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等14个部门联合印发了《职业院校全面开展职业培训 促进就业创业行动计划》(以下简称《行动计划》),提出“到2022年,使职业院校成为就业创业培训的重要阵地,职业院校年承担补贴性培训达到较大规模,开展各类职业培训年均达到5000万人次以上”。
记者今天从教育部了解到,教育部等14个部门联合印发了《职业院校全面开展职业培训 促进就业创业行动计划》(以下简称《行动计划》),提出“到2022年,使职业院校成为就业创业培训的重要阵地,职业院校年承担补贴性培训达到较大规模,开展各类职业培训年均达到5000万人次以上”。
《行动计划》旨在贯彻落实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和《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职业技能提升行动方案(2019—2021年)的通知》有关部署,推动职业院校全面开展职业培训,提高劳动者素质和职业技能水平,提升职业教育服务发展、促进就业创业能力。
“实施学历教育与培训并举是职业院校的法定职责。”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负责人表示,“近年来,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框架全面建成,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和社会吸引力不断增强。但职业院校开展学历教育和培训‘一条腿长一条腿短’的现象普遍存在,面向社会开展培训仍然是职业教育发展的薄弱环节。因此,推动职业院校敞开校门,面向城乡全体劳动者广泛开展培训,既有利于支持和促进就业创业,也有利于学校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和办学能力,是深化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内容,必须给予高度重视、加快实施。”
《行动计划》确定的行动目标是,到2022年,使职业院校成为就业创业培训的重要阵地,基本形成学历教育与培训并举并重的职业教育办学格局。职业院校年承担补贴性培训达到较大规模;重点培育一批校企深度合作共建的高水平实训基地;建设一大批培训资源库和典型培训项目,培养一大批能够同时承担学历教育和培训任务的教师。
《行动计划》重点从广泛开展企业职工技能培训、积极开展面向重点人群的就业创业培训、大力开展失业人员再就业培训、做好职业指导和就业服务、推进培训资源建设和模式改革等10项行动措施,明确提出推动职业院校联合行业企业面向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工业互联网、建筑新技术应用、智能建筑、智慧城市等领域,大力开展新技术技能培训;鼓励职业院校积极开发面向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农民工、去产能分流职工、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残疾人等重点人群的就业创业培训项目;支持职业院校对接当地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及工青妇等群团组织,面向长期失业青年、农村留守妇女、大龄失业人员等,开发周期短、需求大、易就业的培训项目。职业院校要大力开展家政、养老、护工、育婴、电商、快递、手工等领域初级技能培训,使失业人员掌握一技之长。
中央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孙诚表示:“职业教育大力开展职业培训是经济社会发展和人口年龄结构变化的急切要求。《行动计划》由14个部门联合印发,规格之高、重视程度之高,前所未有,应该是教育部第一个专门针对职业院校培训工作、由多部门联合印发的专项文件,具有重要里程碑意义。进入新时代,大力开展培训,实现学历教育和职业培训并举并重应该成为现代职业教育的鲜明特征,应该成为职业院校办学质量和水平评价的重要指标。各级各类职业院校要抓住这个历史机遇期,积极拓展培训功能,将培训与学历教育共同打造成学校办学的一体两面,有力服务于行业企业和社区居民,为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