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改革完善高职院校考试招生办法,鼓励更多应届高中毕业生和退役军人、下岗职工、农民工等报考,大规模扩招100万人。这表明高职教育的发展,已经上升到了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高度,这也表明高职教育从经济社会的边缘,正走向经济社会的中心。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改革完善高职院校考试招生办法,鼓励更多应届高中毕业生和退役军人、下岗职工、农民工等报考,大规模扩招100万人。这表明高职教育的发展,已经上升到了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高度,这也表明高职教育从经济社会的边缘,正走向经济社会的中心。在扩招100万的背景下,高职院校需解决好四个问题,以求圆满地完成这一任务。
一、准确把握三类人员与应届高中生的差别
与从小在父母呵护下长大的应届高中生相比,退役军人、下岗职工、农民工这三类人员(以下简单“三类人员”)具有纪律性强、执行力强和吃苦耐劳等优良习惯和作风,同时他们有着丰富的社会阅历,心智也更加独立成熟,不会像大多数在校生一样有着“等靠要”的依赖心理。但不可否认,在知识结构和自身素质等方面,他们尚与时代发展的需求存在一定的差距。一方面,是过去不想学、学习不得法、家庭条件受限等主客观原因,导致他们在文化水平上,每个人的层次参差不齐。如今,他们都已成人,肩负着家庭经济重担,为了能够拥有一技之长寻找更好的工作,他们对实践技能有着更迫切的需求,对知识的渴求度远远大于高考学生。另一方面,在没有良好文化环境的现实生活中,他们因长时间在外漂泊,身上或多或少地沾染或滋养了一些不良的社会习气,整体综合素质与在校生的“雅”相比显得更加“粗”。在这样技能零门槛起步,心“向”学校学习,且综合素质与校园环境有隔阂的矛盾形势下,传统的精英教育、以班级为主要形式的教学组织等方式,均不太适合这“三类人员”。同样,传统的课堂教学方法和理论化的教学内容,也不太适应这三类人。
二、认真研究三类人员的招生与考试方式
一是推进招生制度改革。要在原先招生计划的基础上,盘活学校资源,进一步研究落实扩招方案。根据生源对象的复杂性,制定多样化招生方案,做到人人有学上,实现机会公平。针对不同类型的考生,实行不同的招生考试方式,如以“学业水平考试+职业适应性测试+综合素质评价”的招生方式招收普通高中毕业生,以“职业能力测试+推荐注册入学”的招生方式招收中职学校优秀毕业生,以“工作经历+文化素质基本测试+技能考核(或职业资格证书认定)”为要素的申请制或注册入学制招收三类人员。二是做好生源综合素质测评。将过去招生理论考试“一刀切”结果性选拔改为实际操作、心理测评、原管辖单位职业素养多角度过程性选拔。对符合条件的“三类人员”,适当放宽报考条件限制,淡化理论知识、强化技能操作。三是设定过渡期。对有些专业严重偏科,且偏科成绩又异常突出的“三类人员”,可在考试前组建特长班加以培养,设定考察期,根据他们在校综合素质、业务技能等提升情况,再来确定他们的考试方式。四是落实对贫困学员及少数民族学员招生考试优惠。对国家级、省级贫困县出来的人员,烈士子女和少数民族同胞,应在招生考试选拔上给予相应的优惠支持,通过教育扶贫,切实帮助他们学有一技之长,回馈家乡精准脱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三、改革教师教材与教法,达到最佳的培养效果
一是加强校企合作,人才互兼,打造优秀师资团队。深化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培训模式改革,将企业一线的工程师及技能大师引入职业院校课堂,解决扩招带来的师资短缺问题。选派学校优秀老师到企业挂职锻炼,了解产业需求,提升自身“双师素质”。二是完善教学模式,针对性教,实现产业专业无缝对接。按照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的要求,及时将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纳入教学标准和教学内容,让他们获得企业的最新知识,实现一出校门就能上岗;三是加强专业建设,创新机制,做到教学资源共享。要在提高现有课程、师资、实验实训设备共享的基础上,加大硬件教学资源投入,优化软件教学资源;创新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机制,让更多优质企业参与专业人才培养,发挥企业技术、设备、管理、兼职师资等要素的育人效应,确保扩招后教学资源不稀释,培养质量不下滑。四是加强教学过程评价,坚持本位,做好弹性教学。发挥学校集中管理优势,按照工学交替,学分积累,灵活学习年限和培养方式,既可以在学校理论课堂集中学习专业,也可以在企业轮岗实习模块化实作学习,采取定制培养等方式,实现书本理论与现场技能双提升。
四、改革教学管理方式,强化对三类人员的管理
一是要优化学校管理的制度体系。针对扩招后生源结构的变化,创新教学、学生、人事管理等制度,开展完全学分制试点,推进“柔性化”管理,为起点各异、目标有别的各类学生搭建个性化成才之路,让他们走上社会后拥有出彩人生。二是要做好订单式培养。根据个人意向、企业需求、学校实际三方特点,组建订单班,通过与企业有工作经验的骨干签订师徒协议、技能比武、岗位练兵等多样化载体,检验教学质量,为三类人员就业做好有力保障。三是坚持立德树人,营造好匠心筑梦的舆论环境。定期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座,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和形象的故事,将立德树人和企业6S管理作为学员日常生活的根本遵循,鼓励学员积极参与校园文化艺术节,让学习工匠精神、崇尚劳动蔚然成风。四是抓实学员思想动态,做好心理干预。学员各年龄段都有,学历素质也参差不齐,一些好工作的高门槛,以及家庭变故,还有人际交往等,使学员都或多或少地具有自卑心理。学校心理咨询室要定期做好心理普查,建立每个人的心理档案,认真做好谈心谈话,对确需需要帮助的,学校也应给予力所能及的支持。让每一名学员保持阳光心态,在快乐中学习。
高职院校百万扩招,正是高职院校大有作为的好机会。从以上几个方面改革,培育高技能人才,发挥质量引领作用,缓解就业压力,既是高职院校的责任使命,也是职业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时代必然。让这“三类人员”练就一技之长,帮助他们找到好工作,释放教育改革和人才红利,正是当下高职教育改革的应有之义。
(作者系湖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 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