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城市的转型升级呼唤职业教育的大发展。2017年9月,由中华职业教育社、河北省中华职业教育社、唐山市委市政府主办的2017职业教育与城市发展高层对话会在河北唐山召开。对于正在从资源依赖型向科技创新型城市转型的唐山市来说,政府如何激发职业教育在经济发展中的功能?职业教育能为经济社会和企业发展带来哪些效益?当前,唐山探索受到与会者关注,或给深化产教融合提供了经验,探索了模式。——编者
“‘十三五’期间,我国将全面进入城市型社会,城市转型发展任务艰巨,职业教育以自身的社会服务功能,发挥着全面推进城市转型及地方经济发展的作用。各级政府要为职业教育发展提供更好的政策环境,切实把职业教育纳入统筹发展规划当中,不断推动职业教育改革创新,更好地服务城市转型发展。”2017年9月,在由中华职业教育社、河北省中华职业教育社、唐山市委市政府主办的2017职业教育与城市发展高层对话会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华职业教育社理事长陈昌智如是说。
职业教育冷热不均
在经济社会越来越依赖于人力资本,提高劳动者素质越来越成为关键要素的时代,职业教育与经济发展之间实际是正向反馈、良性互动的关系。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是时代的必然趋势,经济的发展呼唤职业教育的大发展。但现实中,职业教育发展并不尽如人意。
会上,全国政协委员、民建广西壮族自治区主委、广西壮族自治区中华职业教育社主任钱学明表示,当前职业教育存在的最大问题是:学生技能不足,培养了一批不够“职业”的学生;专业设置不合理,培养了一批用不上的学生;教育理念跟不上,培养了一批没有职业精神的学生;政府和社会投入了大量资金建设学校、给予补助,但效果不好。“职业教育供给侧改革亟待加强需求侧管理。”钱学明说。
“职业教育依然面临着中央热地方不热、学校热企业不热,一些地区热一些地区不热等困难,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有发展职业教育思想认识上的不足,有经济条件上的限制,有体制上的不顺,有社会吸引力不够,当然也有我们职业学校自身的质量有待提高等。”在中华职业教育社理事、国家教育行政学院职教中心主任邢晖看来,当前职业教育迎来发展的春天,但是依然没有走出“职业教育是二流教育”的现实窘境,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
“职业教育已经从满足人民群众接受多样化教育需求,向满足社会公共建设需要的发展需求转变,目前政府、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深度还不够,职业学校走向社会、走进企业的能力也还不强。”中华职教社常务理事、首都经贸大学党委副书记孙善学表示。
唐山职业教育的“政府身影”
众所周知,唐山市是一座因煤而建、因钢而兴的传统资源型城市,随着环境保护和能源节约的需要,经济转型升级已成为发展的必然,而转型升级迫切需要人力资源的支撑。
“目前全市有高等职业院校5所,中等职业院校35所,近几年来,唐山市坚持顶层推动,统筹职业教育发展,坚持把职业教育作为全市转型升级,促进就业的技术型工程。”会上,唐山市副市长曹全民介绍说。
2012年唐山市委、市政府出台《唐山市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促进办法》,允许职业院校与企业合办新的职业教育实体,在教师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学生顶岗实习安全责任及工伤保险补贴、税收优惠等方面采取有力措施,鼓励企业接收职业院校学生实习实训,企业兼职教师评聘教学系列专业技术职务,并给予兼职教师课时费补贴和实训耗材补贴等。系列政策措施为校企合作、基础能力建设、集团化办学提升专业服务产业能力提供了政策保障。
据唐山市教育局局长刘绍辉介绍,多年来,唐山市不断加大投入,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职业教育总体水平一直名列河北省前列。“一是顶层推动,统筹职业教育发展;二是加大投入,平均每年投入5亿元,通过异地搬迁、新建改造重组等多种方式改善办学条件;三是大力优化资源配置,确定了做大做强、错位发展的工作思路,撤销了一些招生少、就业难度大的专业,开设了符合现代产业发展需求的电子商务、新能源汽车等专业,全市省级骨干专业占全省总数的13%。四是创新模式,鼓励引导职业院校通过合作办学等多种形式推进校企合作,创新培养模式。五是加强与京津的交流,扩大资源的整合。”
校企合作的深度融合
企业转型不仅需要高技术人才,管理、会计、外贸、文秘以及供销等各个方面的人才都需要“转型升级”,这些都要靠职业教育来满足。
“三友集团的人力资源发展充分利用了唐山京津冀周边的一些高校资源和职业院校资源,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第一是利用高校资源开展学历教育;第二是订单式培养;第三就是高层次人才的继续深造;第四,就是产学合作。我们把技师送到学校,学校把技师作为他们的讲师,把课堂建到我们企业里来,这样的合作内容更丰富、更长久。”唐山三友集团有限公司培训中心主任陈樱介绍。
同样受益的还有唐山市拓又达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赵欣,在赵欣看来,作为一家新兴的工业机器人公司,与职业院校的合作完全是市场推动。“工业机器人是一个新兴产品,以前的老员工难以满足现代产品的生产、销售和售后服务需求,培训成本又很高,如今我们和职业学校合作,把工厂搬到学校,一方面实现了闲置设备的充分利用;另一方面,学生边学习边实践,毕业后可以直接上手,节省了培训成本。”
得益于企业的“热”,唐山工业职业学院坚持以开放式办学广泛吸纳社会资源,以开放式教学充分利用教育资源,形成了多层次、多形式校企合作的体制机制,支撑了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谈及校企合作经验,唐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院长田秀萍介绍,近些年来,学校塑造了“前校后厂、产学一体”的办学特色;在产供销一条龙生产过程中实现产学研一体化;搭建了“校企融合、产教融入、双证融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平台;吸引了85家企业加盟,曹妃甸港务有限公司、三友集团、唐山轨道客车有限公司等一批大型企业成为学院紧密合作伙伴。引进拓又达科技企业、曹妃甸合心机器人集成公司等智慧工厂入校搭建培养具有大国工匠精神的技术技能人才,服务区域产业转型发展,形成了10个校区厂区。
“我们现在基本能做到,兴建一个新的专业,就引入一个新的企业,就跨境出去找一个高水平的教育机构,把国际资源引进来。”田秀萍表示,企业把优质的资源给学校,他们要做的就是发挥职业院校的价值,真正能为企业培养其需要的人才,这样的校企合作才有黏性。
在唐山,职业教育与经济企业发展相伴相生的气象正在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