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院校‘双一流’建设如火如荼,投入巨大;然而,占高等教育‘半壁江山’的高职院校创新发展则没有中央财政专项的引导,使得高职发展缺乏后劲。”发布会现场,来自全国各地的高职院校“掌门人”集体呼吁央财专项的青睐:当前迫切需要借鉴本科“双一流”建设经验,设计并实施有效促进高职内涵发展的中央财政新专项,加大对高职教育的引导作用,提高高职教育服务经济社会转型升级的能力,推进高水平高职院校和高水平骨干专业的建设。
“高职的现状可概括为:发展自信缺失,内涵尚需提升,经费投入不足,专项引导乏力。”在近日于北京举行的《2017中国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以下简称《年度报告》)发布会上,上海教育科学院原副院长马树超教授直指高职创新发展的4大挑战。
近年来,中央财政在高职教育发展上有引导盲区,比如教育部于2015年颁发的《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年)》(以下简称“高职三年行动计划”)。“本科院校‘双一流’建设如火如荼,投入巨大;然而,占高等教育‘半壁江山’的高职院校创新发展则没有中央财政专项的引导,使得高职发展缺乏后劲。”发布会现场,来自全国各地的高职院校“掌门人”集体呼吁央财专项的青睐:当前迫切需要借鉴本科“双一流”建设经验,设计并实施有效促进高职内涵发展的中央财政新专项,加大对高职教育的引导作用,提高高职教育服务经济社会转型升级的能力,推进高水平高职院校和高水平骨干专业的建设。
“中央财政专项绝不只是投入,更重要的是引导。”马树超认为高职掌门人的呼吁非常迫切,他认为,“后示范”高职发展过程中,中央财政专项调控和引导高职教育改革发展的力度减弱,让高职院校成为政策“盲区”的趋势日益明显。
半壁江山的高职教育仅有18%的财政投入
“到2017年各地高职院校年生均财政拨款水平不低于1.2万元。”这是2014年财政部和教育部颁发文件的明确要求。然而,3年过去,根据《年度报告》的调查数据显示,达标情况并不乐观,2016年全国990所独立设置的公办高职院校低于这一标准的超过60%,还有133所低于6000元,主要为地市级政府举办的高职院校,其中主要由行业企业举办的74所高职院校甚至低于3000元。
根据教育部对2016年全国教育经费的统计,全国高等教育经费总投入10110亿元,其中普通高职高专教育经费总投入为1828亿元,仅占18%。“半壁江山的高等职业教育,没有半壁江山的财政投入,这是一个怪现象。”马树超说。
在高职生均公共财政教育经费支出上,全国有28个省份呈增长趋势,但仍有3个省份有所下降,其中,湖南省在2014年、2015年连续两年下降。
同时,各地区在生均公共财政教育支出上的较大差异也应当引起高度重视。特别需要注意的是,除了北京、西藏之外,29个省份公办高职院校年生均财政拨款水平低于9000元。
“高职生均财政拨款的不足,拨款水平差异很大,使高职发展受到严重制约。”马树超在解读《年度报告》时说,落实生均财政拨款制度,保证各地区间经费投入的平衡,增加高职院校财政拨款是中央财政必须要重视的问题。
央财对高职的投入没有持续性
目前,对全国所有高职的管理都下放到了地方政府与行业部门和企业,很容易形成“谁举办,谁投入,谁管理”的定势。
据马树超介绍,2004年以前,高职发展长期没有中央财政集中高强度的投入,到了2004年年初,中央财政确定大范围集中投入职业教育,包括实训基地建设。一下子集中投入10亿元,全国职教战线一片欢呼。
回忆起中央财政对高职教育的“投入”历程,马树超颇有感慨,“2005年,国务院决定确定建1000所中等职业示范校和100所高职示范校,高职示范校2006年启动,中职1000所一直到2010年才启动。每个学校一个专业500万元重点专业建设,4个专业共2000万元中央财政投入,100所高职院校2006年的启动资金是20亿元。当时高职院校示范校就拿着这批种子资金,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20亿元撬动了整个高职教育翻天覆地的发展。”现场多所示范性高职院校负责人表示,钱不是关键,然而它给了地方政府一个很强的信号:国家在重视高职发展;给了高职学校以信心:国家没有遗忘我们。
“高职教育界给点阳光就灿烂。”日照职业技术学院院长冯新广谈到高职示范建设时激动异常,他说,中央财政在清华大学一年的财政投入,比100多所高职院校3年的经费投入加起来都多,“让高职教育界羡慕嫉妒”。
“整个高职教育如果没有示范校建设,没有20亿元中央财政的投入,就没有高职教育的今天。所以中央财政的引导非常关键。”冯新广说。
马树超介绍,在高职示范建设启动之后,2010年中央财政启动了重点专业的普惠性建设,然后是资源库建设。但在2014年,中央财政确定由专项转移支付改变为一般性转移支付。到了2016年,央财明确集中专项支付的只有资源库建设。不可否认,中央财政对高职教育的创新发展引导力度减弱了。
“央财专项取得的成就是显著的,但是一旦断了专项,高职创新发展又很困难。目前,‘双一流’大学建设的红火和高职院校缺乏中央财政专项的引导,形成了鲜明的对照。”马树超说。
据记者了解,高职教育界的行动纲领——《高职三年行动计划》正在紧锣密鼓地推行,然而,其中列出的很多行动方案,由于缺乏央财专项的引导和支持,使得落实和推行乏力。
《年度报告》指出:随着中央财政高职专项资金减少,各地在落实《高职三年行动计划》上存在明显差异。比如,已有20个省制定了行动计划省级实施方案,上海、福建、湖南、广西等4个省份的任务和项目全部启动,而河北、安徽、江西3个省没有安排省级财政专项经费;北京、山东等12个省份仍未出台实施方案;尤其是内蒙古截至通报发布时仍未启动承接的项目(任务)建设。
高职院校亟须与普通高校“同等地位”
同时,由于中央财政的引导不足,高职院校并未在所有地区与普通高校拥有“同等地位”。在《年度报告》中指出:“江苏将高校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高校科技成果奖等向高职院校开放,湖南、陕西等省也把高职院校和专业建设纳入‘双一流’计划。但是,还有更多的省尚未把高职院校作为普通高校的一分子。”
虽然,高职院校由各地方政府举办,但各地区发展环境不平衡,国家政策在一些省份难以有效落实。《年度报告》中指出,“全国380多所地级市政府举办的高职院校,还有220多所没有达到生均财政拨款水平;生均企业实习财政补贴惠及的办公高职院校数仅占15.2%,58.5%的公办高职院校生均企业实习责任保险补贴还没有得到落实,80.8%的公办高职院校企业兼职教师人均财政补贴仍为零。”
“高等职业教育不仅是一个教育问题,实际上还是个民生问题。”杭州科技职业技术学院院长谢列卫认为,高职教育在一定程度上,还在“摸着石头过河”,这时候政府的管理、引领、评价非常重要。同时,还需要各个部门的参与,形成一种共振效应,职业教育如果是教育部门一家独唱,很难达到理想效果。
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院长聂强认为,中央财政的进一步支持,是高职院校的集体呼吁。各个省份的情况不一样,个别省份的优质高校、重点院校建设,一年投入近5000万元,这对于处于西部省份的高职来说,只有羡慕。
马树超建议:“地方应加快落实生均财政拨款政策,实施对高等职业教育的扶贫政策,加大对贫困地区高等职业院校财政转移支付能力,扶持一批具有发展能力和潜力而缺乏经费投入的高等职业院校,促进区域高等职业教育整体发展和教育教学质量普遍提升。”
当然,马树超指出,走出高职教育的政策“盲区”,“引导”和“投入”缺一不可。现在本科高校的“双一流”建设如火如荼,然而,国家却将高职院校的财政问题抛给了地方,高职院校的建设是否也能用项目拉动来带动发展,这都是国家层面可以进一步谋划的问题。
2016年12月,李克强总理对推进职业教育现代化座谈会作出重要批示:努力建成一批高水平职业院校和骨干专业。
由此,马树超表示:“当前迫切需要借鉴高校‘双一流’建设的经验,设计并实施有效促进高职内涵发展的央财新专项,加大对高职教育的引导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