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职业发展   成就出彩人生
地方分站:
当前位置:首页> 焦点栏目 > 大国名匠 >

【大国名匠】系列之刘之义:车间走出的优秀专家

2017-04-27 10:43:37 责任编辑:刘莉
分享到:
刘之义,男,汉族,1949年5月出生,中共党员,中专文化,中铁山桥集团有限公司道岔车间,钳工,高级技师。


 
  刘之义,男,汉族,1949年5月出生,中共党员,中专文化,中铁山桥集团有限公司道岔车间,钳工,高级技师。
 
  主要事迹:
 
  1968年毕业后,刘之义被分配到山海关桥梁工厂(中铁山桥集团公司前身)机械车间钳工一班工作,为适应当时战备的需要,和他人一起设计制作了一台自动制砖机,从此步入了技改殿堂。工作中,他虚心向周围师傅学习技能,练就了出众的本领。业余时间,他把全部心思都用在了学习知识上。回忆起当初自学的一段艰难经历,刘之义说:“当时技术书买不到,我就向身边的工程师们借。挑灯夜读后,仍舍不得还人家。我就一狠心,利用两个多月时间,将430万字的两本技术书抄了下来。”在技术上,他精益求精,为完成一项技改任务,他夜不能寐,多方查找资料,工厂找不到的,他自己就拿钱去买;在工作上,他任劳任怨,为了抢时间,他主动加班加点,经常把图纸拿到家里的电脑上进行设计,直至深夜。
 
  住院两个多月上班后,他设计的芜湖长江大桥弦杆组合钻床正在调试,为了保证工作进度,他连续奋战8天7夜,熬得头都晕了,就偷偷吃一片西比灵;他虚心向所有的同志求教,同时也毫无保留地将自己的知识传授给大家。
 
  刘之义凭着自己的执着,敢于向高科技领域进军。在一次出差的列车上,他第一次了解到振动时效这门高新技术,萌生了一个奇想:能不能把振动时效引用到道岔尖轨淬火后的时效工艺上。他三次登门拜访大连理工大学教授,在企业的支持下,经过无数次反复实验,先后取得了上千个数据,最终取得了成功。投入生产之后,振动时效消除残余应力是自然时效的三倍以上,钢轨折断率降低了88%,每根道岔尖轨时效周期由168小时缩短为20分钟,当年创造的效益就是项目投资的25倍。该项技术属于国内首创,这一成果还被评为铁道部科学技术进步奖。
 
  刘之义的革新成果,几乎遍布山桥集团的各个生产单位。迄今为止,刘之义已累计完成700多项技改创新项目,累计为企业创造和节约的价值超过了1000万元。仅他研制和改造的各种专用非标机床就达40多台,由他设计的提速道岔各种专用刀具、夹具难以计数,投入使用后,为增加产品科技含量、提高劳动生产率、提质降耗等发挥了巨大作用。也许拿出他的一个荣誉称号和几个项目就是一些人一生的骄傲,但他至今笔耕不辍。目前,他正在或着手设计的项目有:朝天门长江大桥伸缩式检查车、道岔尖轨钻床、数控垫板划线机和钢轨平锻机。他设计的苏通大桥箱内运输电动平车已经运行使用、尖轨跟端全断面加工的专用刀具已试验成功。
搜集整理 鲁彬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