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昭就,广西玉柴机器股份有限公司钳工,高级技师。获得第十三届中华技能大奖。
池昭就,广西玉柴机器股份有限公司钳工,高级技师。获得第十三届中华技能大奖。
主要事迹:
气道是柴油机的核心技术,对性能、排放影响重大。而这之中,气道模具的研发尤为关键,因为发动机的实验必须通过模具来生产验证。
二十年前,广西玉柴机器股份有限公司组织对气道模具进行技术攻关。外国专家认为,对玉柴一线工人来说,气道模具研发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十多年后,几个外国专家来到广西玉柴,看到中国一线工人做出的气道模具,不由得对玉柴的模具钳工池昭就伸出了大拇指。
“当时,玉柴开发一种气道及模具,都要委托国外机构,动辄花费数百万元。国内是空白的,包括我们的一些科研院所,他们都不能做这个。” 池昭就说:“但是我们最后真的做出来了,在四气门气道的开发过程中玉柴是国内第一家。”
池昭就是1994年从技校毕业后进入玉柴工作的。当时,模具钳工相当缺乏。虽然他专业不对口,但还是被分配到了工艺装备厂当模具钳工,主要负责为柴油机新产品开发及批量生产铸造模具。发动机零部件从无到有,进而批量生产,都需要经过池昭就和同事手里的模具。
“第一次拿到厚厚的模具图纸,我惊呆了。图纸上是密密麻麻的线条和数字,当天我拿回家看了一个晚上,都没看懂一个模型。”面对全新的领域,池昭就并没有退缩。他开始疯狂地学习,到处收集资料,回学校请教老师,买大量的书籍自学,并在实践活动中向师傅和工友学习技能。
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几年下来,池昭就锉削精度控制到了0.01-0.02毫米之间,也就是说锉削误差小于头发丝的五分之一,一跃成为技术能手。
气道是复杂的自由曲面,进气量确定以后,涡流比就成为关键。没有三维数字模型,数控机床是没法加工出来的,研发初期只能通过手工修磨曲面。一个班次下来,身上沾满铁粉铁屑,一不留神,尖细锋利的铁屑就会扎到手上。
有一次,池昭就在对一个缸盖实体进行改进时,反复地修磨,始终达不到参数的要求,一来二去,竟然把缸盖气道壁打穿了。
后来自己也没办法了,既然打穿了,就想着用电焊焊回去,补一块回去,没想到,参数反而上来了,接近当时需要的参数,后来他发现,用焊补的方法,也能做到参数的改变。由此,池昭就巧妙地总结出了气道修磨的逆向工艺,堆焊修磨。这个发现无疑大大促进了气道设计和模具研发的进度。
由于气道的设计在研发初期,没有技术数据支撑,只能通过大量的模具来进行数据实验。这么多年下来,玉柴为攻关做了一千多套气道模具,其中七百多套都凝聚着池昭就的心血。
就是凭着这上千个模具累积的数据,玉柴攻关的缸盖气道技术,创出符合国情的低排放、省油、功率强劲的优良气道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同时自制模具价格比国际价低80%,光这一项,就能为玉柴节约数百万元的研发经费。更重要的是,这项技术彻底打破了外国垄断四气门气道核心技术的局面。
2015年,已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并被授予“全国技术能手”荣誉称号的池昭就,又荣获“全国劳动模范”称号,并受邀参加了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阅兵活动。2016年,池昭就获得我国高技能人才的最高政府奖项“中华技能大奖”。
池昭就参与、玉柴与机械科学研究总院合作的“复杂铸件无模复合成形制造关键技术与装备”项目又荣获了2016 年度中国机械工业科学技术奖特等奖。这是近几年来行业的首例特等奖,更是广西的首例特等奖。
在玉柴工作23年,从一个学徒起步,在池昭就看来,玉柴给他上的最重要的“人生一课”则是那股坚韧、专注、敬业、钻研和奉献精神。靠着传承和钻研,凭着专注和坚守,在缔造了一个又一个“中国制造”后,池昭就还将踏上更远的前程。
搜集整理 鲁彬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