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通兵,男,汉族,宜昌长机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车工,高级技师。
智通兵,男,汉族,宜昌长机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车工,高级技师。
主要事迹:
把数控机床当“螃蟹”吃
智通兵原是一名技校老师,1999年学校撤销后,他走向生产一线,成为一名车工。
从讲台转到车间,理论知识和大量操作实践结合,使他很快成为车间骨干。
那时,公司虽引进了一批数控车床,但工友们由于用惯了普车,都不敢“吃螃蟹”,生怕误操作造成故障或不必要的设备磨损。
然而智通兵却不这么想,“普通车床数控化是发展趋势,这可是掌握数控机床操作技术的良机!”
嘴上容易手上难。只有中技水平的他,拿着一窍不通的英文说明书去图书馆翻阅资料,自费参加专业培训课程,还专门买来电脑学习编程。代数、几何、电工学、计算机知识……经过刻苦钻研,这些他几乎从未接触过的内容,慢慢被吸纳。
如今,智通兵已成功掌握了“德国西门子”、“日本法拉克”数控系统精密车床的操作及编程,并攻克了数控机床在多品种、大量级轴类零件精加工上的低效率问题,生产效率提高了50%以上,由他加工出来的产品优等品率更是达到99%。
创新带来数百万元效益
在数控车床上闯关成功,智通兵变得更加“不安分”。
2001年,智通兵到高山模具厂进修,当时生产半球体零件仍需采用人工双手控制车球体,效率低不说,精度根本无法保证。面对这一情况,他主动承担起改造车球体的重任。
钻进图书馆查资料,试着将七八种零件组装在一起,设计出一种简易车圆球工装。工友们将信将疑地将这种工装试生产了一把,惊喜出现:精度控制在0.02毫米以内,完全符合标准;生产效率提高10倍以上。
“智通兵总是在不停琢磨,想着要改变一点东西。”工友张国津介绍,原来的插齿机YK5150D交换轮由于孔小齿轮直径大,断面跳动公差很难达到设计要求,智通兵首先尝试向常用部件“开刀”,对花键芯轴进行小锥度改进,并对键侧进行槽磨。改良之后,芯轴加工出的交换轮端面跳动公差均控制在0.01毫米以内。
2014年长机科技公司关键设备端面铣床的2.6米丝杆磨损,急需配件更换,而从外采购该丝杆至少要两周时间才能到厂。大家都在犯愁时,智通兵迎难而上,创新利用数控车加工细长杆,加班至深夜,及时修复了端面铣,保证了第二天的正常生产。
近年来,智通兵先后将60多种高精度零件从普通车床“挪”到数控车床进行加工,技术革新几十项,为公司创造直接经济效益达数百万元。
“希望大家都成为技能大师”
现代制造业靠人机结合、人技融合、机技一体,人的重要性仍然不容轻视。智通兵深知这一点:徒要带、技要传。
车间生产任务重,他只得利用休息时间备课,编写数控车培训教材。业余时间,他办起讲座,对公司员工进行技能培训,许多并不操作数控车床的员工也主动参加培训。一批又一批的新进员工,他挑苗子“开小灶”。近年来,先后将十多名大中专毕业生培养成为公司骨干,其中2人在宜昌市第二届“技能状元大赛”数控车比赛中分别获得第二名和第十名。
搜集整理 鲁彬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