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职业发展   成就出彩人生
地方分站:
当前位置:首页> 焦点栏目 > 大国名匠 >

【大国名匠】系列之王军:宝钢蓝领科学家,一线工人中的创新奇才

2017-07-18 13:41:55 责任编辑:刘莉
分享到:
王军,宝钢技能专家,曾获“全国十大杰出青年岗位能手”、“全国技术能手”、“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劳动模范”等。


 
  王军,宝钢技能专家,曾获“全国十大杰出青年岗位能手”、“全国技术能手”、“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劳动模范”等。
 
  主要事迹:
 
  从岗位辅助工到宝钢技能专家
 
  王军说,他1985年到宝钢工作,迄今已经31年了。从最开始一名极其普通的岗位辅助工,王军在现场摸爬滚打30余年,逐渐成长为新时代的技术工人。宝钢技校毕业,同济大学夜大专升本,在现代大学生看起来很不起眼的学习经历,却是王军成为高级技师,宝钢技能专家的重要基础。他不受岗位局限,用自己不懈努力和勤奋思考,去追求人生的价值和高度,走出了一条不平凡的成才和创新道路。
 
  在不断努力的人生道路上,王军已经获得国内外发明展获奖35项,金奖18项,诸多创新成果替代进口并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近五年创直接经济效益6亿元;王军带徒传技经验丰富,受聘宝钢人才开发院兼职教授,为宝钢和社会培养大量技能人才,主持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所在部门获国家专利750项,国内外各类创新成果奖87项,近5年创直接经济效益13亿元,是具有较强创新创造能力和社会影响力的高技能专家。
 
  “像科学家一样做工人”的创新奇才
 
  “向科学家一样做工人”是王军的座右铭,也是他给自己订立的人生信条。而要像科学家一样去工作,就要勤于学习和善于自考,最根本的就是创新。王军是个不折不扣的创新奇才,一拍脑袋就是一个先进操作法。只要在生产线上发现设备的缺陷,他就能很快找到创新点,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他在创新的道路上奔波了近30年,申报国家专利208项,已受理186项,其中授权155项,申请PCT国际专利12项已受理12项,其中授权8项,获国家软件著作权2项,获宝钢技术秘密认定42项、PCT国际专利授权8项,而且,还创造了创新应用零失误的记录。
 
  王军注重立足岗位创新挑战行业技术难题,利用业余时间参加上海知识产权服务中心、宝钢人才开发院等各专业培训学习,提升持续创新能力,从一名剪刃工成长为宝钢技能专家。他以学习与创新为人生坐标,积极主动参加技术传帮带活动和创新方法的传播,业余担任王军创新室负责人、宝钢员工创新活动基地创新指导志愿者和8家员工创新工作室导师,在他周围形成一支创新业绩和能力突出的蓝领创新团队。他通过王军创新室建成创新攻关工作点、构成创新培训工作线、形成创新指导工作面、结成创新交流工作网,以“敢为人先、勇于创新、无私奉献”精神,带领旗下的职工发明创造协会和青年发明创造协会,实现了出成果、出效益、出人才的工作目标,发挥了创新的引领、示范、指导和攻关作用,他所在热轧厂连续十二年排名宝钢创新排行榜首。
 
  完成三大创新项目 攻克世界级行业难题
 
  王军在近10年完成的三大创新项目包括层流冷却关键设备技术、液压系统核心备件高压柱塞泵技术和超高强钢矫直机支承辊技术。其中,“层流冷却关键设备技术”历时10年,攻克了世界级行业难题,彻底改变了以往此类核心装置长期依赖进口或仿制外国产品的局面,实现了由空白到国际领先水平的跨越式提升。
 
  王军是宝钢蓝领创新的典型代表,据统计,宝钢公司近50%发明来自于岗位工人。王军是“层流冷却关键装备技术研发及其应用”项目的负责人。该项目成果《热轧带钢柱塞式层流冷却系统研及应用》攻关始于2005年,承担和完成热轧带钢柱塞式层流冷却系统研制,构建了基于带钢热轧实时全宽温度的层流冷却系统,发明了柱塞式层流冷却水宽度调节装置,发明了下置式辊道间高温高湿环境的测温装置,设计了柱塞式层流冷却水宽度调节装置制造及装配工艺,并研制了相关辅助装置,取得多项原创性成果。
 
  该项目成果于2009年开始应用以来不断得到持续优化,在宝钢股份年产量500余万吨的热轧2050mm产线高品质带钢生产过程中发挥了关键性作用,不仅社会和经济效益重大,还解决整个行业上世纪以来一直寻求突破的技术难题,该研究成果国内领先,达到国际先进,为我国重大装备国产化提供了关键技术支撑和保障,是宝钢工人立足岗位创新渡过钢铁行业严冬,实现宝钢现代热连轧技术引领者愿景的探索范例。
 
  此项目成果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获国家发明专利授权28项、国际专利授权6项、软件著作权申请2项,获得国家发明金奖2 项、国际发明金奖1项。项目成果在节能和环境保护方面效果显著,平均提高热轧带钢成材率0.8%、节水36%、节电25%以上,解决原有设备报废并投巨资新建影响整体物流平衡的困难,填补一项行业空白,不仅为我国钢铁行业热连轧重大装备国产化科技进步尽了一份力,还做到了我国自主知识产权海外布局并防止国外厂商侵权。
 
  工匠精神就是“每个岗位都是成长的舞台”
 
  谈起对“工匠精神”的理解,王军说,每个岗位不仅仅是养家糊口,而是每个人成长的舞台和创新的平台。如果明白这一点,任何岗位上的人都能成长。在持续的岗位创新优化过程中,自身的学习和创造力都会得到大幅度提升。只有这样做,才能成为“工匠”。
 
  王军认为,从个人角度来讲,要对自己有更高的要求,对自己要“狠”,不断对自己加压。要成为“工匠”,不是靠喊的,要有真材实料才行,还要刻苦的学习、锻炼和磨炼。其次,王军认为,“工匠精神”还包括持续性,把很枯燥的精神当成一种乐趣去做,变成一种追求去做,有责任感和使命感,充满喜欢与热爱。
 
  王军也强调学习的重要性,他说,学习能让知识面更宽广,要像科学家一样工作就必须懂得理论知识,让自己成为有思考的人,有职业的目标和追求,永远朝最好的方向迈进,因为“前人永远都会被后人超越”。王军最后强调团队的重要性,他举例,他在做一个项目时是先提出需求,做可行性方案,方案做好后由专家评审,专家会提各种问题,这是在帮助自己思考,从这个角度上说,专家也是团队的一部分。
搜集整理 鲁彬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