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镇雄,男,1953年12月出生,上海通用汽车有限公司维修钳工,高级技师,任设备工段长。2005年获机械工业部“突出贡献技师”称号;2006年获“全国技术能手”称号;2009年获“上海市突出贡献技师”称号及“上海市十大工人发明家”称号;2010年获国务院颁发政府特殊津贴。
胡镇雄,男,1953年12月出生,上海通用汽车有限公司维修钳工,高级技师,任设备工段长。2005年获机械工业部“突出贡献技师”称号;2006年获“全国技术能手”称号;2009年获“上海市突出贡献技师”称号及“上海市十大工人发明家”称号;2010年获国务院颁发政府特殊津贴。
主要事迹:
爱钻研的“技术派”
胡镇雄是典型的技术型人才,不擅交际管理。这样的工作模式刚好可以让他心无旁骛专心搞科研,专注现场难题的评估、诊断、决策,他凭借一种刨根问底、不达目的不罢休的劲头,成为汽车行业冲压维修领域的老法师。车间的维修组对讲机中,被呼叫的最多的名字就是“老胡”,他将所有的精力和心思全部扑到技术难题中,以敏锐的观察力、丰富的现场经验,挑战外部专家和全球先进技术设备,一次又一次的解决各种疑难杂症。
冲压车间曾经有许多进口冲压线等设备,周期长、价格昂贵,于是国产化技术研发成为工作室的主要任务之一,胡镇雄的钻研精神更得到了用武之地。有一次去日本参观时,许多同事们看到T型梁的操作速度很慢,第一个反应是:“这个东西不好,速度又慢,还不如机械手快。“但是老胡却一直惦记着,回来后就开始钻研:“为什么速度慢?是因为铅合金的架子很重,那是不是有更轻的?”于是他想到了航天上用的碳纤维材料,于是完成了以碳纤维材料作为零件端持器主干梁的T型梁改造项目的国家专利,每年为企业节约240余万元。
责任心比什么都重要
胡镇雄从来不盲目的崇拜国外技术,他一直坚信,只要肯钻研,足够的经验加上责任心,无论什么技术都是可以解决的。
维修一线上许多看起来很复杂的问题,其实往往都是某一个小小的零件出了问题。胡镇雄练就了一副火眼真耳,他会仔细的关注许多人都没有留意到的小情况,然后一直钻研到底,找到问题症结所在。
马灵是老胡的徒弟,有一件事情很多年过去了,他依然印象深刻。2003年,冲压车间进行第三条冲压线的调试与验收,无意间发出一声异响,大家都没当回事儿,连德国专家也表示完全过关了。但是爱琢磨的胡师傅却留了心,留在现场,凭直觉一根一根地检查排管,最后分析那声小小的异响是因为排管上一个阀门出了小故障,眼下毫不要紧,但长期运行,会致使液压产生波动。执着的他把德国专家拉回现场,所有的人对此佩服得五体投地,胡师傅只是谦逊地说:“咱这行,光经验不够,得有责任心。”
2008年,冲压线上的一个轴承在几个月内坏过两次,大家都认为这样的德国进口设备肯定没问题,应该是寿命到了,但是胡镇雄开始琢磨,把齿轮箱拆开,把原理图一张张画出来,从传动原理分析,终于发现原来供应商在设计时考虑欠缺。经过老胡的一番钻研,他终于找到了问题的解决方案。
马灵说,“他全副心思都扑在技术上,在我们看来的一个小火花,在他那里就可以点燃成革新的火苗”。
要挑战的只有自己
“胡镇雄冲压技能大师工作室”以胡镇雄为首席技师,通过行政总监进行行政资源上的调动,以技术专家作为技术后盾。同时,四大基地厂长以上的管理层全力推动,在各基地分设立分会,由各地冲压高级经理牵头,以及四位老胡的徒弟外派过去的优秀维修技师,每个月进行月度例会,将不同基地的最新技术攻关进行分享使用,建立了网上共享文件夹分享各种技能成果和培训材料,各地同事经常进行短期轮岗交流。
各基地冲压车间现场疑难杂症的解决,是胡镇雄技能工作室的日常工作中很重要的一项。各基地车间每月、每季会统计一部分的疑难问题交给工作室,通过工作室的努力和集思广益,冲压车间成为全国设备停机率最低的一家。在本就远低同行的0.8%的停机率的基础上,工作室今年的目标是挑战0.6%。
工作室主持的开卷矫直机改进项目,累计节约费用150万元,提升开卷线设备生产能力15%;年节约电能50万千瓦时的冲压线运行方式改进项目,极大推动了通用"绿动未来"的战略等。
胡式教学基地
已经加冕了公司和行业内的诸多荣誉,胡镇雄却非常谦逊,甚至觉得有些溢美过誉,“我就是个普通工人,做了该做的。这么多年学习积累的手艺,想传下去”。而对于胡师傅这样擅走技术路线的“蓝领”人才,上海通用汽车公司知人善任,让其在适合的发展道路上勉力前行。
在冲压车间地下一层,老胡如数家珍地介绍着他的宝贝教具们:“维修行业从来就不是靠端着过往经验的金碗就能打天下,而工种的特殊性也决定了不可能总占用设备在线时间。”怎么能创造条件实地操练技艺呢?胡师傅又琢磨了开来。为此,他开发出自己独特的“胡式教学法”,用废旧的电器和元器件编程模拟出了几乎接近现场的6个模拟培训区。除了学习、培训、修理、测试各种电器和液压的元器件外,还可编程循环模拟各种动作,减少维修占用设备在线时间,提高设备利用率,降低维修费用。
在老胡看来,技能大师应该是技艺传承的带教者。在他眼里,大制造的传统工艺也算得上一种非物质文化,他的愿望就是通过自身的言传身教、授业解惑,去影响和感染那些年青人,使得技能、技术和经验能够传承下去。
胡镇雄对于年轻人也寄予了自己的期待,“职业的发展是没有捷径的,唯有靠自己的脚印和积累一步一步走出来。认准你心中的梦想,无论是什么样的工作,要甘于寂寞,沉得下心,只有钻进去了,才会有甜头。希望所有的年青人,都能够找到属于自己表演的舞台。”
人才培养体系点线面结合
通过很多人多年的带教实践,工作室团队设计出了一套完整的培训体系,即“点”、“线”、“面”结合的梯队式人才培养体系。
“点”是指通过大师级的技师和工作室这个“点”来带动不同工段这条主线,涉及到车间这个层面,定向培养有潜力成为大师的人。
“线”是指车间机修、模修和生产三条主线,针对有一定工作经验和技能水平的技师,帮助他们进一步提高技术水平。例如,安排人员参加车间现场实战锻炼,参加车间项目,进行轮岗安排。此外,还联合三地车间,组织技能比武,组织三地工程师论坛,通过竞赛的方式,以武会友。
“面”是指在车间层面,针对所有新进员工进行入门培训、双周练和模拟故障解决等,每人接受总计至少60学时的培训。工作室总结多年来现场抢修和排故的经验,编写了包括设备、模具、工艺3个大类14个分类,共40余套培训教材,这些教材就成为今年新进200名大学生的入门宝书。
马灵于2003年同济大学毕业,而今已经成为技能大师工作室的年轻主力之一。胡镇雄的徒弟像马灵这样的还有很多,他们用年轻和活力继续诠释着老胡的技能和精神。
搜集整理 鲁彬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