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职业发展   成就出彩人生
地方分站:
当前位置:首页> 新闻 > 媒体职教 > 中国教育报 >

朱孝平:中职教育需要适度“泛专业化”

2018-04-17 13:45:28 中国教育报 责任编辑:刘莉
分享到:
当前,中职教育面临着新的形势:技术进步带来劳动世界的快速变化,社会发展要求劳动者具备更全面的素质,家庭愿景期待子女接受更高层次的教育。

  当前,中职教育面临着新的形势:技术进步带来劳动世界的快速变化,社会发展要求劳动者具备更全面的素质,家庭愿景期待子女接受更高层次的教育。

 
  面对这样的形势,中职教育需要做出“回应”,在通过深度专业化提升办学特质的同时,要适度“泛专业化”,逐步修正中职教育与普通教育之间泾渭分明的现象,通过职业渗透、延迟分流,使普职之间构成一种更和谐的关系,为职业教育发展营造更好的环境,为学生个人长远发展打好基础。
 
  全面打开升学通道。随着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人们对教育的需求必然发生变化,一方面民众呼唤更有特色与吸引力的职业教育,一方面民众对职业教育的“出口”要求不断后移。近年来,经济较发达地区中职学校面向当地的招生出现困难,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家长的这种“刚性”需要。因此,与长远的基于民众的要求相适应,中职教育将更多地承担起为专业化高职教育输送基础性人才的任务,从中职到高职到技术本科乃至研究生教育的通道须全面打开,为中职阶段职业教育的“泛专业化”提供空间。
 
  实施宽基础职业教育。随着经济的发展,各种要素将进一步活跃,由此必然带来职业岗位的多样性与就业岗位的不确定性,这就要求职业教育走出单纯以技能培养为目标的办学模式。其一,要充分考虑学生的长远发展,重视文化基础的教育,可以说人的生活条件越好,他所受的教育中与工作直接相关的能力与技能就越少,适当加强文化基础的教育正是出于这样一种人力资源发展考虑。其二,要重视核心素养的培养,不能片面强调操作技能的作用,应更多考虑可迁移的关键能力与核心素养,重视核心素养的培养才能适应不断变化的劳动力市场需要。
 
  扩展职业教育空间。“职业分流越迟越好,而职业渗透越早越好”。当前,我国在初中阶段几乎没有职业渗透,但是初中后就开始职业分流,从而导致民众对职业教育产生抵触情绪。因此,在初中阶段甚至小学阶段就应开始职业渗透,通过开设劳动与技术课程,使学生对职业与劳动就业有一个基本的了解。在高中阶段,则应进一步强化这样的渗透,开展有针对性的职业与生涯教育。普通教育的课程应强化实践能力培养,课程内容应加强与劳动世界的联系,这实际上是一种“泛专业化”的教育,是职业教育向普通教育的主动延伸。
 
  逐步开设综合高中。作为一种尝试,新世纪之初,浙江等地曾普遍开设旨在加强普职沟通的综合教育,综合高中这种办学形式受到社会与家长的普遍欢迎,反映了民众对职业分流延迟的期盼。但由于办学过程中的“普高化”,以及对职业教育生源的挤压,综合高中的发展出现了波折。实际上,在经济较发达地区,综合高中的发展时机已进一步成熟,有其存在的必然性。综合高中应该普职并举,开展“泛专业化”的职业教育,并与高考制度改革相适应,从升学与就业两个出口进行分流。
 
  中职教育适度“泛专业化”,体现的是对人的关怀,可以满足民众更加深层的学习动机;“泛专业化”不是对中职教育的否定,而是对中职教育发展到一定水平之后的扬弃;“泛专业化”要解决的是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的协调发展问题,实现一定程度的普职融合,其最终目的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个人、社会的合格公民以及高素质的劳动者。
 
  (作者系浙江现代职业教育研究中心研究员、浙江省特级教师、金华市教育局教研室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