职业潜质是学生学习及将来从事某专业(职业)所应具备的潜能,主要包括语言表达能力、数理逻辑能力、空间判断能力、形态知觉能力、资料处理能力、动作协调能力、艺术表现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及身体条件的专业适应性;职业技术素养以普通高中课程《通用技术》必修内容为依据,主要考查学生对技术原理、技术方案及技能方法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省教育厅表示,测试无需考查以上全部内容,招生院校可以根据招生专业的特点和人才培养方案的要求选取与本专业密切相关的测试项目,确定测试指标。比如,在考查职业潜质时,财经类可侧重考查学生的数理逻辑能力及资料处理能力;旅游、文化教育类可侧重考查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
  笔试面试结合,1至4月测试
  职业适应性测试采用笔试和面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测试时间一般应安排在每年的1-4月。笔试可采用纸笔测试或上机测试等方式;面试可采用实验操作、情景模拟、提问、才艺展示等方式。省教育厅表示,笔试的目的不是考查学生对普通高中理论知识掌握程度,不是纯知识性的测试,而是侧重于考查学生的素质和能力。
  省教育厅解读称,面试的具体方法由招生院校根据专业特点和人才培养规格确定,比如幼教专业采取歌唱、绘画、舞蹈等才艺展示的方法,考查学生的艺术表现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机械制造专业可采取绘图、组装器械等实验操作的方法考查学生的空间判断能力、动作协调能力。
  招生院校职业适应性测试说明和测试实施方案由相关学校提前半年直接向社会公布。职业适应性测试成绩由笔试和面试成绩组成,招生院校可根据专业类特点,科学确定笔试、面试成绩所占权重。测试总成绩可以以分数呈现,也可以以等级呈现。
  率先开展此类职业适应性测试
  据悉,目前国内外职业适应性测试主要针对即将从业或已从业的对象开展,尚未面向普通高中毕业生。此次改革是山东省的创新之举。考虑到职业教育面向就业的针对性,学生对将来从事某一职业的适应性有强弱之分,职业适应性测试结果应该反映学生素质与所报专业的匹配程度。
  省教育厅表示,由于该项测试涉及到对学生综合素质和职业潜质的评价,需要从多角度、多层面评判,因此,测试标准制定、试题命制、测试实施、面试笔试成绩评定等工作,应由高校教师、行业企业专家和普通高中教师共同完成。
  此次开启高职招生的改革,山东为的是创新高职高专院校人才选拔方式,探索多元人才评价机制,减轻学生考试负担,方便学生入学;加大创新创业潜质和技能特长学生的选拔力度,引导学生科学规划职业生涯发展;明确职业适应性测试内容和测试标准,规范测试方法和测试过程,建立科学完善的普通高中学生职业适应性测评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