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职业发展   成就出彩人生
地方分站:
当前位置:首页> 新闻 > 媒体职教 > 中国教育报 >

贺星岳 邱旭光:创新创业教育要把握新时代需求

2018-09-04 14:42:53 中国教育报 责任编辑:刘莉
分享到:
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的快速生成,给创新创业教育带来的不仅仅是机遇,更是挑战。在新时代,高职院校必须把握新需求、新脉动,探索创新创业教育的新“招式”。

  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的快速生成,给创新创业教育带来的不仅仅是机遇,更是挑战。在新时代,高职院校必须把握新需求、新脉动,探索创新创业教育的新“招式”。

 
  “心之变”: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创业意识为核心,构建创新创业教育长效机制。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推进教学、科研、实践紧密结合,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创新创业能力,是创新创业教育的核心。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必须根据新时代的需要,找准新的立足点、出发点,建构创新创业教育的教学模式和课程体系。
 
  国务院《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指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创新引领创业”,突破传统创新创业教育的窠臼,以创新为核心驱动力,不断深化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以创新引领创业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创新创业教育的重点。
 
  创新创业精神和能力培养的难点是创造性思维养成。创造性思维需要通过激发学生强烈的创新欲望,激励学生大胆创新的勇气,鼓励学生敢于联想,形成逆向思维、立体思维、发散思维的习惯,打破常规,突破思维定式,以实践和技能为基础,促成“顿悟”。创新就是要创造出新思想、新方法,尤其是在技术创新和转化应用方面产出“新点子”,而这离不开知识产权的保护。高职院校在开展创新创业教育过程中,要注重知识产权教育,使“懂法、守法、用法”成为创新创业能力的“压舱石”。
 
  “技之变”:用新技术、新工具激活创新创业教育教学模式,营造新生态。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是技术发展的趋势,技术创新、技术进步及其产业化、互联网技术和“互联网+”是产业发展的核心关键,这些新的技术给创新创业者提供了新的经济环境空间、发展生存空间、创新想象空间,同时也促进了教育技术变革。
 
  高职院校要紧紧“盯牢”新技术、新工具的发展趋势,充分发挥新“利器”的功能,在创新创业教育课程资源、师资团队、教学设施设备、创新创业实践基地、实战项目选择等方面,充分利用新技术、新工具,促进创新创业教育教学改革。教育部立项支持建设的创新创业教学资源库,为全国高职院校利用新资源、新信息、新项目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搭建了有效的平台。
 
  创新创业教育必须是在“教”中“创”,在“创”中“教”,要做到这一点,教育者必须先“创新自己”,摆脱传统的教学模式,带着“具有专业背景的项目”开展创新创业教育。高职院校要紧扣社会经济发展需要,把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专业教育,构建创新创业教育新体系。
 
  “人之变”:育人为本,开展课程思政,培育新一代创新创业者。
 
  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要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必须把握育人为本这个基本点,以思政教育为牵引,在创新创业教育过程中渗透思政内容,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创新创业生力军。
 
  思政课程与创新创业素质课程具有很高的同质性,高职院校要主动发挥思政课程“主课堂”“主渠道”“主阵地”的作用,将思政课程与创新创业课程有机融合,形成中国特色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思政”新模式,提升新一代创新创业者的人文情怀,开拓他们的创新思维,强化他们的核心素养,使他们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和价值取向。高职院校要不断探索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思政”的新路径,培养具有时代使命、时代责任和时代担当的创造者、建设者。
 
  (作者贺星岳系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院长,邱旭光系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高职所副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