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子元,渤海造船厂集团有限公司船舶钳工,高级技师。获得第十三届中华技能大奖。
张子元,渤海造船厂集团有限公司船舶钳工,高级技师。获得第十三届中华技能大奖。
主要事迹:
作为船舶动力和电力的来源,主机与辅机被誉为船舶的心脏,它是否起搏强劲,直接关系着船在海上航行的安全。只有熟悉它,才能在安装和调试之间游刃有余,张子元就是这样一位熟知船舶心脏的专家。
张子元在船舶钳工这一行干了33年,摸透了其中所有门道,成为业内首屈一指的钳工大王。虽然获得了众多荣誉,但对他来说,最大的褒奖和激励仍然是不断通过自身努力制造出一流的产品。
“说真的,我只是做了应该做的,还有不少同行和同事比我更出色。”在张子元看来,成为一名优秀船舶钳工,热爱是第一要素,“你要热爱你的岗位,只有热爱才能敬业,当你决心做某件事的时候,你就要以一颗赤诚的心去热爱它,它会跟你建立起一种难以割舍的情结,让你锲而不舍、精益求精追求工艺上的完美。”张子元感慨地说。
精于工、匠于心、品于行。在外人眼中,张子元是钳工大王,是渤船首席技师,属“国宝”级别的技术专家;在同事眼中,他身怀“十八般技艺”,经过他的妙手,设备每每都能起死回生,是名副其实的设备安装调试的“圣手”。
船舶产品某部位的加工,是目前同领域开展的大直径、超长度圆孔内壁及平面的数控镗床加工工作。部件长度大,镗床加工主轴严重颤抖,产生跳刀现象,导致加工精度低,施工周期长,需历时近半年之久,严重影响产品整体节点计划。
张子元对出现的问题仔细分析,总结出上百条产品施工经验,制定出了一套新的镗床组装工艺流程,消除了镗床加工主轴的颤抖现象,工期缩短一半,施工质量得到极大提高,受到了上级单位的高度赞扬。该方法节约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为国家节约生产成本近百万元。
“我们的首席技师总有股不服输的精神,难度越大越要试,而且爱研究,等别人都这么干的时候,他会琢磨还有没有更好的方法。”这是同事对张子元的评价。
船舶设备双金属密封面加工是长期困扰施工人员的难点问题,由于该项施工的光洁度精度要求极高,按传统施工方法只能采用手工精磨来保证技术要求,增加了施工难度和周期。为了有效解决这一施工难题,张子元对机械加工设备进行了改进,利用气动砂轮研磨原理制作了铣磨工装,通过实践证明完全达到了工艺要求,从而节省了大量的时间和人力,检验一次交验合格。该项问题的解决攻克了国家双金属材料密封装置加工的瓶颈。
张子元的成长之路,步履坚实,每一步都是“工匠精神”的有力诠释。“钳工是干一辈子、学一辈子的工作”,这是张子元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遇到技术难题,他总会用这句话来鼓励自己和工友。经过多年的锤炼,他慢慢成长为公司轮机专业设备安装、调试领域里的“张专家”,“有困难,找子元”更是成为工友的口头禅。
钳工这行,所处的岗位不同,对技术的要求也不一样。作为船舶钳工,在技术上的要求远远高于其它行业,不仅仅靠手上的功夫,关键是脑子里要有活儿。只要在运转的轮机旁停留一会儿,就能准确地判断出问题所在,这是张子元的绝活。
2014年,船舶即将执行航海试验任务前,发现主发电机组产生震动导致发电机无法正常工作。单位选派他带领几名同志千里驰援检修。赶到现场已是18时,在场人员见到张子元都不约而同地舒了一口气,高兴地说:“子元来了,这下好了。”张子元来不及喝一口水,马上认真查阅相关的技术文件,并对设备状态进行逐一检查和确认。他仔细地观看仪表数据,了解设备的运转情况;听机械运转时的声音,摸设备温度感受振动频率。多年的摸爬滚打,使张子元明白,机器一旦“生病”,就会有相应的“症状”表现出来,通过望闻听摸能及时发现,并采取合理措施“对症下药”。凭借多年积累的施工经验和超凡的专业技能,张子元仅用20分钟就找到问题症结,在场的客户方和设备厂商无比惊叹,感慨地说:“服了,这就是人才,这就是大拿。”接下来,张子元又带领施工人员连续3天“钉”在生产现场,按照预计时间圆满地完成了修复工作且一次试车成功。
张子元始终在思考、琢磨,怎样把船舶钳工工艺发挥得更好,能不能在技术上有更多的创新和发明。站在“大师创新工作室”这个平台上,让以张子元为代表的技能创新团队更是如虎添翼。他为工作室设计的工作思路,就是“攻难关、创效益、重交流、传技艺”。在此基础上,他定期举行小型技能培训或技术研讨会,使工作室成员工作常态化。每年新员工进厂进行大规模技能培训,在分厂内开展技能比赛或技能成果创新展示活动,充分发挥了创新工作室作用。
参加工作以来,张子元先后荣获中船重工集团公司第二届技术能手、国防科技工业技术能手、国家技能人才培育突出贡献奖、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奖、“全国技术能手”、“船舶钳工国家职业技能竞赛裁判员”等多项荣誉。同时,作为“国家级大师工作室”领创人,他把毕生所学通过“传、帮、带”毫不保留地传授给公司青工,他的徒弟中具备技师以上职业资格达35人,其中高级技师12人。现在,这些人都已成为重点产品设备安装调试的技术骨干。
30多年来,攻克了多少技术难关、解决了多少施工难题,连张子元自己也记不清楚了,在他的眼里,每一次施工都是一次新的尝试,新的挑战。
搜集整理 鲁彬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