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建筑设计课程中阐述“两山理论”、在鞋类工艺课程上培养“工匠精神”、在酒店管理课程中融入“创新理念”……如今,像这样的专业课“课程思政”方案,在温州职业技术学院已有145份。
在建筑设计课程中阐述“两山理论”、在鞋类工艺课程上培养“工匠精神”、在酒店管理课程中融入“创新理念”……如今,像这样的专业课“课程思政”方案,在温州职业技术学院已有145份。
自2017年1月以来,学校党委书记王靖高挂帅,逐一调研二级教学单位,逐批组织“思政理论课教师”“专业教师”“学工人员”座谈交流,召开全院思政工作大会,全面深化该校思想政治工作,大胆探索“课程思政”教学改革。
思政元素融入课堂
在管理经济学的课堂上,学校副教授周晓敏以“完全竞争市场中的企业决策”为主题进行“课程思政”授课,共享单车、高铁盒饭等社会热词成为课堂互动的切入点。在讲到完全竞争市场的形成条件时,周晓敏通过“全国统一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2018年起实行”视频观摩,组织学生讨论“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为什么有‘市场准入负面清单以外的行业、领域、业务等,各类市场主体皆可依法平等进入’的论述”,课堂气氛融洽,师生互动良好。
“党的十九大报告内容的引入,能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促进公平竞争、防止市场垄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含义。既加深了学生对知识技能点的理解掌握,又将党的十九大精神学懂弄通、入深入细,教学效果明显。”一位教师在全程观摩后,在听课记录本上写下这样的评语。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课堂一开始,屏幕上就出现了有关丝绸之路的名词。专业教师陈国雄一边解释,一边鼓励学生:“‘一带一路’是我们外贸人的时代机遇。各位若能抓住机遇,就一定能在奉献祖国发展的过程中成就自己的事业。”随后,陈国雄与学生们开始探讨跨境电商的具体实施、贸易产品选择等。
此类课堂如今在温州职院随处可见,思政元素已成为学校课堂的必备要素。
德育元素贯穿教学
从学校各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到各课程的教学整体设计,德育成为一条主线贯穿其中。不同专业根据其专业特点和毕业生就业方向,科学梳理各自专业的德育要求。
电气电子工程系主任苏绍兴在日常工作中不仅指导专业教师作好专业建设,同时还指导教师如何将德育与课堂教学无缝对接。他认为:“课堂是大学生专业技术培养、人格培育的主阵地。在课堂教学中融入思政教育极为必要。比如,我们与温州中车四方轨道车辆有限公司合作的现代学徒制,培养的是温州市域轨道交通人才,因此将‘对社会高度的责任感以及严谨的作风’作为人才培养的主要目标,并在课堂教学中予以实施。”
电气电子工程系学生蔡显志表示:“我们在课堂上不仅学到了技术,更多的是学到了做人的道理。有一次在电路分析基础课上,老师以‘大学生寝室盗电’的案例教育我们学做人,让我印象深刻,感触颇多。”
聚力推进“课程思政”
去年学校推出的专业课“课程思政”第一批改革试点项目,要求每个二级教学单位限报两项,总计立项10门课程。申报通知得到了专业教师的积极响应,教师参与热情远超预期,8个二级教学单位合计收到申报材料50余份。
参与课改申报的机械工程系专业教师赵战锋,以“‘爱上中国造’思政情怀教育探索”重新架构了他的专业课机电产品造型设计。“在今后的课堂教学中,我们将更有意识地融入爱国主义、民族自信等元素。”赵战锋说:“工科类专业教师在授课过程中,难免会被学生问及国内外相关技术的对比。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长足发展,我们教师在回答此类问题时,越来越自信。”
王靖高表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到“培养什么样的人、怎么培养人和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性问题,作为一所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学校党委将继续聚力推进“课程思政”,从专人开展思政教育转变为人人参与思政工作,从人才培养方案的顶层设计到教师每堂课的具体实施均贯穿思政教育主线,努力让每门课程都育人、每位教师都承担育人责任,让专业课上出“思政味”,合力打造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协同发声的课堂教育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