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职业发展   成就出彩人生
地方分站:
当前位置:首页> 人物 > 人物典型 >

全青齐:藏族学生喜爱的高原职教人

2019-05-09 10:04:25 徐海华 周海 王延风
分享到:
全青齐,一个憨厚敦实的中年汉子,祖籍山东泰安,出生在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生活工作在高峻大山和广袤草原中间,是一名典型的“青二代”。

  全青齐,一个憨厚敦实的中年汉子,祖籍山东泰安,出生在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生活工作在高峻大山和广袤草原中间,是一名典型的“青二代”。


图为全青齐老师向藏族学生传授汽车维修技术

  全老师过去是国有企业黄南汽修厂顶呱呱的汽车电器维修师,下岗后自营汽车修理厂,是能赚钱的老板;现在,他是黄南藏族自治州职业技术学校聘用的汽车专业教师,是一名深受藏族学生喜爱的高原职教人。

  一、走进学校,源自青年时代对师傅形象的崇拜

  1991年,19岁的全青齐到黄南州汽车修理厂当学徒,开启了他的职业生涯。厂里那些手上沾满油污,眼里装着自信的师傅们在他的脑海里刻下深深的印痕。他崇拜师傅们的技术,欣赏他们沉稳的表情,幻想着有一天,他也能像师傅们一样把自己的经验和技术传授给学生。

  在经历了11年国企和10年艰苦创业后, 在全青齐40岁那年,他终于等来了当“师傅”的机会。2012年,由于青藏高原上汽车逐步普及,很多农牧民都用上了汽车,汽车维修成了农牧民较为迫切的生活需要。为了适应市场,黄南州职业学校计划新办一个汽车维修专业,当年招生,首批就有25名学生报名。

  办专业首先要有好老师,但州职校只有开办汽车专业的想法,却没有专业教师。学生入学后,校领导多方打听到开设汽车维修厂的全青齐。当时,全老师投资经营的汽修厂虽然规模不大,但他维修技术精湛,在同仁地区说起“全师傅”,开车的司机们几乎人人知道。当校领导们说明来意,想聘他担任汽修专业骨干教师,这让他既兴奋又紧张。能当老师,这是让他想也不敢想的事,为了圆自己青年时的“师傅梦”,虽然月薪只有1500元,他还是愉快地接受了邀请,到学校着手筹备专业,手把手地培养学生。

  自走进学校的那天起,他始终忙碌在汽车维修专业教学和实训一线上,以丰富的教学经验和过硬的专业技能,言传身教,真情付出。

  在不到7年的时间里,他和他的同事为黄南州培养了300多名汽修专业合格学生,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汽修人才的不足。学校汽修专业从当年只有几套维修工具、几台借来的旧发动机,发展成为拥有现代化设备,在青海省有一定影响的骨干专业。在全老师的引导扶持下,很多学生自主创业,自己投资办厂,走上了发家致富的幸福路。实现了培养一个学生,致富一个家庭的人才培养目标。通过与学生的朝夕相处,全老师感受到了从事职业教育的艰辛,体会到了获得成功喜悦,从一名职业教育新兵成长为一名职业教育“名师”,受到上级领导和同行教师的一致好评和赞誉,成为黄南州职业学校专业带头人。

  二、培养学生,他无私奉献自己的全部心血

  在全青齐身上,我们很容易看到一名好老师的基本素养,他虚心好学、工作细心、对学生充满爱心。

  作为半路出家的教师,他不仅善于学习新知识,新技术,了解行业最新动向,还善于分析解决教学中遇到的问题。每年招收进来的藏族学生,基础知识差,汉语表达能力有限,而汽修专业刚刚起步,维修设备和工具严重不足,种种窘境,让不懂藏语的他感到巨大的困难和压力。他在教学中没有完全按照教材去教,其中的专业术语、专业名词及枯燥的理论让学生难以理解。为了改变教学方式,他在教学上注重细节,突出适用性,让学生从最基本的认识汽车零部件学起,深入浅出,在学生有了感觉后,才结合实际讲原理、讲术语,并让学生反复动手拆装练习,形成技能。在强化学生专业技能训练中,培养他们动手操作能力和理论关联能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学习效果明显提高。他个人也摸索出一套符合藏区实际的汽修专业教学方法,成为实用有效的教学模式和案例。

  为适应教学和实训工作,特别是理论教学工作,他抓紧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钻研教学方法,虚心向有经验的老教师请教,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理论水平。作为汽修专业学科带头人,他虽然具有扎实的实践操作能力,但他常说,“当今社会是个知识更新换代极快的时代,今天不学习,明天可能就会被淘汰”,为此,他还不断地学习,不断地提高,积极参加各类培训,不断提高专业素质,多次在国培、省级培训中荣获“优秀学员”称号,个人也取得汽车修理高级等级证书,被当地车辆鉴定机构聘为二手车行业专家,2017年被评为黄南州“优秀教师”荣誉称号。

  通过努力,他的学生在各级各类比赛中脱颖而出,取得优异成绩。他像一只高速运转的陀螺,没有一刻停歇,完全把自己当成铁人,一心一意泡在学校的汽车实训车间,带领学生备战技能大赛。2015年在全省中等职业教育技能大赛中,4名汽修专业学生在比赛中共荣获2个二等奖、1个三等奖,其中一位学生代表青海省参加了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当年他也被评为青海省技能大赛优秀指导教师。2016年,他指导的学生获得全省中等职业教育技能大赛车身修复(钣金)1个三等奖,车身涂装(涂装)2个三等奖的好成绩。2017年3月,全省职业教育技能大赛又拉开帷幕,他一边带着14级汽修班的冲刺单考单招的同时,一边带着参赛选手刻苦训练。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当他指导的汽修专业4名学生,荣获2个二等奖、1个三等奖,其中1名学生代表青海省参加国赛时,他说“我始终认为,学生的成才便是教师的人生价值所在”。

  2018年以来,他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培养年轻教师成为教学和实训指导上,时刻不忘做好“传帮带”,他还把多年来参加技能大赛积累的经验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他们,让他们少走弯路,汽修专业教师正在逐年增多,为职业教育教师队伍建设发挥了积极作用。

  三、关爱学生,他把学生当自己的孩子

  黄南州职业学校学生大多来自农牧区,贫困学生家庭占到80%以上,单亲和孤儿占了很大比例。这些学生需要得到更多关爱和帮助。他常常自掏腰包给学生购买衣服、鞋子,让他们吃饱穿暖,有时还亲自到学生家中了解情况,给家中带去生活用品和钱物,让学生和家长颇为感动。多年来,很多家长路过学校时,都不忘来看看他,还经常念叨“要不是全老师的教育和帮助,我的孩子早就毁了”。7年来,他倾注了无数心血在学生身上,他和学生、家长之间建立起深厚的感情,得到学生、家长的充分信任,也成为学生认真学好技能、早日成长成才和奉献社会的动力源泉。


图为全青齐老师与长年资助贫困生一家合影

  他始终不满足在教育教学中取得的成绩,一心想着学生在学到实用技能后,该如何去就业、创业,如何去独立自主、有尊严的生活,他认为这才是职业教育成功与否的关键和标志。实际工作中,一方面,他将个人和朋友的修理厂作为学生的实训基地,让学生大胆上手学习和实训;另一方面,他手把手指导学生亲自参与联系发货、转款、维修、交验等一系列流程,让学生熟悉汽修行业运作规则,为后续创业奠定基础,并在实践过程中建立稳定的客户群。同时,他还结合青海地广人稀,学生主要来自农牧区的藏族家庭,有自主创业语言优势、地域优势、客户群优势的实际,提出要让学生充分了解自己家乡的汽修市场,逐步在各自乡镇开办修理厂的创业思路,培养学生市场意识,激发学生创业热情。

  挑战和机遇并存,自2012年州职业学校开办汽修专业至今,毕业学生200余人,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0%,受到用人单位的普遍好评,其中35人在河南县、泽库县、同仁县等乡镇创业开办修理厂,月收入达到1—2万元左右,其余的基本上都在规模较大的修理厂工作,并成为厂里的技术骨干,月收入2500—4000元不等。2015年毕业生加羊,2012年入学时家庭非常贫困,就靠家中的几亩地和父亲的一部汽车从县城到乡里运客营生。入校后,加羊非常喜欢汽修专业,在他悉心指导和帮助下,毕业后凭着学到的技能,和父亲一起在泽库县麦秀镇开办“信达汽车修理厂”,由于技术过硬、信誉好,深受地方牧民的信任,生意逐步做大,无业的哥哥嫂子也到厂里一起干,哥哥打下手维修,嫂子负责财务,每年通过一家人的辛勤工作,收入稳定在25—30万元,真正实现了一人学技术,全家都脱贫的目标,已成为黄南州职校汽修专业成功案例的典范。2013年入学的甘肃籍学生李军军,家里有80多岁的爷爷奶奶,多病的奶奶和两个年幼的妹妹,父亲一直是家里的支柱,2013年在工地上打工时死于一场事故,包工头逃逸,家里没有得到一分补偿,作为长子只能来同仁饭馆打工,一次偶然的机会见到了全老师,经劝说,李军军来黄南职校就学,生活费由全老师资助,假期到修理厂实习,凭着农村孩子吃苦耐劳的精神,李军军在全老师指导下进步特别快,2016年刚毕业就找到满意的工作,2017年在同仁县隆务镇开办汽修厂,月收入2万余元,通过自己的努力,不仅在老家盖了新房,还娶了媳妇,一家人奔上了小康日子。每当谈起这样的成功案例,全老师如数家珍,脸上不由自主地泛起自豪的表情。

  四、献身教育:做一个有理想的高原职教人

  全青齐老师不仅有职业教育情怀,还有自己的职业教育理想。他认为职业教育不是把学生培养毕业就完成任务了,还要“扶上马、送一程,帮助他们一生”。从全老师到学校工作的第一天起,他就坚持不懈的对学生就业、创业提供指导和服务,让学生们放手干、大胆干,有什么技术难题要么电话、QQ、微信手段远程协助,要么亲临现场诊断处置,在他的全力支持和帮扶下,学生们就业和创业成功率很高,已在黄南州形成了一定的规模。

  他认为,黄南注册车辆十万余辆,学生就业、创业市场广阔,他的理想就是,和历届州职校毕业生抱团发展,学生们在各地开办修理厂,学校和老师作为他们的后方基地,在技术、设备上给学生有力支持,形成一个遍布整个黄南州的汽修联盟。学生开办的修理厂单项维修统一定价、资源共享、互帮互助,建立州、县、乡镇三级维修网络,服务黄南州汽修客户,发挥黄南州职校的教育影响力和维修市场保障能力。

  能当一名老师,是他曾经的梦想;当一名好老师,他曾经为之努力过。虽然,他至今还拿着微薄的工资,但是,他仍然很热爱自己的工作,热爱他的学生。正如他所说:“黄南州职校帮我圆了教师梦,当上了一名受人尊敬的老师,让我遂了心愿,有了一个完美的人生”。

  作者:徐海华系黄南藏族自治州职业技术学校副校长

  周海系黄南藏族自治州教育局副局长

  王延风系重庆市教育委员会关工委副秘书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