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职业发展   成就出彩人生
地方分站:
当前位置:首页 > 理论实践 > 评论 >

高考依然是我们的不能承受之重 除了高考我们还有啥?

2017-06-07 20:25:27 责任编辑:优墨
分享到:

  高考依然是我们的不能承受之重 除了高考我们还有啥?

  毫无疑问,今天的第一关键词是“高考”,满满的占据和吸引了人们的眼球。6月7日,高考的第一天,大幕正式拉开,全国有940万考生参加人生中的这次大考。今天,是自1977年恢复高考以来,第40次全国高考。对于个体,高考是一代代人的青春回忆,无论最终是否闯过独木桥,无论成功与否,都永远刻骨铭心。而在国家层面,高考承载着民族记忆,折射出社会变迁。40年间,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高等教育从精英化走向大众化、普及化,高考的内容、范畴和功能也发生了变化。从“一考定终身”到“高考只是人生的一种经历”,从单一考试走向多元评价,这些变化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高考不再是向上的唯一通道,考生和家长无疑更从容了,有了更多选择。

  不知道各位看官注意到没有,高考前一天晚上还有一个关乎年轻人人生命运的一个“大考”,即2017年中国国际技能大赛6日晚上在上海东方体育中心举行开幕式,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上海市委书记韩正宣布大赛开幕。本次大赛由中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上海市人民政府、江苏省人民政府主办,上海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江苏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苏州市人民政府承办。大赛共设车身修理、电气装置、精细木工、电子技术、工业控制、机电一体化、移动机器人等21个比赛项目,届时,近40个国家和地区的千余名技能工匠高手将同台竞技。

  更不能不提的还有5月8日,第十届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在天津隆重开幕,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对大赛作出重要批示,强调坚持工学结合知行合一德技并修,努力造就源源不断的高素质产业大军;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出席开幕式并作重要讲话。本届大赛由教育部联合36家部委单位共同主办,设有常规赛项81个、行业特色赛项4个,持续近两个月的时间,分别在天津主赛区和吉林、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江西、山东、河南、湖北、湖南、广东、广西、重庆、四川、贵州、云南、陕西、甘肃、青岛等19个分赛区举行。

  一个更好的社会,不必把解决阶层固化、实现阶层上升的使命,完全付诸一次考试。高考宣誓、禁止噪声、广场舞、准考证、交通管制、高考作文、高考状元……每个关键词都是一个关注的话题,及至招考结束,一年的高考热潮方才冷却。对于高考的过度关注,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则是对高考寄望太高,并将其视为“改变命运”的主通道。在学历教育日益普及化的当下,今天的高考竞争不再是能否上得起大学,而是能够上得起名校、找得到好工作。

  世界多姿多彩,每个人的成长路径也并不完全相同。有人没有参加高考,不过却在经商办企业中开创了一片天地,在第一代企业家中,诸多白手起家者并非高考的受益者。同样,中央教科院的调查结果显示,“恢复高考以来的1000名高考状元,没有一位成为行业领袖”。据此,从某种意义上说,不高考同样可以改变命运。高考只是人生的一个经历,其功能与作用早已随着社会的变迁,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原教育部副部长鲁昕力推实现“两类人才、两种模式高考”。一种是技术技能人才的高考,考试内容为技能加文化知识,一种是现有的高考模式。几年来的实践表明,一直在招生和人才培养上饱受困扰的职业教育即逐渐从困境中破冰。我国从2014年9月4日发布《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开始加快推进高职院校分类考试,高职院校考试招生与普通高校相对分开,2015年通过分类考试录取的学生占高职院校招生总数的一半左右,今年有望成为主渠道。

  实行本科和专科录取分开,有利于解放一部分“非研究型学生”,将他们转向应用型、技能型人才,同时还可解决本科院校和专科院校“一张卷”的问题,有利于高校更科学地选拔人才。高职院校的考试招生在考试方式、内容、时间上与普通本科院校相对分开,实行“文化素质+职业技能”的考试评价方式。随着职业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一批本科院校已经面向培养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的应用技术类型高校转型,高等教育结构调整的大幕已经拉开。

  正所谓“一技在手,天下任走”,当今时代对专业化、高精尖人才的需求已十分显著。行业发展已经趋于专业化的方向,用人单位更注重人才的实用性,不在乎你的学历,更在乎的是你能做什么。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职业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和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广大青年打开通往成功成才大门的重要途径,肩负着培养多样化人才、传承技术技能、促进就业创业的重要职责,必须高度重视、加快发展。

  而现实中的案例也越来也多见,就如在过去4年中,杨文浩的求学生涯出现了两次出人意料的转折。2013年夏天,他揣着本科的高考分数,选择就读高职院校。最近,临近大学毕业的时候,他又被保送到一所普通本科院校攻读硕士研究生学位。两次转折都跟一个名为“高端技术技能型本科”(为探索本科层次的职业教育,高职院校与本科院校联合招生,在高职院校培养,颁发本科院校文凭,业内又称“高职本科)的试点工作有关,杨文浩是四川省这项试点的首批毕业生之一。如今,在四川交院学习4年的杨文浩,即将取得西华大学的本科文凭,并被成功保送为该校的研究生。不过,他身上“职业教育”的烙印依然明显:不久前,他通过层层筛选,入选了有着“技能奥林匹克”之称的第44届世界技能大赛国家集训队,正在紧张训练争取“出战”名额。

  “‘高职本科’是职业教育的一个新层次,本科教育的一个新类型。”四川交院汽车工程系党总支副书记王蓉霞说,现在国内多个省份都在开展“高职本科”教育试点。在教学阶段,大部分学校采用“1+3”分段式学制教学,即学生入学后第1年在本科院校就读,之后3年在高职院校就读。少数专业的首届学生采取“0+4”的一贯制学制教学,即在高职院校就读4年,但从试点第二届开始统一改为“1+3”学制。杨文浩就读于汽车服务工程专业,他入学时是成绩全班倒数第二的“吊车尾”,凭借对汽车专业的热爱和刻苦钻研,一路逆袭。从大一开始,杨文浩的综合测评成绩一直保持在全班第一。最近为了支持他出征第44届世界技能大赛,四川交院还为他组建了专家团队,对他进行“魔鬼训练”。在四川交院汽车工程系主任袁杰看来,设立“高职本科”试点的初衷,“不是简单的专科学校办本科”,而是为了探索出一条本科院校专业改造转型和高职院校专业改革创新之路。

  由西南科技大学和四川交院联合培养的土木工程专业的学生康力文说,他所在班级就业情况良好,大多数同学跟“中字头”国企单位签订了三方协议,班内还有2名同学保研成功,1名同学考研成功。康力文表示,自己非常赞同高职本科的办学理念和教学方式。“与普通本科相比,我们在技能、实训、动手能力方面的培养特别多”。国家现在提倡技能教育,弘扬“工匠精神”,社会和企业会需要更多的技能型人才。

  作为上海工业技术学校首届中本贯通的学生,邹征宇目前中专三年级,即将毕业,迎接他的是未来四年的大学生活。所谓“中本贯通”,即中职教育与应用本科贯通。那一年邹征宇的中考成绩553.5分,可以进入一所区重点高中,但他最终选择了中本贯通。上个月,邹征宇参加了三校生高考,还参加了二工大的专业课考试。邹征宇的高考不在6月,但将与今天在考场的部分高考生们,9月在大学相见。“因为我从小动手能力强、喜欢做模型,对机械非常感兴趣,拿着宣传单与父母商量后一拍即合,父母觉得我非常适合走这条路。”邹征宇腼腆地笑了。“刚入学,学校就安排了各种活动,比如工技杯比赛、德育实践性活动演讲比赛、机器人体验的素质拓展。学校还组织学生去了屹丰工厂、苏州汇博机器人公司、德玛吉机床等地参观,了解整个工厂的实际生产和操作流程。三年专业技能的学习,除了机械制图、机械基础等专业基础课,还包括了动手实践的实训课程,让我从最初的一窍不通到现在的渐入佳境。”

  “希望以后能从事高铁或汽车甚至是国产大飞机C919的研发和生产,为‘中国制造2025’和‘工业4.0’做贡献。”谈到自己的梦想,邹征宇充满憧憬的神情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