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东曲,全国劳模、青海盐湖工业股份公司采矿工。
刘东曲,全国劳模、青海盐湖工业股份公司采矿工。
主要事迹:
扎根盐湖
刘东曲是一名朴实的藏族汉子,来自青海省海东市乐都区。1990年7月,23岁的他怀揣着金色的梦想,从中国地质大学毕业,就来到青海盐湖工作,从踏上柴达木盆地的那一刻起,他就暗暗下定决心,“撸起袖子加油干”,抱着“爱一行、钻一行”的信念,把毕生所学知识都倾注在为建设盐湖的事业中……
刚进厂,刘东曲被分配到了技术处,从事盐田技术研究。1年后,调到地测队从事盐田地质勘测。
20多年前的察尔汗盐湖,盐风凛冽,属于真正的无人区。地质勘测属于野外工作,加之路途遥远,车辆只能边摸索边前行,遇到车辆无法通行的情况,只能徒步扛着设备前行。一路上有坚硬突立的盐板、稀软泥泞的盐泥、低洼暗含陷坑的湖水,其中的艰辛可想而知。
每天夜幕降临后,刘东曲和队员们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到宿营的帐篷,点上一根烟,驱赶一下一天的疲劳,开始准备晚餐。由于地处盐湖地区,所带的淡水也异常咸涩。队员们时常开玩笑说:“在这里吃饭都不用加盐,若是觉得盐放得不够,那就端着碗去外面转一圈,回来后再吃保证盐重了。”
西北人喜欢面食,由于车辆的原因地质勘测不能携带太多生活用水,只能用现有的生活用水蒸米饭。几天的米饭下来,大家伙儿胃口都不太好,他们就尝试着用湖水煮面,咸涩的湖水煮成的面汤无法下口,倒是面条却能让这帮西北汉子满足一下口舌之欲。
察尔汗盐湖气候变化异常频繁,几乎整天刮风,特别到了夜晚,呼呼的风声让人难以入睡。吃完晚饭,整理了当天的勘测数据后,倒在地铺上,盖上厚棉被、军大衣,沉沉地睡去。
半夜,大风突起,油桶滚动的声音将队员们吵醒,急忙穿好衣服冲出帐篷,发现油桶被大风吹跑了好远。队员们拿着手电筒,在大风中深一脚浅一脚的追着油桶跑,一直追到1公里多的地方,终将其追上,顶着风两个小时后才将油桶推回了营地,强烈的运动驱散了浓浓的睡意,大家窝在被窝里抽着烟天南地北地调侃起来,这是只有“盐湖人”才有的乐趣。
建设盐湖
刘东曲是个善于钻研的人,工作中,他是技术过硬的行家里手,工作之余,他喜欢把自己掌握的丰富工作经验和年轻人进行交流学习。因他以诚相待,很受同事和年轻人的爱戴和欢迎。
2003年3月,在输卤车间从事工艺管理一年后,公司安排刘东曲来到了新成立的采卤一车间任副主任,从事采输卤管理工作。他干工作很踏实也很认真,不理解他的人总说他“傻”,干脏活累活事事冲在前面,对此他总是报以微微一笑。
“干一行就要爱一行,爱一行就要干好一行。”这是刘东曲的人生信条。前几年,刘东曲所在车间泵站采卤方式老化泵体结盐严重造成泵体运行耗能高、产能低的情况,困扰着车间生产。
面对这一情况刘东曲心急如焚。凛冽的风沙吹不动刘东曲在泵站混流泵旁矗立思考的身影;烈日炎炎中晒黑了他的皮肤却阻挡不了他坚定而又忙碌的身……在泵站现场试验的这3个月中,不知道经历了多少次的失败,让在场的人都产生了泄气的情绪,大家开始劝他放弃,可是他很严肃地说:“失败怕什么,方法总比困难多,再想办法,我们一定能够成功!”
在刘东曲的感染下,大家齐心协力终于完成了试验阶段性任务,做到在抽卤的同时稀释卤水中的盐分达到洗泵的效果。这一试验的成功,减少了停泵、洗泵的时间,做到生产的持续性,提高了生产效率,使车间年抽卤量从1.2亿立方米提升到1.5亿立方米。
但在攻克此项技术改造的3个月中,刘东曲从未回过家,在电话里面对妻子的抱怨和孩子的思念,他很是歉意,他对妻子说:“车间现在技术攻关,脱不开身,家里的一切都辛苦你了,等忙完了我就回去!”
刘东曲的妻子虽然嘴上抱怨,但更多的是对他默默的支持和理解。对此,刘东曲内心深表歉意和感激,提起家人,他深情地说:“我在工作中取得的成绩,离不开家人的支持和理解。”
奉献盐湖
27年来,刘东曲在参与盐湖建设的同时,他也见证了盐湖的发展和繁荣。随着盐湖的繁荣发展,他先后参与了察尔汗盐湖地下水长期观测、百万吨钾肥项目盐田建设的地质测量、质量监测等、老卤排放的地质详勘、钻井采卤试验等项目。
27年来,刘东曲的足迹遍布5856平方公里的察尔汗盐湖。无论是从事盐田地质勘测还是从事采卤工作,在平凡的岗位上他刻苦专研、默默奉献,做着平凡的工作,但他始终满腔热情,任劳任怨、一丝不苟,从不计较个人得失。在工作中,他始终严格要求自己,数十年如一日,为企业的发展奉献了自己的青春,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
2005年,刘东曲的《察尔汗盐湖浮箱式采卤泵站研究》获青海省科技成果奖;2006年获国家实用新型专利证书;2008年获海西州科技进步奖二等奖。2013年,他的《混流泵入水口淡水注入》获职工创新优秀成果一等奖。2014年,他被评为青海省劳动模范,2015年,他又荣获全国劳动模范。
搜集整理 鲁彬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