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九大提出要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深化产教融合、产学研结合、校企合作是高等教育,特别是应用型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近年来,普通本科院校坚持以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为导向,主动服务“中国制造2025”等国家战略,紧密对接经济带、城市群、产业链布局,全面深化综合改革,推进产学研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促进人才培养供给侧和产业需求侧结构要素的全方位融合,加快培养各类卓越拔尖人才。
党的十九大提出要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深化产教融合、产学研结合、校企合作是高等教育,特别是应用型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近年来,普通本科院校坚持以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为导向,主动服务“中国制造2025”等国家战略,紧密对接经济带、城市群、产业链布局,全面深化综合改革,推进产学研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促进人才培养供给侧和产业需求侧结构要素的全方位融合,加快培养各类卓越拔尖人才。
一是优化本科专业结构,支撑引领产业转型升级。修订印发《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确立了既统一稳定又相对开放的专业目录体系,建立健全专业动态调整机制,不断提高人才培养和社会需求的契合度。加快培养新兴领域紧缺急需人才,超前部署了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相关专业,联合有关部委支持26所高校建设示范性微电子学院、支持7所高校加快建设世界一流网络安全学院等。下好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先手棋”,主动应对以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和新模式为特征的新经济发展迫切需求,2017年我司启动了新工科建设,统筹考虑“新的工科专业、工科的新要求”,更加注重产业需求导向,更加注重跨界交叉融合,更加注重支撑引领,改造升级传统工科专业,发展新兴工科专业,主动布局未来战略必争领域人才培养。2017年,审批设置了智能制造工程、智能医学工程、智能建造、大数据管理与应用等新工科专业;在备案专业中,新增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点250个,同比增加了近7倍,新增机器人工程专业点60个,同比增加了近2倍。
二是优化人才培养类型结构,加大应用型人才培养力度。本科教育在培养适量基础型、学术型人才的同时,着力培养多规格、多样化的应用型人才,推动具备条件的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把办学思路转到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培养应用型技术型人才上。引导高校主动对接经济社会发展和区域产业布局,灵活和有前瞻性地规划、调整专业结构,打造了一批地方(行业)急需、优势突出、特色鲜明的应用型专业。2017年,批准设置目录外新专业43个,其中93%以上为应用型本科专业。
三是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创新协同育人机制。2010年,教育部联合22个部门和7个行业协会共同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探索高校与有关部门、科研院所、行业企业联合培养人才的有效机制。校企联合制定培养目标和培养方案、共同建设课程与开发教程、共建实验室和实训实习基地、合作培养培训师资、合作开展研究等,推动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紧密结合,打造共商、共建、共享的工程教育责任共同体。目前,共有208所高校的1257个本科专业点、514个研究生层次学科点参与,覆盖在校生约26万人,2.4万名企业工程技术人员担任了高校兼职教师,1万多名高校教师到企业挂职学习,1万多家企业参与校企联合培养,企业与高校共建了626个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为高校普遍开展校企合作提供了示范经验。
四是实施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推动社会优质资源向育人资源转化。2014年起,我司组织企业支持高校开展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以产业和技术发展的最新需求推动高校人才培养改革。实施流程主要包括:高教司面向社会公开征集项目指南,企业提交项目指南,高教司进行遴选、统一发布指南,高校自主申请,企业评审立项,高教司公布立项结果,校企联合组织项目实施,企业组织验收。政府搭台、企业出题、高校唱戏、共建共享,有效激发了各方面的积极性,参与企业和高校数量不断增加,以华为、腾讯、百度、阿里巴巴、京东和谷歌、苹果、英特尔、微软为代表的一批国内外知名企业积极参与其中,项目质量不断提升,项目管理不断规范,社会影响不断扩大,实现高校人才培养与企业发展的合作共赢。2017年,221家企业发布项目15926项,提供经费和软硬件支持达36.9亿元,参与高校906所。目前,2018年第一批项目指南征集已经完成,346家企业发布项目14831项,提供经费和软硬件支持约35亿元。
下一步,高教司将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2.0,面向工业界、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持续深化工程教育改革;积极推动国家层面“大学生实习条例”立法进程,完善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服务机构等接收高校学生实习实训的制度保障;深入开展新工科研究与实践,建设一批多主体共建的产业学院和未来技术学院、产业急需的新兴工科专业、体现产业和技术最新发展的新课程等;构建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三级实施体系,持续完善多主体协同育人的长效机制,打造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良好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