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职业发展   成就出彩人生
地方分站:
当前位置:首页> 活动会议 > 现场实录 >

传承匠心 凝聚智慧

——首届“匠心·创新”论坛在中德应用技术大学召开

2018-05-08 23:11:56 责任编辑:刘莉
分享到:
5月8日上午,由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主办,滨海新区中小企业协会协办的首届“匠心·创新”论坛在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召开。

  MVE网天津讯(特约记者 刘继源 通讯员 徐宝玺 杨晓静 马广宇)5月8日上午,由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主办,滨海新区中小企业协会协办的首届“匠心·创新”论坛在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召开。

 
  本次论坛的主题是:传承匠心,凝聚智慧。论坛分为主题报告和津门论“匠”两个环节,旨在搭建平台、让政府、企业、学校、师生,共聚一堂,各抒己见,凝聚智慧、形成共识、推动匠心传承,创新发展,并能够将论坛智慧成果转化为职业教育发展优势,从而全面推动“政治过硬、技能精湛、诚实守信、理性平和”的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地不断提升。


 
  本次论坛的最大亮点是政府、学界、媒体、企业界、大国工匠、学校共同发声,从不同的角度谈匠心、论创新、说育人。论坛的最大特色是“津门论匠”环节,学界、企业界、大国工匠、学校师生围坐论“匠”,共同探讨如何打造新时代的大国小将,如何传承匠心,推动职业教育的工匠文化建设。以后每年中德都要开展“匠心·创新”论坛,摒弃浮躁心态,讲好大国工匠故事,将这一平台逐步夯实,逐步扩大,真正用匠心和创新打造论坛平台。
 
  来自企业、协会、行业代表,高校代表,国内外专家学者以及中德应用技术大学的师生代表100余人参加了此次论坛。
 
  关于什么是创新精神和工匠精神?
 
  来自不同领域的嘉宾们都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南开大学的专家教授王星从理论层面解读“工匠精神养成的社会基础”。
 
  滨海新区中小企业协会会长李坤从实战角度、从自己办企业的经历阐明“产品有灵魂,器物会说话”,人要有干劲,有能力,干劲和能力要用在正确的地方。
 
  爱码信自动化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孙进表示关于匠心,一是与时俱进,只有掌握新技术,才能适应社会。第二是持久,培养大国工匠要耐得住寂寞。三是追求技艺的精益求精,工匠的培养只有经过厚积薄发,自然就会生巧。
 
  天津长征火箭制造有限公司大国工匠崔蕴,通过自己工作几十年的经历,讲述了大国工匠成长的心路历程,并强调对祖国事业的无限热爱和对技术技能的不懈追求是成为大国工匠的必要条件。
 
  参会人员一致认为,工匠精神和创新精神是中国社会亟待培育和弘扬的两种品质,是需要从精神价值层面和技术技能层面共同用力的两种精神品质,对于推动社会发展和中国智造转型升级具有重要作用。
 
  关于如何培育创新精神和工匠精神?
 
  本次论坛紧密围绕“中国制造2025”国家战略和新时代经济社会发展对高校人才培养的新要求,针对如何培养具备“工匠精神”和“创新精神”的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人才,进行了广泛的交流研讨。
 
  天津长征火箭制造有限公司大国工匠崔蕴认为对祖国事业的无限热爱和对技术技能的不懈追求是成为大国工匠的必要条件。
 
  滨海新区中小企业协会会长李坤认为,只有设计出符合人性的制度才能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通过构建命运共同体来打造企业文化,培育员工的钉子精神。
 
  西门子电气传动有限公司总经理秦少华认为,工匠精神首先是价值观;二是创新,创新是发展的动力;三是发展,需要有理想、有能力、有持续的学习精神。
 
  霍尼韦尔集团北方区总经理陈杰认为,一是素养,素养决定发展的高度和深度,要注意基础理论知识的积淀,学习先进理念、先进技术。二是习惯,素养的形成从习惯开始;三是行动,闻见知行,要允许犯错。
 
  爱码信自动化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孙进认为,对于匠心的理解是指一种精神、习惯和文化,就是一种环境氛围,有了文化的逐渐积累,才能获得理解。
 
  学校2017届毕业生、专家项目成员王媛媛从自己成长经历出发,认为学校的理论基础和操作基础+企业的实际项目操作,锻炼想法,推进主动性。有想法,才有推进创新的意识。
 
  学校2017级物流本科2班学生李文翰认为,职业教育中师生的关系,本质是师徒。学校可以采取学徒制,以一对一、一对二的形式,通过老师的传授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并要给予学生在创新中充分的试错空间和到企业实践的机会,营造创新创业的良好校园文化。
 
  通过几位来自各行业的代表发言,参会人员一致认为,要培养社会需要的技术技能人才,需要“政产学研资用”六方共同努力下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把握新时代学生和教师的特点、紧跟新时代科技和产业步伐、构建良好的育人文化等要素已经成为当前弘扬工匠精神和培育创新精神的最大公约数。


 
  创新需要汇聚全社会的共识和力量
 
  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党委书记张兴会认为,当前中美贸易摩擦中出现的“中兴事件”,说明在跨越中等收入国家陷阱过程中,迫切需要通过创新去解决诸多难题。中国面临经济转型,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的过程中,需要建设高素质的职业院校教师队伍,需要形成高水平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体系,需要全社会培育创新创业文化,需要职业院校要坚定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深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用理想和信念培养学生崇高的价值追求和坚实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关注中小微企业一线技术技能人才对知识技能积累和能力提升需求,以文化管人,文化育人,形成以“匠心创新”为核心的育人文化。
 
  天津长征火箭制造有限公司“大国工匠”崔蕴认为,校企合作、协同育人至关重要,我所在火箭组装车间,158个员工中44个来自中德应用技术大学,他们都是很优秀的员工。
 
  西门子电气传动有限公司总经理秦少华认为,职业教育对于企业具有重要意义,要以企业需求对组织和人员进行培养。学校培养学生的思维方式,实践要与理论相结合。匠心需要培育它的环境,需要各方共同努力。
 
  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传承“匠心”,更要创新“匠心”。学校秉承了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理念,将“工匠精神”植根于职业教育之中,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注重培养学生的质量与品质意识,讲求纪律和规则,从课堂纪律到作业格式,从操作流程到习惯养成,哪怕是点滴小事都有严格的要求,为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素养夯实了基础。一批批学生走进知名制造业企业,成长为技术能手,德国人的精益求精理念在学校充分融合,形成了中德特色办学理念。同时把校企合作作为助推学校发展的重要支柱,不断深化校企合作共同育人机制。通过成立“订单班”、顶岗实习、参与企业课题、建立企业导师制、与企业共同研发实训课程和实训模块等,培养企业真正需要的人才。学校精心培育工匠文化,凝练“崇实、求精、致良知”的校训,使之成为中德人共同的价值追求。新时代、新起点,中德人将传承“匠心”、弘扬“匠心”、创新“匠心”,为社会培养更多的“能工巧匠”,践行首所应用技术大学的责任和担当。
 
  论坛最后向全社会发出倡议:
 
  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对高等教育发展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深入学习贯彻习总书记在“五四”前夕北大师生座谈会上对高等教育提出的“三项基础性工作”和对青年学生的“四点希望”,贯彻落实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首届“匠心·创新”论坛紧密围绕“中国制造2025”国家战略和新时代经济社会发展对高校人才培养的新要求,针对如何培养具备“工匠精神”和“创新精神”的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人才,进行了广泛的交流研讨。为凝聚智慧,推进共同发展,经过认真深入思考,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联合滨海新区中小企业协会,以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首届“匠心·创新”论坛的名义,发出如下倡议:
 
  一、要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深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积极培养大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并贯穿于教育教学和学习实践全过程。
 
  二、要深刻把握新时代学生和教师的特点,引导广大师生在产业转型、技术变革的时代浪潮中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观察分析解决问题,坚持不断积累、勇于奋斗、实干担当、创新创业,用理想和信念铸就崇高的价值追求和坚实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三、要紧跟新时代步伐,聚焦实体经济和产业发展,服务企业尤其是关注中小微企业一线技术技能人才对知识技能积累和能力提升需求,积极探索贯通发展的学历提升教育和技能培训体系建设。
 
  四、要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始终坚持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在服务师生成长成才上下功夫,在落细落小落实上着力,注重灵魂塑造,形成以“匠心创新”为核心的育人文化,为构建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营造良好的文化环境。
 
  我们倡议,全社会要更加关心关注和支持职业教育发展,弘扬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社会风尚,提升职业教育吸引力。“政产学研资用”六元协同,为培养大批具备“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创业能力”素质的应用型技术技能型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不懈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