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军华,男,中共党员,汉族。中铁十二局集团有限公司工程测量,高级技师。
刘军华,男,中共党员,汉族。中铁十二局集团有限公司工程测量,高级技师。
主要事迹:
刘军华1994 年技校毕业以来,一直在施工一线从事工程测量工作。他勤学苦练,勇于创新,练就了“一测准”的绝活。经过刘军华测量的桥、隧、路基总延长1800公里以上,重难点工程200多个,解决的施工测量难题20多项,差错率一直保持着“零”的记录。其中:朔黄铁路东风隧道、昆玉高速公路山心坡隧道和胶新铁路荣获“建筑工程鲁班奖”。
一、不懂咱就学,会拼才能赢
工作中,刘军华深深的体会到:要做一名好的测量工,仅凭在技校学到的知识是远远不够的。为了把“蓝领”的测量放样和“白领”的理论知识结合起来,刘军华开始拜书籍为师傅。从最基础的《线路工》到桥隧等工程专业书籍学习,再到《铁路测量规范》、《公路勘测规范》、《水利水电测量规范》等各种规范的新旧版本,一一找来全面通读,利用业余时间学用结合,在近一年的时间内,拿下了曲线、斜率、导数、三角函数、微积分这些难啃的高等数学。勤学加苦练,使他很快成为公司乃至全集团的业务尖子,工作也由最初的“复核”,转入干“计算”,当“主角”。在当“主角”计算时,刘军华感到靠手工计算费时、费力并且容易出错,测量计算必将是“程序化、数字化”取代手工计算。要在短时间学会计算机语言编程是十分困难的,刘军华就像着了魔一样,一趟又一趟地跑书店,计算机专业书籍买了一本又一本。英汉词典、电脑专业书籍和计算机软盘,一度成了他随身携带的“三件宝”。终于,他利用 PC-E500 袖珍计算机将辛普森公式编成 BASIC 语言测量程序,只需将相关数据输入程序,即可获得精确的测量结果,操作简便迅速,工作效率比原来提高12倍以上,使测量工作进入了一种新境界。
二、勇于探索,敢于创新
一个优秀的测量工,不仅需要测量知识,更需要创新能力。京沪高速铁路全线 16 个轨道板预制场,十二局定远制板场是最后一个开工建设的预制场,在此之前,有15个轨道板场的检测技术和设备都是使用德国的,德国人认为定远轨道板预制场也不会例外,价格昂贵态度还特别傲慢。不就是一块轨道板检测吗?有什么难的,自己研发。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就难啦。看似简单的一块水泥板,却有很多奥妙,如:打磨完以后的检测检测结果,外方只告诉合格还是不合格,可在外人看来,合格和不合格的没什么两样,但德国人是不会告诉你为什么。承轨槽的大、小钳口间距毛坯板打磨完以后的精度要求控制在 0.1 毫米以内,轨底坡度要求控制在1:37 ~ 1:43 以内,钳口直线度要求控制在 ±0.5°;这完全是机加工的精度,这样的精度以前想都不敢想。通过看图纸、上网查资料终于明白检测系统的奥妙。从工装材料的选取、到工装尺寸图形的设计、再到工装加工精度的测试等等;工装和软件一再测试与磨合、改进,程序代码一改再改,不断完善等,整个检测系统从无到有,从不完善到符合精度要求,再到各项指标超过德国博格公司的产品精度要求。该项技术达到国际先进,获得国家发明专利和山西省科技进步三等奖,为企业节约1072万元。
在京沪高铁和沪杭客运专线无砟轨道铺设中通过对“门子型精调滑架校准”创新,轨道板高程调整轨垫降低更换率 6.43%,轨距挡板降低更换率5.0%,平均每公里节约扣件更换资金12879元,共计节约1043.1万元,提高了铺板效率;并编写《CRTSⅡ型轨道板门子型精调滑架校准工法》。
三、岗位无贵贱,责任大似天
多年来,刘军华已经习惯于在细小的问题上“举轻若重”,不放过一个细节,不省略一道工序。使用1秒全站仪测量放样,规范要求两个测回,刘军华却始终坚持 4 个甚至更多的测回心里才踏实。处理各种测量数据,规范要求保留到毫米,刘军华却始终坚持保留到毫米后两位,追求更加精确的测量效果。旁人眼中很不起眼的一根测量桩,在刘军华看来就是支撑测量工作岗位的根基。“测量桩晃动了,你的工作岗位就可能被倾覆”。在青藏铁路测量放样中,固定测量桩成了一大难题。在十二局施工管段,全部为多年冻土。究竟插到多少深度才能保证测量桩的稳定性? 尽管试过了很多方法,但都达不到理想效果。刘军华心急如焚,强忍着高寒缺氧给身体带来的严重不适,从现场到设计院,从项目部到高原勘测队,现场了解冻土深度和冻土结构,终于求出了桩深的最佳值。并在王万铁路松花江特大桥、赤大白铁路天河梁隧道布网中加以推广应用,收到良好效果。每年,刘军华都有 300 多天工作在一线。每次出差前换上一身新衣,回来就变得“鞋儿破、帽儿破”。
四、专研设备,保值增值
如果说刘军华原来是缺什么补什么,用什么学什么。现在则是测量技术发展到哪里他学到那里,测量仪器发展到哪里跟踪到那里。搞测量不仅要测量技术过关,而且还要掌握各种测量仪器的性能、结构、使用及调校维修方法,否则仪器一旦出现问题,外送维修,既耽误工期又增加成本。为解决这一难题,确保公司 3246 万元的测量设备正常运行,刘军华购买了许多仪器维修方面的书籍,从理论上研究,在实践中摸索,利用业余时间将报废的仪器进行反复的拆卸、组装,努力熟悉掌握各种测量仪器的基本构造和性能,终于练成了对仪器“一调就准”、小故障手到病除的绝活。经刘军华修理、调校的仪器一年有几十台,每年为企业节约成本20多万元。
五、言传身教,带出新人
刘军华常说:“一支独秀不是春 , 百花齐放春满园”。他利用到工地出差的机会,给工地技术、测量人员授课 660 多小时,许多徒弟成为公司的业务骨干,培养出高级技师 9 人,技师 22 人。在他的带领下,测工钻研业务蔚然成风,多次在集团测量大比武中包揽前三名。2006 年,他带领的测量大队荣获国资委“中央企业学习型红旗班组”称号。 刘军华以优秀的人格和出色的技术特长,成就了个人的“核心竞争力”,成为中国铁道建筑总公司的“金牌工人”。先后获公司、集团公司和中国铁道建筑总公司褒奖31次,并荣获“山西省十大能工巧匠”、“山西省五一劳动奖章”、“全国职工创新能手”、“全国技术能手”、“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等荣誉称号;并享受“山西省政府津贴”和“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搜集整理 鲁彬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