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中国人的传统说法,不出正月就是年。就是在这年味缭绕的正月里,全国人大代表、沈阳北软信息职业技术学院院长张桂平马不停蹄地穿梭在政府、企业与学校之间,参观、学习、调研,为即将召开的全国两会准备材料。
按照中国人的传统说法,不出正月就是年。就是在这年味缭绕的正月里,全国人大代表、沈阳北软信息职业技术学院院长张桂平马不停蹄地穿梭在政府、企业与学校之间,参观、学习、调研,为即将召开的全国两会准备材料。
“2018年,中国改革开放迎来40周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能够当选全国人大代表,我感到非常荣幸。”2月27日,在沈阳北软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校园,张桂平接受了记者的采访,她说:“作为新时代的人民代表,我深切感受到了‘人民’两个字的分量,绝不辜负这份沉甸甸的责任,要做新时代的赋能者。”
张桂平于1995年归国创业,先后创建了沈航人机智能研究中心、沈阳格微软件有限责任公司和沈阳北软信息职业技术学院,走出了一条产学研一体化的创新创业之路。“记得1995年那个深夜,微寒的大连机场,我抱着1岁半的女儿、带着国外的所有‘家产’,告别了丈夫,从日本回到我的母校——沈阳航空工业学院。”张桂平告诉记者,“我把孩子送进‘长托’,带领五名大学生、一台486计算机、三万块钱,在一间30平方米的小屋、每月领486元工资,开始了创业。”
标注词典、定义语料,建立知识库,手工将几万条专利、文献、标准整理输入到电脑,成功研发出中、英、日、俄、韩、德、法7国语言的多文种系列软件,被列为国家重点新产品,国家火炬计划项目。历经15年的创新积累,张桂平团队研发的协同翻译生产线服务于航空与国防,应用于国家百万专利创新工程、民用大飞机专项等大规模、高标准翻译任务中,创造直接效益近3亿元,提高效率近10倍,创造翻译服务规模最大、速度最快等新纪录,荣获“中国航空科技进步一等奖”。
在轰轰烈烈的科技报国背后,张桂平还有一个美丽的梦,那就是教育。2001年,非营利的北方软件学院创立,张桂平在担任格微软件公司董事长的同时,又担任学院院长。2015年,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国家战略中,她带领3000名在校学子开始了新一轮创新创业实践,用不到100天的时间,设计完成了“青春号·众创空间”,为大学生提供众包众筹的综合性创业创新服务平台。
“中国现有中等职业学校1万多所,高等职业院校1000多所,近3000万职业教育在校生,达到工匠级人才不足5%,距离工业4.0时代对技术技能人才需要还有相当大的差距。”为此,张桂平这次赴京参加两会,专门带了一份“关于实现‘中国制造2025’培养大国工匠人才的建议”。张桂平提出,一是依托中国经济发展的产业优势,引进国外优质资源,动员社会力量共同建设职业技术院校。二是建立和完善行业企业主动参与职业教育的激励和保障机制,引导行业企业在职业院校培养目标制定、专业设置、课程改革、学生实习实训基地建设、教师培养等方面发挥作用。三是加强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建立与职业教育相适应的教师管理、培养、培训体系,对职业院校急需的高技术技能人才,应放宽年龄、专业、学历条件,鼓励外聘懂技术的能工巧匠到职业院校任教。四是打通由专科起步的职业教育继续至本科、硕士、博士的深造路径,促进职业教育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满足“中国制造2025”对不同层次工匠人才的需要。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张桂平说,培养大国工匠,需要树立科学的人才观,大力宣传技术技能型人才也是人才的理念,让工匠型人才受到社会的普遍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