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国家对于中职教育越来越重视,但现实中,一些中职学校,特别是诸多未经备案的招生机构紧盯自身办学利益,重招生,轻教育质量。
河南省教育厅日前下发通知,要求各中职学校严格执行招生十条“禁令”,对不经备案擅自开展中职学历教育联合招生、合作办学、设立校外教学点(班);违规开展国家控制专业的联合招生、合作办学、设立校外教学点(班)等中职违规招生行为进行严格查处。
近年来,国家对于中职教育越来越重视,但现实中,一些中职学校,特别是诸多未经备案的招生机构紧盯自身办学利益,重招生,轻教育质量。有的中职学校与初中学校联合实施有偿招生;有的借用某某大学的名头开展联合招生,名头响亮,迷惑性强,其实质是自学考试、成人教育,学生交了高额学费,大部分拿不到承诺的文凭,学不到真本事;有些中职学校,初中学业考试还没进行,就提前招生,扰乱了九年义务教育的教学秩序;还有些中职学校,招生时说得天花乱坠,夸大宣传招生,欺骗学生。这些现象的发生,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对学生个人而言是浪费财力和学习光阴,对中职教育而言则严重违背了中职教育发展的初衷,导致了中职学校在招生上的恶性竞争,重招生,轻办学质量,损害了整个职业教育的声誉,乃至消解了国家、地方、院校为职业教育发展作出的不懈努力。
在国家大力扶持职业教育发展的今天,招生乱象已经触及中职教育生存发展的根基。河南省的中职招生十条“禁令”不失为中职招生乱象的一剂猛药,让违规办学、没有备案的中职办学机构,没有了招生权,就从源头上掐断了其生存和发展的基石。从禁令的内容看,河南省对中职招生乱象的“病症”把握是准确的,但能不能执行到位,能否达到预期的效果,还有待观察。
除了招生环节的规范,还应该在政策引导上多下些功夫。在笔者看来,中职学校不择手段招生,其根源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学校所获得的学生生均公用经费补助、中职学生免学费补助,都是以学校的招生人数为依据发放的,学校招来的学生多,获得国家的补贴就多,获利就更多,而在培养质量上教育主管部门对于中职学校少有监控和考核。笔者认为,除了用行政手段规范招生秩序外,还需改进国家对中职教育的补贴方式,应从以招生人数为补贴依据,转化为学校培养通过教育主管部门的技能考核的学生人数为依据,引导中职学校将目光聚焦到学生培养的质量上来,真正以内涵发展来提升职业教育的吸引力和认可度。
此外,还应该加大公开透明力度,学校是否具有招生资格,办学条件和办学质量不仅仅需要到教育主管部门备案,还应向全社会公示,让学生和家长明明白白地选择,用脚投票,淘汰一批不合格、不规范的中职办学机构。
(作者系浙江省衢州第一中学校长助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