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职业发展   成就出彩人生
地方分站:
当前位置:首页> 国际交流 > 国际资讯 >

牛!只有800万人口的国家凭啥出了25位诺奖得主?

2018-01-03 11:23:51 当代教育家 责任编辑:刘莉
分享到:
近日,瑞士籍雅克·杜波切特与德国籍阿希姆·弗兰克、英国籍理查德·亨德森分享了2017年诺贝尔化学奖,这是瑞士获得的第25个诺贝尔奖。

  近日,瑞士籍雅克·杜波切特与德国籍阿希姆·弗兰克、英国籍理查德·亨德森分享了2017年诺贝尔化学奖,这是瑞士获得的第25个诺贝尔奖。人们将目光再一次聚焦到这个只有800万人口的国家,是什么原因使得这个人口小国成为了诺贝尔奖大国?本期,带领大家走进瑞士,探秘诺贝尔奖大国背后的教育故事。

 
  基础教育:成绩单上没成绩
 
  瑞士是最早实现小学义务教育的国家。义务教育或者称“强制性教育”总共11年,包括1~2年的幼儿园教育、6年的小学教育和3年的初中教育。与英国、美国不同的是,瑞士全国95%的孩子都上公立学校。瑞士全力经营公立学校,允许办私立学校,但不准私立学校沦为贵族学校。择校通常是就近分配。
 
  瑞士的基础教育重在全面,反对偏废。瑞士的小学生,功课轻、玩得多。学校会根据不同孩子的特点制定不同的教学策略。在瑞士的小学,即使是同一年级的不同班级,教学方法和进度也会完全不同,同一班级的不同学生,老师也会针对学生各自的学习能力和生活能力制定不同的教学方针。
 
  每当期末,家长会收到孩子的成绩单,只是成绩单只字未提“成绩”或者“分数”,而是老师对孩子学习能力、自理能力、性格成长等各方面的评价,以及对于家长如何指导孩子提出的建议。比如,某某孩子聪明,学习能力强,但过于害羞,不善与人交流,不敢在众人面前展示自己,家长应该多鼓励孩子在众人面前表演、大声朗诵等。
 
  职业教育:毕业照样有出息
 
  瑞士教育制度中最突出的应该是它的职业教育了。初中毕业之后,学生开始分流,约70%的毕业生走上职业学校的道路,也就是部分时间在课堂上学,部分时间直接在相应公司机构成为学徒。
 
  瑞士具备完善的职业教育体系,中职、高职、继续教育和终身教育网络健全,职业教育类型特征鲜明,各级职业教育通过各类资格证书相衔接,职业指导与咨询深入教育全过程。
 
  据日内瓦职业学校校长欧文·费舍尔介绍,进入职业学校学习的学生中,有90%以上的将在毕业后获得联邦职业教育与技术文凭,可以直接就业,也可进入高等职业学院,或通过会考进入应用科学大学乃至联邦理工大学继续学习,攻取工程师学位。
 
  对义务教育后不能决定自己去向的学生,瑞士设立了“十年级”,这一年可就近到普通中学或职业学校就读,适应后再做出选择。
 
  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的学生选择职业教育?在瑞士人看来,孩子上职业学校,只要符合他的爱好与实情,照样有出息。即使“学徒”出身,也能拿到高薪。在学徒期间,每个月薪资500~1000瑞郎,职业学校毕业以后,每月薪水3000~4000瑞郎。同期学术类大学本科毕业生的起薪是4000~5000瑞郎。
 
  随着工作经验的累加,学徒出身和本科出身的员工差距会逐渐缩小。瑞士的职业教育培养的是技术型人才,除了“蓝领技工”,应用行业也属于职业教育的范畴,比如电子工程、经营管理、记者编辑等230个行业。
 
  高等教育:做学术需国际化+工匠精神
 
  2017年5月5日,Universitas 21大学联盟发布报告,对50个国家的高等教育体系进行排名,瑞士领先于英国(排名第三)以及其他邻国,摘得榜眼。在2017年的QS世界大学排行榜上,瑞士有4所大学位居世界前40位,有两所大学位居前20位——苏黎世理工和洛桑联邦理工学院。
 
  瑞士只有10所州立大学、2所联邦理工大学、7所应用科技大学及17所师范类大学,但它的物理、化学、医学和地质学的研究世界一流。瑞士将GDP的2.2%用于发展科研,这一数字是欧盟成员国平均数(1.1%)的两倍。瑞士有3种官方语言,法语、德语、意大利语,使得它的教育也具有“国际化”,瑞士的大学里,有21%的学生来自国外,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的留学生比例已经超过54%。
 
  瑞士沿袭了德语国家严谨认真的“工匠精神”,在学术界表现的非常“纯粹”,100%的时间精力在搞科研、写论文。在瑞士读博的学生一致认为,8小时以内,学生和瑞士导师交流的内容只限于学术,实验结果、论文大纲、课题方向。
 
  “这里对论文几乎没有数量要求,只看论文的内容和行业影响力”,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读环境物理的刘誉同学说,“曾经我们实验室的一位博士,论文从博二改到博四,集合十几个专家的意见。只要研究课题有价值,一篇论文也可以优等生毕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