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教育部加大组织行业开发专业教学标准的工作力度,逐步形成了以“专业目录”为导向的人才培养结构优化机制,逐步完善了以“教学标准”为载体的人才培养质量过程保障体系。
以专业目录和教学标准建设
为核心
构建行业技术技能积累与
教学资源转化体系
全国电子商务职业教育教学
指导委员会 陆春阳
近年来,教育部加大组织行业开发专业教学标准的工作力度,逐步形成了以“专业目录”为导向的人才培养结构优化机制,逐步完善了以“教学标准”为载体的人才培养质量过程保障体系。这是职业教育供给侧改革,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有效措施。同时,教育部特别注重发挥行业企业的作用,“建机制、搭平台、赋职能、买服务”,使得行业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积极性极大提高,逐步形成了产教协同育人的新局面。
“专业目录”和“教学标准”这两个体系的形成,对于行业发展有着很重要的意义。以电子商务行业为例谈几点认识和体会。
一、通过“专业目录”的动态优化,实现了人才需求与培养的结构性匹配
在2015版的高职专业目录中,电子商务类专业包括:电子商务、移动商务、网络营销和商务数据分析与应用4个专业。电子商务和移动商务两个专业是电子商务行业纵向发展细分化的反映,网络营销和商务数据分析与应用是电子商务横向上在其他行业的应用及融合所形成的衍生。人才需求与培养从结构上实现了匹配。目前,我们正在论证是否提出新增“跨境电子商务专业”的建议。对于是否提出这个建议,我们非常慎重,教育与产业的对应,绝不是专业名称与产业领域的简单对应。专业是行业企业技术技能积累的集合,在体现时代特征的同时,应有一定的稳定性。
二、通过“教学标准”的制修订,实现了人才培养质量的过程保障体系
人才培养的过程决定了人才培养质量。培养过程包括:培养条件、培养内容和培养方法等,从整个国家角度来看,培养方法应更多的由基层形成经验和创新。而培养条件和培养内容,应当有一个普适的基本要求,这便是“教学标准”的核心内容。教学标准体系是专业目录体系的配套体系,是专业所承载的技术技能集合的具体化。是课程开发和教学活动的总纲,也是教学质量评价的依据。这个过程保障体系建立的越扎实,就越能节约社会总成本。
三、通过两项工作的常态化,奠定了校企协同育人的重要基础
“专业目录”和“教学标准”制修订的过程是教育界和产业界通过沟通形成共识的过程,这些共识是产教协同育人的重要基础。随着这两项工作的常态化,我们行业也逐步建立起了常态化的工作体系。一是我们建立了一个687人组成的专家库;二是建立了一批伙伴企业;三是建立了“预研”机制。标准建设天然具有一定的滞后性,这是科学规律。那么,新增专业怎么办?行业提出新增专业后,不能放手不管,可以应用教学标准开发的方法进行预研,并通过“建议”“指南”“指引”等形式在基层进行试用。
四、通过专业标准建设,培育了一大批课程开发骨干队伍
课程开发是职业教育发展的关键领域,课程开发人才的培养既需要特殊的土壤,也需要一定得时间,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我们有600多名骨干教师参与到专业标准建设工作,他们通过专业标准建设,跳出某一门课程,站在整个专业和企业人才需求的角度透视专业建设,开阔了宏观视野。通过职业能力分析,更加深刻的了解了企业的典型工作任务。专业标准建设的过程是培育课程开发骨干力量特别有效的途径。
综上,专业目录和教学标准的制修订,也是行业必须承担的使命,这在国际经验中也得到了实证。下一步,在教育部的领导下,电子商务行指委将进一步加强以下3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加强队伍建设。专业目录和教学标准的制修订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参与者不仅要具备较强的专业背景,还需要掌握标准制修订特有的规律和方法。为此,我们将针对专家库成员加大标准开发方法培训。
二是加强宣贯培训。如何用,如何用好,是目录和标准发挥效能的关键因素。为此,我们也将加大目录和标准的宣贯培训。同时,针对目录和标准的应用情况进行跟踪。
三是加强能力建设。行业自身的能力建设,是专业目录和教学标准能够真正持续优化的基础。行业组织能否组织企业和院校,将行业的最新技术应用转化成教育教学资源是教育与产业对接的关键。为此,我们将以构建技术技能积累与转化体系为核心,逐步提高自身能力,更好地服务职业教育发展。
专业目录是教学标准建设,是职业教育的基础体系建设,我们也需要在这个过程中不断的总结出方法体系并对现有经典方法论的应用进行优化,逐步形成一个适合我国国情的动态调整、持续优化和应用反馈的闭环系统。需要我们各方共同努力,特别是行业理应承担起这份不可推卸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