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职业发展   成就出彩人生
地方分站:
当前位置:首页> 焦点栏目 > 大国名匠 >

【大国名匠】系列之王希平:一位钻探工的“野战”人生

2017-11-08 15:39:30 责任编辑:刘莉
分享到:
王希平,男,核工业二〇八大队钻探工,高级技师。自治区“劳动模范”、中核集团首届“十杰”青年。2016年,他荣获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授予的“第十三届全国技术能手”称号。


 
  王希平,男,核工业二〇八大队钻探工,高级技师。自治区“劳动模范”、中核集团首届“十杰”青年。2016年,他荣获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授予的“第十三届全国技术能手”称号。
 
  主要事迹:
 
  在核工业二O八大队,王希平凭借着一股“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的劲头,很早成为地质钻探技术能手,并顺利完成了钻工、班长的历练,担负起机长的职责。
 
  在担任机长期间,他以机台为家,严格管理,严格机台操作规范,把安全生产落实到班组,落实到人。日常不论是生产还是钻机搬迁,他不等不靠,组织机台人员提前做好准备,为开钻赢得了时间。几年来,他所在的328机台生产中台月效率达到3026米/台月,钻孔优质率达到98%以上,是施工进度最快、各项技术指标最好的机台。
 
  2003年,在承担集团公司矿业局地浸试验钻孔的施工任务时,根据设计要求,需要采用偏心钻头进行局部扩孔,这在二O八大队钻探史上也是第一次。在没有任何经验可借鉴的情况下,作为机长的他迎难而上,与机台同志们齐心协力,边施工、边摸索、边改进钻探工艺,在钻压、转速等方面总结出一套切实可行的钻探新工艺,达到了设计要求,圆满完成了施工任务。
 
  而这一次偏心钻头局部扩孔技术、工艺的成功探索与突破,填补了二O八大队钻探史的一项空白。
 
  2004年,王希平担任钻探二公司副经理。他认准“管理出效益”这个硬道理,力争让钻机也能“多、快、好、省”。
 
  2015年,在鄂尔多斯地区施工期间,为巩固扩大找矿成果,在该地区安排了大量水文孔、物探参数孔和地浸试验孔。这种工艺孔孔径数百毫米,孔深600米以上,钻孔质量要求高,施工期紧。针对工艺钻孔施工诸多困难环节,王希平和工友们对各个环节进行了认真的分析和总结,在生产过程中及时调整技术方案,优质高效完成了工艺孔的施工,为单位施工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在二连地区钻探施工期间,为了使公司的钻探生产能力进一步提升,王希平组织相关技术人员研究分析、查找资料、交流讨论生产的实际,及时调整施工工艺,采用不同类型的合金钻头、复合片钻头,严格把握钻进参数,配制和调配适合不同地层的优质泥浆,成功解决了砂卵石地层厚度大、进度慢、砂岩型地层取芯率低等技术难题。
 
  在新技术合作方面,他与乌兹别克斯坦专家学习探讨解决二连盆地松散地层,岩矿心采取率低的技术难题,他带领的钻探二公司306机台、316机台,连续多年创造出单机完成工作量的新纪录,两台钻机也多次荣获集团公司“安全先进组织”和地质局“质量安全优秀机台”等称号。
 
  在日常生产施工中,王希平以安全为主导,在施工成本管理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从跑、冒、漏、滴入手降低材耗。平时对已经报废的零部件及钻头、钻具,他组织有关人员修复后重新再利用,为公司节约了成本,几年来共节约几十万元,提高了机台和公司的经济效益。
 
  为了在钻探施工生产中降低节约成本,他通过给岩心管脑袋加焊肋骨片或竖筋,提高了岩心管脑袋的使用寿命,同时也增加了岩心管的耐磨性。在对高压水龙头密封圈的改制、物探参数孔的工艺改进及物探参数孔套管封水装置上,他率先采用钢球封堵止水的新方法,通过一系列的技术改进,提高了钻探效率和效益,减少了钻探成本。
 
  2013年,公司改制成立了工程勘察院,王希平担任了鄂尔多斯项目部经理。他从6台钻机增至11台,任务从4万米增加到6万多米,2014年达到7万米。工作施工区域大、战线远、单机作战较多,但他不怕苦、不怕累,经常从早7点工作到深夜12点多,有时钻机出现问题,他就连轴转,甚至住在机台上。
 
  鄂尔多斯地区施工生产困难重重,特别是近几年,施工钻孔600—800以上钻孔较多,地层复杂,卵砾石层厚,有些钻孔达到400米,而且要面对地层坚硬、掉块、涌水、漏水等复杂现象。针对钻探中出现的复杂问题,王希平把钻探技术人员、钻机机长召集到一起,集思广益,决定根据地层特点采取相应的方法。一是根据地层软硬不同使用相应有效的钻头,如坚硬岩层采用PDC八齿钻头,而软的泥、砂岩则采用四齿或尖齿PDC钻头;二是配制优质泥浆解决护壁问题,请来泥浆处理剂生产厂家现场传授泥浆处理技术,使机台一线工人提高了泥浆处理能力。同时,他们总结了一套不同地层使用不同的钻头、不同的工艺技术参数,通过以上技术措施和方法,使生产施工顺利进行,保证了生产施工任务很好地完成。
 
  鄂尔多斯地区施工生产环境复杂,外部条件差,钻机施工劳动强度高,11台机台全部是落地塔钻,机台搬迁时需要吊车装卸,危险风险增大,他都经常深入生产一线指挥。从定孔,寻找搬迁路线,特别是钻机孔位定在沙漠中,连牵引车都无法进入和行走时,他都前往现场指挥组织人员,雇用铲车修路,直到钻机搬迁到位。
 
  在工友心中,王希平干起工作来总是有股干劲和精神,他在野外生产一线一干就是26年。遇到家中有事、亲人生病,他都一般不请假,实在需要回去亲自处理,他总是在一天之内处理好、安排好,又回到了工作岗位。多年来,他坚持奋战在戈壁草原,也在广阔大地上记载下了在铀矿钻探领域里的成长足迹。
搜集整理 鲁彬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