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职业发展   成就出彩人生
地方分站:
当前位置:首页> 师资 > 双师建设 >

新建本科高校应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

2017-11-28 13:10:00 责任编辑:刘莉
分享到: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程度的提高,精英化教育已经不能完全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一方面是高校毕业生就业不理想,人才浪费严重;另一方面,企业却招不到适合岗位需求的人才,它严重制约了我国经济的转型升级和企业的转型发展。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程度的提高,精英化教育已经不能完全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一方面是高校毕业生就业不理想,人才浪费严重;另一方面,企业却招不到适合岗位需求的人才,它严重制约了我国经济的转型升级和企业的转型发展。高校培养的人才与社会需求脱节之间的矛盾比较突出,很显然,要破解这一矛盾,只有高校培养出更多的适合职业岗位需求的高级应用型人才,这就是新建应用型本科高校办学的根本目的。而要实现这一目标,关键是各高校必须构建一支素质精良、与高级应用型人才培养相适应的“双师型”师资队伍。

 
  新建本科高校的转型发展,关键是师资队伍的转型发展
 
  新建本科高校的基础是专科层次,所以,新建本科高校都有一个转型升级问题。所谓转型升级,在社会科学研究中是指结构、形态和层次方面的变化。新建本科高校的转型升级是指新建本科高校从结构到形态、从形式到内涵真正实现由专科向本科办学层次的转变,使之达到本科教育的水平与要求。从时间上看,基本上指新建本科高校从升格为本科开始,直到成为合格本科高校为止这一段时间。
 
  新建本科高校的转型发展,关键是师资队伍的转型发展,即建设一支适应应用型本科高校教学需要的“双师型”师资队伍。正如美国教育家毕柏(Dr.Beeby)所说的那样:“教育品质是教师品质的反映,没有好的教师,不会有好的教育。”
 
  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主体,教师的教育观念、实践教学能力直接影响着培养大学生的职业能力水平。要保证教学质量,培养合格的应用型人才,新建高校的教师就必须拥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较强的业务能力。有鉴于此,很多新建本科高校在“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方面,做出了有益的尝试。如泰州学院从2015年开始实施“服务泰州行动计划”,在引进具有企业工程背景或企业管理背景人才的同时,规定校内现有的师资包括硕士、博士都要通过“百名教授博士进企业,百名企业专家进校园”的“双百工程”提升实践和动手能力。常熟理工学院每年派出百名教师下基层、企业一线,完成相关实践项目,要求不具备3个月及以上社会实践经历的青年教师,或虽具备一定的社会实践经历,但原社会实践经历与现从事专业不一致的青年教师,均须参加不少于3个月的生产一线的岗位实践。同时,学校每年还邀请不少于100名企业家进入校园讲座、授课、研讨、指导。
 
  新建本科高校在“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方面还存在一些共性问题
 
  目前的应用型本科高校大多由教学型专科学校转变过来,绝大多数教师都是直接由学校走向学校,从课堂走向课堂,虽有较高的学历、学位和较丰富的专业知识,但缺乏社会实践经验。教师的科研活动主要注重纯理论研究,教师实践教学能力薄弱的状况普遍存在。学校对教师的能力要求仍停留于传统的观念和过去的标准,过多地强调理论教学和科学研究的能力,对教师的实践能力建设大多存在着重视不够、要求不严、投入不足、措施不力、质量不高等问题。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目前我国近700所新建本科高校在“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方面还存在如下一些共性问题。
 
  一是对实践教学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许多新建本科高校受“重学术轻技术,重理论轻应用、重普教轻职教”等传统观念的影响,认为应用型比学术型低人一等,不愿意公开承认办学的职业性。不重视人才培养模式向工学结合方向发展,不重视课程体系向理论与实践并重方向转型,不重视师资队伍向双师型方向建设。绝大多数教师未能认识到实践教学对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重要性,将实践教学看作是理论教学的补充,在课程的考核评价方式中,理论内容所占比例较高,实践教学内容的重要性得不到很好地体现,而且实践课程的考核方式大多为考查,有的学校甚至流于形式,走过场,这样在一定程度上导致教师、学生忽视实践动手能力的提高。
 
  二是教师的培养和引进渠道比较单一。在我国,企业技术人员向高校教师转型会受到知识结构、专业及职称等多方面的限制,因此本科高校培养和引进教师的渠道比较单一,大部分教师来源于学术研究型大学,一般为硕士或博士(博士后)毕业生。这些教师的理论水平、研究能力较高,但缺少专业及相关专业岗位应具有的实践技能,会说不会做,不能将理论知识有效地运用于实践,影响了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质量。
 
  三是教师的考核和评价制度不够健全。我国的许多新建本科高校对教师业绩考核的内容主要为教学工作量及科研成果,很少或不考核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和水平,实验实训教学质量缺乏政策鼓励和制度约束。考核与评价制度不够健全,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得不到认可与肯定,实践教学的积极性受到一定影响。
 
  四是“双师型”教师数量严重不足。我们对泰州地区5家高校随机调查显示,高校教师从未去过企事业单位工作或挂职锻炼的占到76%,时间超过一年的仅占5%。以笔者所在的泰州学院为例,作为2013年新升格的本科高校,虽然在专科时期比较重视“双师型”教师的培养,但也仅达到49.6%,且其中绝大部分是各类考评员,5年中有2年以上在企业第一线实际工作经历的还不到2.4%,到企业、政府、基础教育第一线顶岗挂职的教师更少,新引近的博士研究生80%无企业工作经历,“双师型”教师队伍与高校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办学定位很不相称。再如,安康学院2006年由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升格为本科,到2011年,经过5年的发展建设,教师中持有行业资格证书的仍不足20%。由此可见,新建本科高校“双师型”教师占专任教师的比例严重偏低。
 
  建设双师型队伍,新建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型的根本路径
 
  应用型本科高校的教师,应当适应高级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需要,按照自身类型定位,围绕应用性特征要求,在突出加强实践能力方面采取有效措施,这是应用型本科高校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大势所趋和当务之急。新建本科高校建设一支精良的、与应用型人才相匹配的“双师型”师资队伍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是转变传统办学理念,努力提高广大教师对建设应用型高校重要性的认识。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学校自身应首先明确应用型本科高校的办学目标与定位,要认识到新建本科高校由于没有传统高校的学术积淀,如果还是固守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那么培养出来的学生必然是学术修养不深厚、理论基础不扎实、技术特长不专业。学校要认真开展教育思想大讨论,通过宣传、动员、学习、研讨等方式,引导教师熟知学校的办学理念及办学定位,明确高级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规格与要求,提高全体教师对实践教学重要性的认识,最终使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理念根植于心,内化为自觉行动并表现在实际教学活动中。
 
  二是改进师资培养模式,选派专业课教师到生产、科研和社会实践第一线实践锻炼。高校应坚持“按需派遣、重点培养、保证质量、学以致用”的原则,根据教师的年龄、学历、实践经历等情况制订具体的实践培训计划,分批次、有计划、有目的地将专业教师选派到企业、研究所、社会甚至国外高校或外资企业等生产、管理、服务一线实践锻炼。教师深入实践第一线,有利于将自己掌握的理论知识与生产实际结合起来,有效地提升专业实践能力和科研创新能力,也有利于在实践中了解企业的先进技术、管理经验、人才需求状况以及对人才知识能力结构的要求,从而进一步明确教学改革的方向,有效地提高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效果。
 
  三是创新人才引进方式,建立柔性人才引进机制。建立以学科带头人为核心的应用型师资梯队,将接收、调入、兼职、柔性聘用等引进方式结合起来。建立人才引进的导向机制,学校在制订人才引进计划时向应用型人才倾斜,按照“不求所有,但求所用、资源共享、互惠多赢”的产教融合理念,通过短期聘用、合作研究、学术顾问、客座教授等柔性灵活的方式吸引一批企业技术领军人物为学校发展服务,构建多元化的师资队伍,优化师资队伍结构。
 
  四是改革激励奖励措施,提高教师实践能力培养的主动性。实践教学能力的提高需要教师自身付出更多的辛苦,企业挂职锻炼、掌握专业技术技能、改革教学方式及内容等都需要花费很多的时间及精力。因此学校要改革激励措施,一方面保证教师在实践能力培养过程中,保留工资福利及津贴的同时,给予相应的交通及伙食补贴,使经济不受损失。此外在职称评定、评优、评先等方面,也要优先考虑实践教学能力强的“双师型”教师,从而激发教师实践能力培养的主动性。
 
  五是健全考核评价体系,科学评价和考核教师实践教学能力。目前,高校对教师的考核评价体系主要侧重的是对教师的理论教学和学术科研成果的评价,而对教师实践教学能力的评价比较薄弱。在中国高校现行的评价体系中,学术成果仍是衡量一所高校优劣的重要指标,甚至是唯一指标。由于学术成果关系教师的职称,而职称又与待遇息息相关,故很多教师偏重于写论文、做课题,不注重自身专业实践能力的提高。同时,长期以来形成的“重知识、轻能力”的教育观念,也是一些教师不重视实践教学和自身实践教学能力提高的主要原因。因此,高校应建立健全考核评价体系,将对教师实践教学能力的考核纳入考核评价体系,推动教师科研转型,彻底“改变教师过去单纯做学术研究(为学术而学术)的局面”“鼓励和引导教师结合教学搞科研,结合产业搞科研,结合行业搞科研”。
 
  六是构建校企合作平台,通过校企合作提升实践教学的整体水平。借助互利合作平台,实现校企人员双身份,课程建设双骨干,使高校教师和企业骨干一起结合工作流程开发设计课程教学体系,实现教学和生产实践双向融合。鼓励专业教师获取专业执业资格,构建学校与社会对口单位联系的长效机制。泰州学院已与泰州医药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扬子江药业、三福船舶等单位开展战略合作,双方互聘高层次人才为兼职教师或双聘教师,学校安排优秀后备干部、教授和硕博士研究生到企业进行挂职锻炼和见习实践,组织本校教师参与企业研发课题的研究。泰州医药高新区鼓励和支持高层次人才到泰州学院医学与化工学院担任兼职教师,双方实施教师“双聘制”。人员互派合作,不仅锻炼了本校教师的实践能力,而且还整体提升了学校实践教学水平。
 
  七是聘请企业行业教授,提升办学水平和服务社会能力。建立校企共建“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体系,企业教授不仅有丰富的实践经验,而且也有较深的理论造诣,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宝贵力量。事实上,国内一些知名高校,早在本世纪初就已经开始聘请企业教授进校园、进课堂,如上海交通大学,在2006年就与上海宝钢集团达成协议,学校每年聘请30 余名宝钢的专家担任相关学科的硕士生导师、博士生导师,培养具有实践创新能力的学生,同时每年还输送50 余名已完成课业的研究生,前往宝钢完成学位论文。江苏省委组织部、省教育厅、省科技厅、省人社厅、省财政厅等五部门从2010年开始,在全国首先开展产业教授选聘工作,截至目前,已选聘了766名产业教授进入高校,推动企业与高校共建各类研发载体,联合开展科技攻关,联合培养研究生,促进校企创新资源深度融合,取得了显著成绩。
 
  当然,应用型师资队伍建设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而是一个复杂的、长期的系统工程。新建本科高校必须制定一套适合双师型教师发展的内部管理体制,在教学评价、科研考核、职称职务晋升、年终评优、绩效工资改革等制度层面上实现科学评价和科学管理,体现政策的导向性和激励性,在制订岗位设置考核方案时注重应用性实践的考核,为应用型师资队伍建设提供条件,使教师能够在学校“应用型”内涵发展道路上得到全面的提升。
 
  参考文献:
 
  [1]蔡敬民,魏朱宝。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战略思考[J].中国高等教育,2008(12)
 
  [2]张根华。新建本科高校青年教师工程实践能力提升刍议——以常熟理工学院为例[J].常熟理工学院学报(教育科学),
 
  [3]余谦,宋战路。应用型本科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思考——以安康学院为例[J].陕西教育,2012(9)
 
  [4]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双基地轮训 分阶段培养——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创新人才培养模式[J].职业教育改革动态,
 
  [5]朱士中。新建本科院校转型不宜跟风[N].光明日报,2014-12-23(13)
 
  【作者:泰州学院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