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职业发展   成就出彩人生
地方分站:
当前位置:首页> 师资 > 教师动态 >

职教师资培养正面临着“三少”,工匠之师哪里来?

2019-03-27 12:57:10 责任编辑:刘莉
分享到:
职业技术师范院校因为培养着职教所需师资,而被称为职业教育的“母机”。近年来的培养规模却日渐萎缩。

  职业技术师范院校因为培养着职教所需师资,而被称为职业教育的“母机”。近年来的培养规模却日渐萎缩。用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职教师资专业委员会主任、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原党委书记孟庆国的话来说,职教师资培养正面临着“三少”——报考职业技术师范的学生少,培养职教师资的院校少,职教师范毕业生去职业学校的少。如何破解职教师资难题?在日前举行的第三届现代职业教育西湖论坛暨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职教师资专业委员会2017年会上,专家学者们围绕这一话题展开讨论。

 
  职教师范生不足一成去职校
 
  “这几年,职业技术师范院校和普通高校二级职教学院培养的本科职教师范生,进入职业学校担任教师的,最多不过10%。”孟庆国在讨论中说。他的团队曾做过统计,2014年,全国26所职业技术师范院校和二级职教学院的17911名职教师范本科毕业生,仅1484人去了职业学校,占毕业生总数的8.29%,占职业学校当年新录用13215名本科毕业生的11.23%。
 
  原因来自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由于缺乏制度保障,职教师范生很难进入职业学校;另一方面不少学生也不愿成为职校教师。同济大学一项针对“职教教师身份认同度”的调查显示,职教师范生对职教教师的身份并不认同,发展前途不乐观、社会认同度低、职校学生素质不高是干扰身份认同的主要因素。
 
  我国职教师资的体系化培养始于改革开放初期,到上世纪末,由八所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和普通高校二级学院共担的职教师资培养培训体系逐步形成。
 
  时至今日,“老八所”虽然还在培养职教师范生,但职教的印记却在不同程度地减退。从校名来看,大多离“职”而去。“许多职业技术师范院校,培养职教师资已不是主业。”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副会长、华东师范大学长三角职业教育研究院院长石伟平对这一变化看得十分清楚。据他所知,某职业技术师范院校在2000年时还有10个职业技术教育类本科专业,招生1052人,到2015年,就减少到5个专业356人。
 
  普通高校的二级职教学院,这些年也在陆续退出职教师资培养体系,率先退出的是浙大、上海交大、天大、同济大学、东南大学和西安交大等几所985高校。孟庆国还记得,985高校中最早退出的是浙大,目前只有东南大学、同济大学和天大还有职教硕士研究生,本科师范生则都不再培养。
 
  “在综合性大学,特别是‘双一流’建设背景下,教育学本身就不是主流学科,长期处于边缘化困境,职教师资的培养更是如此。本科生面临裁减,研究生规模没有扩大。”云南大学职业与继续教育学院副院长王雯感到无奈。
 
  谁在培养职教新教师
 
  是不是职业学校的师资已经冗余,不再需要新教师了呢?事实并非如此。据了解,我国中职教师数量近几年呈减少趋势,2011年到2015年,总数从121.11万人减少到110.18万人。尽管中职学校数量和学生数量也在减少,生师比逐年下降,但直到2015年,中职学校生师比一直没有降到20∶1以下的国家规定。“特别是西部中职学校教师数量十分短缺,2015年生师比高达24.49∶1。”中国教科院职业与继续教育研究所副所长马延伟告诉记者。
 
  每年中职学校都在补充新鲜力量,新入职的教师中,职教师范生只占很小的比例,其余的新教师是谁培养的呢?石伟平告诉记者,新教师主要毕业于普通师范院校或理工类、综合类高校。这些教师有着显而易见的缺点:专业课教师教学能力不足、文化课教师职校教学不适应、实践课教师职场经验缺乏,因而新教师入职后的培训任务较重。
 
  “职业技术师范本科专业设置与中职专业适配度低是中职学校大量招录非职教师范生的一个重要原因。”广东技术师范学院教务处副处长向凯指出,中职专业目录上的专业有500多个,而职业技术师范本科专业的设置对目录专业的覆盖率仅20.65%,“职业技术师范院校专业具有较强的稳定性,而中职学校专业调整变化快,致使培养出的学生从事职教教师职业的人数越来越少。”他指出。
 
  另外,随着中职教师学历水平的持续提高,中职校也在悄悄提高自己的入职门槛。据天津大学教育学院副院长潘海生统计,2015年中职教师本科学历者已占到83.39%,研究生学历者占6.75%。一些东部省份的中职学校,新进教师已全部要求是研究生学历。
 
  在这种需求下,职业教育硕士开始走入职业学校。2015年4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在“教育硕士”中新增“职业技术教育”专业方向,并开展试点。不过石伟平指出,职教硕士试点也面临着困境——在有职业技术教育学学科的高校,职教学院与专业学院的协作困难,专业导师无法落实,难以有效提供专业教学法与专业提高课程;而在没有职业技术教育学学科的高校,则缺乏职教导师,很难有效提供职教理论课程、教师教育课程与教学实习。两类高校还有共同的不足:企业导师缺乏,难以安排企业实践。
 
  职教师资培养体系待完善
 
  “从发展历程来看,职教师资培养基本是应急发展、应需发展,是被动发展,而非系统设计的结果。”石伟平评价。如何化被动为互动,系统设计我国职教师资培养体系,研讨中专家们给出了多项建议。
 
  “县级职教中心专业教师严重缺乏,我们希望能参照免费师范生政策,推出职教免费师范生项目,增强职教师范教育的吸引力。同时在职教师范生就业时给予政策保障,优先解决编制问题,让职教师范生真正能到师资最紧缺的基层职业学校。”孟庆国建议。
 
  职教师资培养存在着技术性、职业性和师范性特色与四年培养时间不足的矛盾。石伟平建议,实行6年本硕连读贯通培养,将师资培养重点放到研究生层次;启动职教硕士培养包项目。浙江工业大学教科学院院长邱飞岳介绍了学校和省师培中心总结出的以“本硕衔接、双培一体、四环联动”为核心的浙派职教卓越教师教育模式。
 
  建立职教师资培养资格制度,为众多专家在会上所提及。石伟平认为,要首先实施职教师资培养课程制度,“分类建构专业教师、文化课教师、实习实训指导教师胜任力模型,根据模型分类开发多元化的教师培养培训课程,严格准入,只有具备课程开设条件的学校和机构才能承担师资培养任务。”
 
  潘海生则呼吁,工匠之师的培养,企业参与十分重要。因此要对企业的资质进行认证,构建多元协同的职业教育师资培养体系。
 
  会议形成了《2017现代职业教育西湖共识》:当前我国职教教师教育工作与快速发展的职业教育形势还很不适应,还存在着教师选拔、体系建设、质量提升、政策支持等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推进职业教育现代化进程,必须高度重视和研究解决职教教师教育工作存在的主要矛盾和主要问题。
 
  来源:中国教育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