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仕元,男,无党派,高中学历,福安市珍华堂畲族银器技术研究所贵金属首饰手工制作工,高级技师,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福建省技能大师,全国技术能手。
林仕元,男,无党派,高中学历,福安市珍华堂畲族银器技术研究所贵金属首饰手工制作工,高级技师,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福建省技能大师,全国技术能手。
主要事迹:
拜师学艺,他曾是勤奋的小学徒
“珍华堂”银雕工艺相传源于元代银雕巨匠朱碧山一脉。朱碧山,元代著名宫廷银匠,所制酒器最为精妙,当时的达官名流都以能得到他的作品为荣。其传世代表作“银槎杯”,现收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据记载,清朝中叶,“珍华堂”先辈叶长青只身赴泉州,师从朱碧山的传人,学成回来后,融合当地畲族银雕技法,开设银铺,服务畲民。畲族迁入闽东以来,畲族银器制作便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随着大量畲族群众的定居,福安畲族银器制作工艺也走出了仅在族内传承的制约而流传世间。
上世纪六十至七十年代,当时这种手艺活还很吃香,师傅也不轻易传授给徒弟,怕到时徒弟抢自己的“饭碗”。许多人都想学这个高超的技艺,如果能当上师傅混口饭吃就容易。据说,叶家祖辈担心技艺外传,当时叶家有个不成文的规定师傅带徒弟不要把真货都“淘”出去。
对叶家祖传技艺传习比较精湛的,要数福安下白石外号叫“嫩弟”的师傅最有名,赛岐、湾坞、溪尾等乡(镇)乃至周边霞浦、福鼎县(市)的畲族姑娘结婚银器都到其店铺买。“15岁那年,我到福安赛岐一叶姓人家,也就是后来成为我妻子叶丽萍的家,开始了拜师学习打银。”林仕元说,当时,打银行规严格,手艺不外传,叶丽萍的爷爷叶三妹是位远近闻名的银匠。20世纪初专门打制银篮(景泰蓝的一种),当时在福州洋头口经营一家金银铺,店号“振平”。抗战时期,迁到宁德的三都澳。叶三妹曾被推荐参加英国伦敦银制工艺品赛会,其参赛作品景泰蓝七层塔(银蓝)荣获银奖。五六十年代,叶三妹把打银手艺传给了儿子叶惠雄。可叶惠雄却收留了初中没毕业的外人林仕元,足见叶家对他的厚爱。
3年学艺,打银占据了林仕元生活的全部内容,每天早晨5时起床,担水、扫地,忙到7时后开始打银学艺,晚上总是最后一个收工。3年学艺生涯换来的不仅是一手师传的手艺,还成为师傅的乘龙快婿。19岁时林仕元师满出艺,叶惠雄把女儿叶丽萍许配给他。新婚过后,夫妻俩便到霞浦县城开了一家“夫妻打银店”。
传承发展,“珍华堂”商号重耀光芒
改革开放后,林仕元携妻带子回到老家福安,扛起了“珍华堂”银雕商号。
当时他所学的都是传统首饰制作工艺,随着时代的进步,渐渐暴露出美学功底差,流程繁杂,做工粗糙等问题。
“1985年,省福辉金银首饰有限公司为扶持闽东工艺行业,挑选2名当地民间艺人赴榕接受香港专家传艺,我幸运地被选中了。”林仕元说,他抓住这一难得的机遇,潜心求学。“我从1楼熔化车间学到5楼抽花机使用,每道工艺都学过。”
回来后,林仕元将新技术融入传统工艺,制成一批无论从色泽到造型都让人眼前一亮的新产品。此后,每隔几年,他都要前往外地观摩学习,每到一处都格外留心一些上等工艺品的特别之处。1991年和1993年,为了掌握“龙”的雕刻工艺,他多次备足盘缠前往北京景泰蓝工艺品厂进修美术,培训高科技先进工艺。“双龙戏珠”手镯,一改往日单一的静物雕刻,镶入滚动的银珠,龙“活”了。同时又拜师香港专家门下,使工艺有了更大突破。而在制作银器工艺上,至今他仍用祖传秘方来处理银器的表面光泽。
同时为适应市场新的需求,林仕元与从深圳大学计算机系毕业回来的儿子林伟星着力开发新项目,引进新技术。他们应用电脑技术设计产品、绘制工艺品结构,大大地缩短了制作银饰工艺品的时间。龙岩市原市长雷春美去年出席党的十七大时佩戴的一套畲族“银凤凰”特色首饰,就是林仕元父子应用电脑设计完成的。此外,他们还开创性地在银饰品表面上采用喷沙、镀金、珐琅等技术,开发十二生肖、熊猫等系列礼品,做大做强“珍华堂”银饰品牌。
2011年,以“珍华堂”为代表的福安畲族银器制作工艺还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作为“珍华堂”的第四代“掌门人” 林仕元,也是福安畲族银器制作工艺的国家级非遗传承人,是福安工艺美术界标志性的人物。他将打破传统不“外传”束缚,积极参与银饰锻制技艺——畲族银器制作“国家非遗”的挖掘、传承、发展和保护。
名扬四海,问鼎最高殊荣
银雕工艺领先了,卓有远见的林仕元乘着“政府搭台,企业唱戏”的东风,扛起了“珍华堂”的品牌大旗,参加各类大小赛事,并屡屡获奖。
2000年元月,全省38家名优产品评比中,“珍华堂”工艺品获得中国旅游博览会最佳商品奖,成为福建省旅游商品同业协会会员单位。2002年10月,林仕元获得“省民间艺术家”荣誉称号;2004年,林仕元又捧回首届中国民间工艺品博览会个人贡献奖,其作品“鼎盛中华”荣获第五届中国民间文艺最高奖———“山花奖”。
2004年10月,在杭州西湖畔举办的2004年中国杭州清河坊民间艺人节上,林仕元被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中国杭州清河坊民间艺人节组委会全票通过,授予“全国十佳民间艺人”称号。2005年,他又被评为“福建省工艺美术大师”。此前,1999年,他就被省劳动局聘请为地区工艺行业考评员,这个资格是对他技艺的最有力肯定。
原来的畲族银器生产是没有标准的,省工艺品协会的一位同志问他能不能编个行业标准。2009年9月由林仕元大师负责牵头,成立了福安市珍华堂畲族银器技术研究所。同时为了统一畲族银器质量标准,引导畲族银器标准化生产,保护畲族银器技术等,他参与编写制订了福安市《畲族银器联盟标准》,并在审定会上通过。这一标准是福建省目前唯一的联盟标准,畲族银器联盟标准更是独一无二。
2010年,在福州、厦门、宁德等多处展厅展出的《金陵十二钗》等银雕系列作品,是林仕元大师采用特殊工具、逆向雕刻法及祖传经验进行雕刻,雕刻后的银制品图案具有高度深浅不同、斜度及弧度,具有极强的立体感和观赏性,精湛的工艺包含畲族银器的独特技艺,深受人们关注。
2011年9月,林仕元正式对外宣布将斥资1200万元用五年时间,纯手工雕刻,创作银雕作品《清明上河图》,作品正面为《清明上河图》,背面为百名国家级书法大师的书法作品,用银1吨,设计作品长878厘米,高56厘米,厚2厘米,打造全国绝无仅有的银雕作品《清明上河图》。
2012年11月,第六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经过工信部、文化部等8部门历时一年多的严格评审最终出炉。林仕元老先生获得“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的称号,这是工艺美术艺人的最高政府荣誉。
搜集整理 鲁彬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