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之计在于春。我省相关部门一项调查显示,开年以来,我省有招工缺口的企业占65.2%。其中,用工供需矛盾较为凸显的行业集中在纺织服装、轻工、金属加工等行业。据了解,春季“用工难”已成为我省用工市场多年来的结构性供需难题。
一年之计在于春。我省相关部门一项调查显示,开年以来,我省有招工缺口的企业占65.2%。其中,用工供需矛盾较为凸显的行业集中在纺织服装、轻工、金属加工等行业。据了解,春季“用工难”已成为我省用工市场多年来的结构性供需难题。我省是制造业大省,也是职教大省。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从“浙江制造”迈向“浙江智造”,必须积极发展和提升职业教育,培养大批与之相适应的能工巧匠。今起,本端推出“职教调研录”报道,分赴杭州、宁波、温州、嘉兴四地近10所职业院校进行蹲点调研。上篇关注春季用工有多难、难在哪里以及职教生为何如此受欢迎,他们毕业后又去了哪儿;下篇关注在浙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背景下,职业教育如何升级、技能人才如何培育。
抢人大战愈演愈烈
名毕业生 7家企业争
温职院服装专业学生车间实操。
“寒假有找工作吗?”“没有,已经找好了。”“工作难找吗?”“不难。”当记者奔波在杭宁温嘉四地近10所职业院校调研时,即将毕业的大三学生们的回答几乎一致。
月25日,杭州职业技术学院开学第一天。本以为大三学生们都会在当天报到,但记者扑了个空。在友嘉学院,该院老师告诉记者,大三学生都出去顶岗实习了。所谓“顶岗实习”,是指在已经有录用意向的企业上岗实习,毕业后可以正式入职。
在记者打算离开时,正好碰上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大三学生张文豪,他来院办为同学们办理毕业事宜。张同学的毕业去向,是绍兴一家做医疗设备的生物科技企业。企业开出的薪酬很可观,月薪在6000元以上,有五险一金,提供住宿以及各种休假补贴,并为他规划了未来3至5年的成长通道。
“只要想就业,都能找到工作。”采访中,张同学的话给记者留下了深刻印象。他告诉记者,去年下半年,他在学校举办的各类专场招聘会上投过4份简历,结果4家企业都表达了签约意向。经过一番考虑,他选择了目前的这家企业。据他了解,全班共有44名同学,都已找到工作。
无独有偶,在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电气系主任金文兵告诉记者,今年,该系毕业生有800人左右,平均每位毕业生可供选择的岗位数有7个。也就是说,一个毕业生至少有7家意向企业可以选择。有的毕业生甚至已经提前被企业派到欧美分公司等重要岗位,年薪在20万元以上,且锻炼3至5年即可调回国内。
在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记者还听说了一个“奖品就是offer”的故事。去年12月,在全国有一定影响力的五轴数控加工技能大赛中,该校机械系两位大二学生获大赛一等奖,主办方北京精雕集团提供的奖品就是由该集团总部签发的录用通知书,承诺两位同学毕业后可以选择进入集团任何分厂就业。
抢人大战正在变得越来越激烈。记者又来到了杭州职业技术学院达利女装学院。服装设计专业负责人章瓯雁说,服装业在新春用工行业缺口中排名第一。近两年,服装企业进校招聘的频次明显增加,尤其是去年下半年,她明显感觉到企业招人更急了。在不少学生已经确定就业意向的情况下,仍有不少企业希望来学校开专场招聘会再争取争取,有的大企业甚至包车包食宿邀请学生组团去企业参观,并组织集团40多家子公司负责人做现场推介,招聘诚意十足。
企业纷纷提前进校“抢”人,职教生不愁找工作,并且待遇越来越好了。这是记者在调研中的普遍感受。
省教育评估院发布的《2017届浙江省高校毕业生职业发展状况及人才培养质量调查报告》印证了这一感受。据统计,近3年来,全省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就业率和起薪呈逐年上升趋势,2017届毕业生的就业率达到97.84%,平均月收入为4382元,均创历史新高。
记者注意到,同届本科院校毕业生的起薪为4840元,比高职院校毕业生高出不到500元。另一个值得关注的趋势是,高职院校毕业生的月收入增幅为9.03%,高于本科院校毕业生月收入增幅7.63%。也就是说,近年来浙江高职毕业生的平均收入水平,有望逼近或反超本科毕业生,职教生行情“看涨”。
职教学生有何魅力
直接能上岗 应用技能强
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学生在学院浙江创意园开展创新创业实践。
企业对职教生的需求激增,反映了近年来我省坚定推进高质量发展,产业结构调整成效显著,企业稳步发展壮大,迫切需要引进更多技术人才。
那么,企业进校“抢”人,看中的是职教生身上的哪些优势?
“优势就是能‘直接上岗’!”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党委委员、院长助理丁明军分析说,职校毕业生离开学校后,企业不需要再对其进行上岗培训,就能直接进入车间开始工作。一毕业就能成为熟练工,这无疑大大降低了企业的用人成本。
丁明军说,学生技能大幅提升得益于近年来学校追着产业调专业的变化。如何“追”?一是专业方向就是产业岗位。从2015年开始,该校不断调整优化专业数量,淘汰落后的,引进先进的,专业数从32个精简到23个;二是实训装备就是市场设备。学校与国内外大企业合作,将行业先进设备引入教学中,让学生的技术能力紧跟行业发展前沿;三是精细化培养人才,采取“双层次、多方向”人才培养模式,或是技术精专,或是一技多能,让每个学生都能成为具有竞争力的人才。
杭州职业技术学院学生在参与机床维修项目。
实训室即车间、学生即员工、作品即产品,这是记者在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采访时感受到的教育新理念。在该校智能制造基地的实训车间内,记者看到,车间内除了安装最先进的智能生产线外,墙上还贴有5米长的模具制造流程图,详细展示了传统制造与智能制造在关键岗位、工艺实施路线、技术概况的进阶要点。正在上课的机械技术系主任曹焕亚告诉记者,学期课程全部按照智能模具制造关键岗位和工艺流程一一对应设置,这样教出的学生可以从课堂直接走上生产线。
浙江省教育厅职教处处长王志泉告诉记者,近年来我省职业教育大力推行产教深度融合。据统计,目前,在全省47所高职院校1229个专业点中,与支柱产业相关的专业有944个,占比72.67%。这说明,学校专业与产业的匹配度获得了极大提升。
嘉兴技师学院副校长张效铭说,随着“机器换人”的推进,传统数控专业的报考热度明显下降。为了适应新形势的需要,该专业依托嘉兴的中德产业园和德国手工业协会,引进德国师资和项目教学法,开办了双元制智能制造数控专业中德合作班。
省教育厅的《浙江省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2019)》显示,2018年,我省高职教育紧跟经济发展变化,服务产业优化,在全省大力发展信息、环保、健康、旅游、时尚、金融、高端装备制造业和文化产业,与2015年相比,设置专业数减少了12个,面向第二产业的专业点数减少了近20%,面向第三产业的专业点数增加了20%以上。
用工面临几个瓶颈
生源量下降 深造者增加
近年来,我省职业教育在专业布局和人才培养上,紧跟全省重点产业转型发展的需要。但新春“用工难”的现象,为何年年都会出现呢?
王志泉认为,最关键的问题是人才供应的增量赶不上企业需求的扩张规模。
在他看来,用工难的首要原因是人口结构的变化。据有关部门统计,1987年至2003年,我省出生人口数量总体呈逐年递减趋势。全省1997年出生的人口比1987年减少了20万人,直接导致职业教育生源逐年下降。以高职为例,过去三年,我省高职院校的统招和自主招生计划完成率分别下降了1.62%和4.95%,民办职校也出现了“招不满”现象。
其次是因为公众对子女教育的要求越来越高。采访中,记者感受到,职业院校的学生升学愿望普遍很强烈。随着高等院校的持续扩招,他们更愿意读完中职读高职,读完高职读本科,读完本科再读研究生。对用人企业而言,也就意味着流向技术岗位的年轻人越来越少了。
以宁波的中等职业教育为例,每年在校生约为6.7万人,升入高校的比例达到55%左右,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近30个百分点。一位中职生道出了大家的心声:“现在智能制造业发展很迅猛,家里也不等着我马上工作赚钱,希望我毕业后能继续读高职、读本科,为将来的长远发展打好基础。”
《浙江省高职院校适应社会需求能力评估报告(2018)》显示,近三年来,尽管全省所有高职院校直接就业人数从2015年的10.5万人增加至2017年的11万人,但直接就业率却从94.03%降至91.76%,呈小幅下降趋势。
温职院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学生在操作数控弯箍机。
这一方面与毕业生的个人升学意愿有关,另一方面也与企业的学历限制有关。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机械技术系的姜伟东目前正在备考专升本。他想从事质量工程师岗位,但企业普遍对这一岗位有学历要求,他必须得有一张本科毕业证作为“敲门砖”。不少毕业生对未来发展也很有危机感,“如果自己没有更高的文凭,就意味着失去很多机会。”
“我今年带的机械设计专业毕业班里,40多个学生中有近一半选择专升本,还有部分出国或是创业的。”说起如今毕业生的选择,温州职业技术学院招生就业处副处长姜瑜说。
“近两三年,毕业生慢慢找工作的现象越来越明显。”长期跟踪毕业生去向的系主任曹焕亚说,他们就业更看重个人的长远规划:或是选择深造,因为文凭在企业晋升发展中仍是一道硬杠杠;或是在大企业工作一两年后回家乡自主创业。他注意到,近年来我省在相关产业领域方面,出现了一大批3至5人规模的小微企业,创业者大多是职教毕业生。
“技能确实可以改变命运,但却难以转变社会的固有观念。”采访中,很多老师向记者道出这样的无奈。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招生就业处副处长蔡景界说,像酒店管理专业,在一些父母的传统认知里,干的就是“端盘子”的活。还有很多传统技术工种,如焊工、钳工、汽车装调工等专业也遭到冷遇。
在新一轮的“智能制造”中,对基础性技术人才的需求真的越来越少了吗?教育部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研究所曾对“工业机器人应用”岗位的人才需求做过统计,假如这一领域需要100个岗位,其中需要本科生30人,高职39人,中职31人。由此可以看出,在工业4.0时代,高职、中职人才都是不可缺少的。
日前,国务院印发了《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其中明确,“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是两种不同教育类型,具有同等重要地位”,充分肯定了职业教育的重要地位。我们相信,随着一系列政策的落地,职业教育的春天即将来临。
【浙江新闻+】
练好本领
做好工匠
职业院校的毕业生成为招聘会上的抢手对象,甚至有些企业开出的月薪比本科生的还要高。这是记者在调研中屡屡遇到的鲜活案例。这种现象充分说明,职教生的价值正逐步显现,开始拥有越来越广阔的就业和发展空间。
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同为教育内容,并无优劣之分。然而,长期以来,人们对两者不能同等相待,很多单位在招聘时总是厚此薄彼。事实上,相比普通大学生,优秀的职校生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他们实战性、适应性极强,能满足企业对专业技术人才的需要。当前,企业发展为何人才流失严重?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招聘时重学历、轻才能,导致人才与岗位错配,结果人越招越多,堪当重任者却寥寥。因此,企业与其汲汲于高学历,倒不如瞄准硬技术,以才招人。
曾有这样的说法:科学家的设想、工程师的蓝图、技术人员的产品。意思就是,必须有好的技术人才,才能让好创意、好想法变成现实可用的产品。纵观工业化进程,许多发达国家经济飞速发展的“秘密武器”,很大程度上也源自职业教育为工业制造业提供的源源不断的人力资源保障。在加快建设创新型省份、助推“浙江制造”走向“浙江智造”的进程中,职业教育无疑正承担着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的重要使命。
发展职业教育需要良好的社会氛围。教育部门必须树立全面的教育观、人才观、成才观,弘扬劳动光荣、技能宝贵的时代风尚,让不同类型的学校百花齐放,支持不同特点的学生选择最适合自己的学习成长道路,改变社会上一味追求学历教育、轻视技能教育,追求普通教育、轻视职业教育的现象。
同时,职教生要根据社会需要练就过硬本领。职教的生命力在于专业技术,而专业技术离不开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职教生要努力拼搏,用加倍的努力与付出,锻造过硬专业技术。只有如此,才能适应市场竞争。
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眼下,制造业和科学技术越来越受重视,这种大背景将为职教生提供越来越多的用武之地。我们期待越来越多的企业能够敞开怀抱,为职教生提供人生出彩的机会,也期望职教生能够抓住机遇,在竞争中脱颖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