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育人”是提升职业教育质量和吸引力的重要方略。当前职业院校文化育人的主要途径有两条:其一,开展社团活动,较为普遍的形式是体音美活动及其他艺术活动,包括能体现职业教育特色的活动,如手工制作。其二,依托校园美化活动,或结合所服务的行业产业建设博物馆、校史馆,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熏陶。这些活动轻松愉快,广受学生欢迎,对学生的健康发展也的确起到了一定作用。但这些仅是浅层次的、注重外在形式的文化活动,没有发挥文化在促进学生“精神成人”方面的核心功能。
“文化育人”是提升职业教育质量和吸引力的重要方略。当前职业院校文化育人的主要途径有两条:其一,开展社团活动,较为普遍的形式是体音美活动及其他艺术活动,包括能体现职业教育特色的活动,如手工制作。其二,依托校园美化活动,或结合所服务的行业产业建设博物馆、校史馆,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熏陶。这些活动轻松愉快,广受学生欢迎,对学生的健康发展也的确起到了一定作用。但这些仅是浅层次的、注重外在形式的文化活动,没有发挥文化在促进学生“精神成人”方面的核心功能。
文化育人必须指向学生心灵的成长。与热热闹闹的浅层次活动相比,沉浸式的名著阅读是更为有效、也更基本的途径。名著是古往今来杰出思想家或科学家对人、社会、自然界深度求索的知识结晶,是对人性、人类社会和自然界的本质、运动规律与趋势的洞察和远见。经典名著在任何时代都能给予人极大的智慧和力量,是最有阅读价值的作品。然而,我国学生甚少阅读经典名著。除了语文教师会引导学生阅读一些文学名著之外,其他教师根本不关心学生的阅读。这直接导致我国学生的思想贫瘠,对诸多知识领域重要的理论观点与基本原理一无所知。在当今信息化时代,学生的阅读进一步受到冲击。由于缺失良好的阅读基础和习惯,在海量信息的包围下,学生的阅读表现出浅表化、碎片化、娱乐化倾向,严肃的深度阅读几近崩塌。因此,要拯救学生日趋退化的精神与心灵,就必须引领学生挖掘人类思想智慧的富矿——经典名著。
阅读名著能够启迪智慧,促进学生辨别是非能力的成长。是非判断力依赖于独立的批判性思维能力,以及广博和多样化的知识。教科书的知识浅显狭窄,阅读教科书以吸取知识为目的,对发展学生的是非判断力作用有限。在当下流行的网络阅读中,大量粗糙的、简化的信息充塞了学生的头脑,有些甚至是混淆视听的谎言,对学生是非判断力的成长极为有害。而经典名著恰恰相反,名著包含了深邃丰富的思想观点,包含了思想家对世界中的是非曲直的基本认知,具有大格局、大视野。阅读名著能够助力读者深耕各领域的知识,发展理解力和洞察力,从而能穿透表象、认识事物的本质,把握真正的“真实”,尤其是能够帮助读者识破似是而非或别有用心的谎言。因此,要培养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就必须超越教科书,远离劣质的网络信息,引导学生积极阅读经典名著。
阅读经典名著能够滋养心灵,推动学生价值观、品德及审美能力的成长。名著是思想家或科学家伟大心灵的化身,集中蕴含了思想家对人性深沉的思考、对普世价值的叩问、对自然奥秘的追寻,体现了他们关怀全人类命运的崇高境界。阅读名著就是与伟大者对话,能帮助读者在变乱的世界为人生道路定方向、为人生位置定坐标,能够触及真实和本质、涵养性情,能够让心灵安宁祥和、生活充满意义。
阅读名著还能够助力专业学习。名著不仅能给予学生具有巨大价值的知识,还能锤炼他们的深度思考能力、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性思维能力,助其在学习中心态平和、精力专注。因此,名著虽然可能不是某个专业领域直接的知识,但这些通用性的知识、能力和态度对专业学习无疑大有裨益。
许多职业院校的教师认为职业院校的学生文化基础差,而名著深奥难懂,学生阅读名著会遇到重重困难,不适合或不能阅读名著。其实,名著思想深刻、逻辑清晰、结构恰当、语言准确,与那些思想模糊甚至充满谬误、结构混乱的作品相比,名著更容易理解、可读性更强。说名著读不懂只不过是为自己思想懒惰找借口罢了。事实上,人人都应该读名著。对于职业院校的学生而言,由于文化基础相对较差,其实更应该读名著。当然,对学生阅读名著应给予有效的指导:根据学生的阅读能力精选合适书目,循序渐进;向学生传授科学的阅读方法,帮助他们建构合理的知识结构、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还可以通过举办读书会等活动来营造有利的氛围。总之,阅读名著的策略可以灵活多样,但阅读名著的价值则是必须确认的。与名著隔离,会使学生们失去精神育成的机会,也必然导致职业院校“文化育人”难以达到理想效果。
(作者系苏州大学教育学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