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职业发展   成就出彩人生
地方分站:
当前位置:首页 > 焦点栏目 > 智汇职教 >

徐博文 陈晓雁: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质量保障长效机制的构建

2017-11-23 15:51:04 《继续教育研究》2017年第1期 责任编辑:刘莉
分享到:
摘要:在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大众化迅速发展的背景下,高等职业教育质量保障长效机制仍存在诸多问题:高等职业教育质量保障体系不完善;高等职业教育主体作用缺失;高等职业教育缺乏政策保障以及相关法律法规不完善;高等职业教育质量保障长效机制缺乏专项资金支持。根据社会背景及高等职业教育保障机制现状,可从“建立内部教学质量保证机制;构建外部人才培养的质量评价机制;以院校为主体,发挥市场化引导、政府指导作用;修订完善高等职业教育相关管理法规制度;多方筹集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经费,设立高等职业教育质量保障专项资金”等方面,不断完善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质量保障长效机制。

  一、构建高等职业教育质量保障长效机制的意义

 
  (一)全面提升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
 
  构建高等职业教育质量保障长效机制,是实现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质与量共同提升的唯一出路。只有构建完善的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才能对高等职业教育全程进行有效的监控,才能充分保障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有效且稳定地提升。高等职业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完善对人才的培养质量起到保障作用,对教学环境起到优化作用。在教学质量升华的环境下,构建一个学风良好、教学氛围积极向上的高职院校学习环境。完善的高等职业教育质量保障体系是在个人、学校、政府、企业、社会的共同奋斗下推动建设的与时俱进的高等职业教育质量保障体系,是具有中国特色的高等职业教育质量保障体系,能够促进社会发展,并与国际接轨形成国际交流。
 
  (二)保证教学过程全程受到监督和管控
 
  高等职业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完善,能够有效地促进高等职业教育全面发展,保证高等职业教育全程受到监督,包括教学质量的监督考核,使得教学管理走上稳健完善的道路。深化高等职业教育保障体系的改革,提升教学监督系统的科学发展,对整个高等职业教育的教学质量形成良好的监控和界定。教学全程包括具体课程的设置、专业的设置、人才培养的过程、毕业生就业情况及其评价等方面,促使教育教学质量从师生两个方面拓展到对教学管理全过程。
 
  (三)使高等职业教育保障机制得到长效运行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质量保障机制需要切实地建立一个具有长效性的监控机制。结合我国高等教育环境的现实特点,从长远的视角来规划,从而建立健全长效机制,并确保机制运行的可行性,具有可持续发展的特性和实际贯彻执行性,做到真正的“长效”“可行”。
 
  二、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质量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高等职业教育质量的总体现状
 
  从我国首次颁布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起,就确立高等职业教育在我国教育体系中的重要地位。进入21世纪以后,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在国家的扶持下得到飞速的发展,相关政策相继出台,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进一步实施改革,采用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办学模式,办学规模也逐渐扩大,得到全面的高速发展。随着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迅猛发展,相关的质量信息检测机制也逐步形成,但是由于发展速度与发展水平的不平衡导致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质量保障机制构建不完善,造成其内涵缺失,难以发挥真正的效用,高等职业教育质量总体而言还有待进一步提升。
 
  (二)教育质量保障相关机制存在的问题
 
  1.教育质量保障体系不完善。在我国高等职业教育飞速发展的初期,只注重量的飞跃而没有同时提升质的发展,因此,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质量保障体系仍存在诸多漏洞。首先,质量监督机制缺乏理论依据,近年该领域虽然已有众多研究者参与研究,但由于时间短等原因仍然存在很多研究盲区,所以高等职业教育理论体系尚缺乏完整的研究;其次,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质量保障机制缺乏统一的衡量标准,由于高等职业教育在专业、岗位群、教育机构、学习者、领域等都存在不同,这要求有统一的衡量基准,才能有质量衡量之说;最后,从质量保障机制的执行上看也存在不完善,目前,施行的“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库”在执行上容易陷入误区,过于绝对化,仅是机械的评价,而没有保障高等职业教育在质量与内涵上的发展。因而,目前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缺乏明确的责任监督和可执行性,是不够完善的。我国目前的评估系统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但是也存在不完善,例如,更专业的认证机构,国际评估认证都还尚未发展。在质量信息网络的构建上也存在问题,导致信息不畅通,同时高职院校内部的自我评估制度也尚未系统的构建。
 
  2.教育主体作用缺失。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已经提出以学校为核心、教育行政部门引导、社会参与的评价体系,但是在实际的评价政策中,缺乏评价主体的评价渠道,走的仍然是老路,高职院校从下至上总结,最后国家教育行政部门给予总体评价,实际上这还是政府的行政问责手段。另一种评价方式则是以学生为主体的内部评价或是同行间的评价,这样使得评价结果缺乏客观性、科学性。由此看出,社会与学校在质量保障体系中所发挥的作用还较小,许多学校都还是被动听从和接受行政部门的评估,这种方式难以保障高等职业教育主体作用的发挥和教学质量的提高。
 
  3.相关法律法规不完善,缺乏政策保障。我国第一部职业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是在1996年正式颁布和实施的。但是在针对职业教育质量保障和监督等相关问题却并未做出明确要求,主要原因是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迅猛,在法律制度的构建上与其发展速度不成正比。比如,在对于高等职业教育的奖惩、激励机制,对于政府、学校及教师与相关单位之间的权责等问题,对于社会各行业如何参与高等职业教育质量监督等方面都还缺乏明确的规定。
 
  4.缺乏专项资金支持。高等职业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构建是一个庞大系统化工程,要完善这个工程,就需要有较大的资金投入来支撑建设。例如,质量保障体系的理论基础研究,评价方案的研发确立,评估标准的设置,教学评估的实施,监测报告、教学质量数据库的构建等,这些都需要专项资金的支持,但目前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仍然缺乏足够的专项经费。
 
  三、完善高等职业教育质量保障长效机制的相关措施
 
  (一)建立内部教学质量管控机制
 
  1.科学定位高职院校办学特色。要想得到质的飞跃,形成可持续发展,我国高职院校必须科学定位办学特色,这也是高等职业教育质量保证机制所要明确的首要目标。高等职业教育的根本目标是培养出管理、生产、服务、建设的一线高等技术人才,因此,高职院校要依据自身的资源优势确立办学特色,明确重点培养的专业人才方向,明确高职教育是高等教育一个重要的部分,同时高等职业教育是一种实用型的教育、技术性的教育,高等职业教育具有高等教育、职业教育的双重属性。
 
  2.高职院校内部质量的基本保证内容。高职院校内部质量的基本保证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第一,审核学校的组织结构,如审核学院或者学校等性质的组织机构;第二,人才培养状况审核,具体到学生的反馈意见以及某个专业的培养状况的审核;第三,对教学质量的监管,对教学课程、教学信息、教学实践等审核,包括教师的教学评估、学生入学的程序和指导、学校专业的审核设置及评估、对学生的管理制度、对教师的评估等一系列关乎教学质量的重要事项的保证。
 
  3.高职院校内部质量保证机制的构建。从内部质量着手,重点在专业规划实施和监控审查,在关键点上把好质量的关,设置好质量评价标准。第一,监控教学全过程,主要目的是考察课程是否达到设定目标,考察教学效果是否达到办学目标。将考察时间设置在学年末,由开设本专业的学院来主持考察,用评分制明确应接受调整的专业课程,以保证学校的质量有可持续发展。第二,审查的周期性,由学校设定固定周期,审查学校的专业设置是否达到预期的效果和既定目标。第三,邀请学校外的专业学术审查员或监督员进行审核,通过来自相同领域的校外专家依据一定的标准对高校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动态的、周期性的审核,从而对学生成绩、毕业证获取等加以评判,并定期地针对学校进行整体性的审查,以便审查高职院校的办学水平。
 
  (二)构建外部人才培养的质量评价机制
 
  在构建好内部质量保证机制后,还必须建立外部人才培养的质量评价机制,从而形成内外兼修、内外结合的质量保障体系。任何的组织或者个人都需要来自外部的评价和监督,外部的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机制包括:第一,政府。要促进高职院校的积极发展,既需要政府的政策引导和宏观调控,也需要建立高等职业教育的质量评价标准和认证制度还需要改变高度集中的高等职业教育管理体制,给予高等职业教育办学一定的自主权,根据实际进行调整,形成自己的办学特色,为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创造良好环境。第二,校企结合。只有将企业放在一个具有发言权的地位,学校才能更好地了解人才需求,培养出符合企业要求的优秀人才。唯其如此,才能培养出密切联系社会、与时俱进、为建设经济社会出力、为社会进步服务的创新型人才。
 
  (三)围绕市场机制,发挥市场化引导及政府指导作用
 
  1.将高职院校放在监控体系的主体位置,对自身的教学质量自我监控、自我评价、自我负责。在培养人才的整个过程中都要保障人才培养的质量,并根据社会实际需求有针对性地培养人才,学生从入学到毕业无不体现出学校的教学质量。所以,建立完善的高等职业教育质量保障体系需要从自身办学理念、定位及培养人才的目标出发,确立学校管理制度、教师队伍的建设、课程的设置及实践安排、学校与企业的合作、专业设置等与教学质量相关的重要因素,借鉴吸收国外先进高等职业教育体系,看到自身不足完善自我,形成一个全面覆盖式、全程贯穿式、纵横网络式、网络数据库式的内部质量保障机制。
 
  2.充分结合市场需求,形成市场化引导,只有结合市场需求,才能培养出对社会有用的、被社会需要的、能体现自我价值的优秀人才。紧紧跟随市场引导,才能抓住市场观念,培养人才的服务意识,学习遵循市场规律,熟悉行业企业对职员的具体需求,形成被社会需要的优秀品质,例如,过硬的技术、服务社会意识、实现自我价值的意识等;紧紧跟随市场资源,让更优质的教育资源得到最大化的发挥,实现资源配置最大化;从行动上实现引导,使得学校与社会需求衔接起来,活跃学校氛围,促进职业教育与社会共同进步共同发展。
 
  3.政府指导,政府通过宏观调控保证发展环境的公平,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设计好发展规划蓝图,并且改善基本的办学条件。这需要运用好法律法规、规划标准、政策、财政等手段对高职院校进行宏观的管理,引导学校走向良性循环的发展道路,起到示范性、激励性、监管化指导、引导性的作用。深化改革政府职能,加快落实职业教育管理与评估的分离,全方位调动其积极性。唯其如此,才能保证构建以学校、政府和社会为核心的新型高等职业教育质量保障机制长效运转,形成多元主体共同作用的职业教育质量保障新格局。
 
  (四)修订完善高等职业教育相关管理法规制度
 
  完善高等职业教育相关管理法规与制度,建立健全高职院校的相关管理办法,让高职院校发展更规范化、制度化,让高等职业教育质量保障体系有法可依,从而更好地促进高等职业教育质量保障长效机制的构建和不断完善。从我国近年来颁布的关于高等职业教育质量保障的文件来看是逐渐深化发展的,例如,《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要求:“不断完善职业教育质量的评估制度,定期性开展职业院校的教学情况与办学水平的评估,并实施职业教育质量的年度评估报告制度。”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针对教育质量的把控也提出新要求:全方位制定国家质量标准体系,完善质量保障制度;以政府、学校、家长、社会为主体的多元质量评价制度;密切联系企业参与教学质量评估。这些政策将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质量保障工作推向一个更积极有效的发展层面,但不足的是,我国高职院校目前的基本教学建设还需要建立健全督导评教、教学信息反馈制度、教学检查制度等细化的质量保障制度,一系列体系化和细化制度还需修订完善。
 
  (五)多方筹集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经费制度化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质量体系的构建需要资金支持,在体系构建不完善的情况下会给高职院校带来巨大压力,所以增加教育办学的资金投入是保证教学质量的重要措施。在以前,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都是由政府财政拨款为主要支撑的,政府的资金投入是办学资金的主要来源。但是政府财政的专项资金支持又比较有限,想要构建完善的高等职业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就必须有足够的资金支持。因此,要解决我国高职院校教育质量保障机制专项资金不足的问题,需要多方面筹集发展资金,减轻政府财政压力,与政府财政共同推进长效机制的构建和完善。缓解基金不足状况,还需要合理地实施高等职业教育办学成本分担制度。根据我国的基本国情,以及现在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现状可知,高等职业教育关乎国家、企业、个人,而受益也是多方的。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既有利于国家经济发展、社会的进步,也为企业稳健发展提供资源和动力,还为个人自身综合素质提升提供平台条件。因此,应该把教育发展的成本分担到社会团体、企业和个人,让他们共同承担教育发展费用,为高等职业教育质量保障专项资金的筹集多方献力。
 
  构建高等职业教育质量保障长效机制,已经是推进高职院校教育质量全面发展的大趋势,甚至成为我国教育发展战略的一部分。应抓住机遇,在提高教育质量水平的同时,建立一个长效可行的教育质量监控体系,促使我国高职院校的办学水平稳健而长足地发展,更好地完善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质量保障长效机制。

更多>>培训动态
更多>>微博秀
扫描二维码,关注更多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