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职业发展   成就出彩人生
地方分站:
当前位置:首页> 新闻 > 媒体职教 > 中国教育报 >

杨朝清:“厦大保安获学位”为终身学习代言

2019-06-14 12:24:26 中国教育报 责任编辑:刘莉
分享到:
在一个习惯“以貌取人”的社会中,作为普通劳动者的保安,也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来打破人们的刻板印象。“厦大保安获学位”见证了一位普通人的向学之心和自强不息的精神,值得所有人致敬。

  51岁的厦大保安周德新5年里通过40多门考试,即将获得厦门大学法学学士学位(成人高等教育)。提到未来的打算,周德新说,他还是会待在厦大,哪怕还是在校门口当保安。

  在一个习惯“以貌取人”的社会中,作为普通劳动者的保安,也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来打破人们的刻板印象。“厦大保安获学位”见证了一位普通人的向学之心和自强不息的精神,值得所有人致敬。

  “厦大保安获学位”的初衷,在于完成儿时的梦想,成为一名律师;已经51岁的周德新,拿学位、争取获得律师从业资格并不是为了获取高薪,而是为了不断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对于社会上不少人来说,如果学习不能给自己带来更高的工资、更好的生活,何必要这么辛苦、花这么大力气?有人觉得周德新的做法是浪费时间,没有必要。

  在一个功利主义和工具理性盛行的时代里,一些人的学习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如果学习不能为他们带来某些实质性的好处,不能进行立竿见影的利益变现,不能转化为财富和社会资本来改善他们的生存生态、帮助他们实现纵向的社会流动,他们就认为这样的学习是没有价值的,是一种白费功夫和赔本生意。

  美国教育家杜威曾说,“教育只是生活的过程,而不是将来生活的预备”。那种将学历与工作捆绑在一起的做法,固然承载着老百姓对“读书有用论”的价值认同,却失之偏颇。在社会分工越来越精细化、社会心态越来越多元化的今天,生活方式的多样化很难说不是一种必然;“厦大保安获学位”建构了一个与众不同的“意义之网”,外人读不懂,并不意味着周德新的所作所为不值得。

  保安群体也好,农民工群体也罢,普通人的精神诉求与情感需要,要得到更多的理解与认同。虽然他们的物质生活或许还谈不上丰盈,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的精神生活也是贫乏的。

  不论是厦门大学“自强不息、止于至善”的校训文化,还是校园浓郁的学习氛围,抑或厦大的师生们为他的学习提供便利和帮助,“厦大保安获学位”固然有保安个人的努力与坚持不懈的因素,也和学校为他的学习创造的条件密不可分,这也为我们营造终身学习的氛围提供了启示。

  现代化进程的滚滚车轮,让这个世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也改变了许多人的生活轨迹。一方面,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知识更新加速,很多人为了跟上时代脚步,不断学习新知识,获取新技能;另一方面,越来越多的人学习并不只是为了谋生,而是为了给自己进行精神层面和文化层面的“营养输送”,提升自己的审美、情趣、品位与格调,追求的是精神世界的满足。

  “通过接触厦大老师我才知道,有一种读书不是为了谋生,而是为了情怀和精神。”朴素的话语,道出了“厦大保安获学位”的价值内核和精神底色。在平凡的世界里,许多普通劳动者也有着丰富自己精神世界的需要;而“活到老学到老”的终身学习,就是他们建设自己精神家园的一种渠道。像厦门大学一样为终身学习创造条件、提供帮助,需要公共部门、市场和社会力量多方合力,实现“美美与共”。

  (作者系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