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职业发展   成就出彩人生
地方分站:
当前位置:首页> 新闻 > 媒体职教 > 中国教育报 >

孙凤敏:创高水平高职要建好一流专业群

2018-10-30 15:16:08 中国教育报 责任编辑:刘莉
分享到:
为推动高职院校打造特色、争创一流、走内涵发展之路,《教育部2018年工作要点》中明确提出“启动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

  为推动高职院校打造特色、争创一流、走内涵发展之路,《教育部2018年工作要点》中明确提出“启动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其中,高水平高职院校建设的精髓是建设高水平专业,而高水平专业的“牛鼻子”则是集聚若干个高水平重点专业形成若干个一流特色专业群,铸就专业的“金子招牌”。

 
  专业群的重要性正日益凸显
 
  专业群是依据产业、职业、专业内在联系,以核心专业为依托,并联结相关专业或专业方向共同组成的一种结构有序、优势互补的专业集群。它以实现专业高水平发展为导向,对于新时代高职院校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其一,专业群是打破“千校一面”的关键点。“千校一面”是高职院校趋同化的怪象,专业设置同质化、特色弱化则是导致这一怪象的重要原因,而专业群建设是高职院校特色办学的逻辑起点。为此,扭转“千校一面”还要从源头上解决,高职院校要在“特色”上做文章,着力以特色专业为依托,建设一流特色专业群,形成高职院校特色发展的增长点。
 
  其二,专业群是强化高职内涵发展的着力点。实践表明,高职院校各项基本职能的实现,最终都要落实到专业上。专业群具有显著的集群优势,可以优化整合教育资源,拧成一股合力培养出高质量的人才,是专业建设的重要抓手。专业群的建设水平一定程度上折射了高职院校的办学水平。为此,高职院校强化内涵发展,必须将一流专业群建设作为突破点和着力点。
 
  其三,专业群是促进高职服务区域经济的支撑点。专业群是高职院校发挥地域优势办学的重要载体,它与区域经济之间存在高度密切的协同联动关系,具有较强的区域适应性和稳定性。专业群建设有利于发挥集群优势和辐射带动作用,以人才培养、技术服务为基点,切实提升高职院校服务区域经济的能力。
 
  一流专业群建设还面临四道“坎”
 
  专业群经过近十年的探索,在提升高职院校办学水平、促进内涵发展上发挥了重要作用,但由于多方因素的制约,仍面临四道“坎”:
 
  其一,专业群对接产业的耦合度亟待提高。近几年,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推动下,高职院校不断推进专业群与产业的对接,但仍然存在一定的协同问题:一是专业群对接产业的选择不够精准。高职院校要服务的区域产业错综复杂,如何选择对接产业是较大的难题。二是专业群的专业设置不够精准。由于专业群预警机制的缺位,行业企业的指导参与力度不够,导致专业群的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脱节,造成了一定程度的人才培养浪费现象。
 
  其二,专业群管理体制的协调度亟待完善。专业群建设涉及的专业领域众多,需要各部门之间高度协作。目前,越来越多的高职院校加入到专业群建设的行列中,并将其纳入学校的发展规划,但是,在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方面仍沿用传统的管理思路,忽视了专业群建设的特点和要求,具有滞后性。一是缺少专业群建设的管理机构,对专业群的引导协调作用发挥不充分。二是专业群的管理制度不健全,相关岗位职责不明确,而且各部门的规章制度不一致,导致管理运行整体不协调。
 
  其三,专业群评价体系的有效性亟待加强。缺乏有效的评价体系是专业群建设的致命弊端,一是专业群的评价目的不明确,评价停留在诊断的层面上,缺乏科学准确的评估反馈,不利于专业群建设质量的提升;二是评价指标不够细化、精准,过于注重统一性,无法对不同专业群进行合理而直观的评价。总之,评价体系的缺失造成了很多高职院校的专业群“徒有外表”,难以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和影响。
 
  其四,专业群教学团队的协同化亟待提升。专业群建设是资源整合、协同的过程,需要凝聚力高、合作密切的教学团队。但是,目前很多高职院校尚未意识到建设高水平专业群教学团队的重要性,缺乏高效的团队合作机制。此外,由于社会认知、地域环境、薪酬待遇等因素,高职院校很难引进高水平专业带头人。没有领军人物的引领,团队的凝聚力自然不足。
 
  一流专业群建设要立足四个“高”
 
  如何应对专业群建设面临的四道“坎”,牢牢把握一流专业群建设的脉搏,是高职院校生存与发展的当务之急,也是争创高水平高职院校的关键所在。
 
  其一,紧贴产业集群,保证专业群对接产业的吻合度“高”。产业集群化发展已经成为主流趋势,高职院校要借助区域产业集群品牌优势,优化资源配置,全力打造吻合产业集群发展的专业群。一是加强对产业发展人才需求的调研,找准产业的对接点,重点瞄准新兴产业群,结合自身优势与特色深化对接。二是要建立预警机制实现专业动态调整,科学定位专业群的人才培养目标,优化专业群的专业设置。三是打造产教融合的高端平台,集中优势建设重点专业群,确立专业群发展的特色,并持续深化、形成主线,旨在以一流专业群推动高职院校高水平、特色化发展。
 
  其二,创新管理体制,保证专业群运行管理的效率“高”。创新管理体制是保证专业群建设顺利进行的必然要求。高职院校要打破传统的专业管理樊篱,不断创新探索,以制度建设与管理创新推动专业群建设,向管理要质量、要效益。一是建立专业群建设的管理机构,做好专业群建设的总体规划与统筹安排,实施专业群建设的目标管理。二是制定专业群建设管理办法,明确相关岗位的职责和功能,同时要建立专业群负责人制度,由专业群负责人协调好各专业间的关系。三是对专业群所涉及的相关部门进行整合优化,尽量减少不同部门之间的规章制度冲突,避免各自为政而造成的管理效率低下。
 
  其三,完善评价体系,保证专业群人才培养的质量“高”。评价体系是保证专业群建设质量的关键环节,因此高职院校要深化对专业群评价体系的认识,以专业群的校本数据平台建设为支撑,着力建立一个动态诊改、反馈及时的专业群评价体系。一是要做到常态化诊改,及时将问题反馈给专业群的相关责任主体,督促其不断改进,提高专业群建设的实际质量。二是要不断完善专业群的评价指标体系,对专业群建设的投入、过程、结果进行全面评价,同时注重评价主体的多元化。此外,评价要因“群”而异,不能“一刀切”。
 
  其四,优化教学团队,保证专业群师资队伍的素质“高”。高水平的师资队伍是一流专业群建设的基石,其中,专业群教学团队是核心。高职院校要充分认识到专业群教学团队建设的重要性,从各个层面为团队建设创造条件,促进培养与引进“双轨发展”。一是逐步构建层次完整的人才引育体系,采取优惠政策打造吸引人才的新优势,重点凝聚一批专业带头人,打造一流领军团队。二是启动新一轮的教师素质提升工程,促使教师积极参加国内外的学术交流、学习培训、实践锻炼,同时以制度激励教师继续深造,促进教师素质的不断提升。三是建立校企互聘互兼双向交流的团队合作机制,营造团结合作的良好氛围,锻造一支精诚合作的教学团队。
 
  (作者单位:浙江省现代职业教育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