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7日,北京近5万名考生迎来高考,待高考成绩公布后,他们将开始填报志愿,其中一部分人会搭上高等职业教育这趟就业直通车。然而,在做出这个重要抉择之前,考生和家长难免犹豫,他们想知道这种职业教育能带来怎样的未来,究竟什么样的人适合报考高职院校呢?
7月7日,北京近5万名考生迎来高考,待高考成绩公布后,他们将开始填报志愿,其中一部分人会搭上高等职业教育这趟就业直通车。然而,在做出这个重要抉择之前,考生和家长难免犹豫,他们想知道这种职业教育能带来怎样的未来,究竟什么样的人适合报考高职院校呢?
【不报】
宁肯上三本也不让孩子报高职
高三家长姜蕊
但凡有一点儿希望考本科,哪怕上个三本,我也不会让孩子报考高职。
理由很简单:以前,人们总觉得学会一项技能、能养活自己就行,可现在时代不同了,社会对学历的要求越来越高。而且,大学本科连续扩招了好些年,研究生也扩招了。照这形势发展,将来满大街的大学本科生、研究生,自己的孩子怎么也得读到硕士研究生毕业才行啊。如果上高职,毕业后只拿个大专学历,找工作哪有竞争力?
不想让孩子混文凭
高三家长李泽
在我看来,高职说好听了是大专,说不好听了,就是孩子学习太差实在没辙了去混文凭的地方。所以,尽管我家孩子学习成绩一般,我还是希望他考上大学本科,因为我怕他一头扎进差生堆儿里,没学到真正的技能反而被带坏,耽误了前程。
我对知识有更高的追求
高三学生王小宇
我承认,高职可以培养实用型人才,未来也能成为社会的栋梁。但是,我并没有报高职的意愿,因为我有更高远的目标。我本人热爱文学和历史,学习成绩还算不错,完全可以进入大学深造。而高职是无法满足我对知识层次的追求的,更无法帮助我实现梦想。所以,比起上高职学习我不擅长的专业技术,我更愿意在奔向大学的路上奋力一搏。
【报】
高职最大的吸引力是好就业
北京经济管理职业学院应届毕业生李鑫宇
我之所以报考高职,主要是出于就业的考虑。当我还是个高中生的时候就听说大学毕业生就业难。高考之前,有高职学校到我们中学举办招生说明会,我一下子被吸引了。按说以我当时的成绩也能考个普通本科院校,但四年毕业后还得为找工作而发愁,这么一比,倒不如上个有明确就业方向的高职,而且,由于我的会考成绩还不错,上高职可以免试入学。在校期间,我也没闲着,学习机电专业的同时,还拿下了包括电工证在内的好几个证。这不,刚出高职的校门,就进了单位的大门,完全没有找不着工作的烦恼。
因为喜欢所以热爱
高职毕业生刘泽润
我上中学时就选定了自己的职业——未来要从事自己喜欢的珠宝玉石鉴定工作。所以,尽管中学文化课成绩不错,我最终报了高职,学习“珠宝玉石鉴定与加工”专业。我并不认为上职业教育学校就是与高学历失之交臂,反而觉得上高职能快速实现自己的梦想,要知道,能学习自己感兴趣的专业是幸福的,况且现在都讲究终身学习,如果想继续深造机会非常多。就拿我来说,高职毕业后,又拿下了本科的学位证和毕业证,未来还想再考研。如今,工作4年的我已就职于一家大型国企,担任珠宝、贵金属工艺品检测工作。
打破传统的教育观念
高职学生家长王翠兰
基于我们国家的传统观念,不少人觉得读高职不如读大学本科、研究生有出息,可我却不这么认为。我本人是一家公司的财会主管,在国外工作、生活了很多年,亲眼目睹了国外是如何重视职业教育、重视培养孩子一技之长的。当我的女儿面临抉择时,我毫不犹豫地支持她报考高职的财会专业。现在,我女儿是高职一年级学生,入校后,她的特长一下子显现出来,专业课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和中学时天天熬夜复习成绩也没太大起色的痛苦状态相比,简直是天壤之别。我很庆幸自己没有“一定要让孩子考大学”的执念,既减轻了孩子的压力,也帮孩子找到了适合的成长道路。
【权威解读】
哪些考生适合报高职?
北京交通运输职业学院招生办李佳
一年一度的高考到来,不少考生和家长会在“报本科还是报高职”上拿不定主意,甚至存在对高职认识上的误区。究竟什么样的考生适合报高职呢?我给大家提些建议。
首先,认识自己。众所周知,人的大脑由左右两部分组成。左脑发达的人一般逻辑思维强,特别是在逻辑、语言、数学、文字、推理、分析等方面较为出色,而右脑发达的人一般创造力协调动手能力强,比较擅长操作、画图、音乐、韵律、情感、想象、创意等。自己到底擅长什么,考生应该有个初步判断。
其次,了解区别。本科旨在培养研究型、探索型以及设计型人才;高职是职业教育,是培养应用型、技艺型、操作型、具有大学文化层次的高级技术人才。具体地说,本科是以理论教学为主,其中包含实验、实习等联系实际的环节。高职则是就业式教育,着眼于培养学生的实际岗位所需要的动手能力,教育时刻与训练相结合,实践教学的比重特别大。由此可见,本科和高职的培养思路不同,考生需要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选报。
第三,正确看待。当下,本科尤其是优秀本科吸引了大量考生的眼球,而高职教育可能多被人认为是考本科无望时退而求其次的选择。但考生和家长都应该明白一个道理,那就是:职业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只是分工不同而已。考生只要选对适合自己的成长道路,就是为成功打下了基础。
综上所述,我认为,适合报考高职的学生一般应具备的条件是:有一定的文化课学习基础,具备一定协调及动手能力,热爱所报考专业。
高职有什么吸引力?
北京财贸职业学院院长杨宜
与本科相比,高职的最大优势在于学生动手能力强、就业率高。拿我们学校来说,毕业生就业率已连续10年超99%,而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满意度也超过了96%。
实现高就业率主要有两大原因。
一方面,我们学校开设了与市场契合度高的专业。包括会计信息管理、国际金融、市场营销、物联网应用技术、工程造价、酒店管理、导游、视觉传播设计与制作、人物形象设计等27个专业。这些专业的设置既考虑到传统的行业需求,也顺应了当今信息化社会的发展潮流。比如,为适应产业升级,契合城市副中心重大项目落地,以技术赋能专业,我们率先开办了互联网金融、财务大数据应用、主题乐园管理等专业和方向。物流管理、金融管理专业入选全国首批现代学徒制试点专业,为学生量身定制“上班式课程”“研学结合课程”,学生在课堂内就提前学习企业的业务流程,浸润职业文化,一旦出了校门进入企业就能立刻上手工作。
另一方面,我们学校为学生搭建了就业直通车。现阶段北京的经济发展中,83%以上是现代服务业,而我们学校开设的专业非常契合产业发展的这个特点,因此学生就业时可选择的范围很广,可以说是遍布北京服务业各个领域。同时,我们学校与北京首旅、北京祥龙、京东、沃尔玛、首商集团、大华会计师事务所等50余家知名企业组建了“北京商贸职教集团”,创设商科人才培养交流平台,并与京东物流、环球影城、凤凰教育、用友新道等企业开展战略合作,联合培养人才,形成与行业、企业紧密融合的财贸人才培养特色。深度的校企合作为学生提供了实习、实训和就业的诸多岗位。
此外,从2005年开始,我们学校还开设了小企业创办课程,帮助学生学习自主创业技能,并且通过技能竞赛、社会实践等平台,提升创新创业教育质量。目前,学生毕业后自主创业比例达到7.14%,高于全国高职院校平均水平近1倍。近5年的统计数据显示,毕业3年内学生自主创业存活率达75.48%。
北京地区高职怎样报考?
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招生就业处处长贺继伟
北京地区高职类院校共计27所,其中公办类院校18所,民办类院校9所,每年主要面向北京地区招生,同时还有一些学校如国家级示范校、骨干校等在京外招生。主要招生方式有以下几种类型:
一、自主招生类型。这种类型招生面向北京生源具备高考资格的考生,招生对象是中专、职高、技校即“三校生”,还有普通高中毕业生及退转军人。招生学校几乎覆盖北京市全部高职院校,投放的专业多,覆盖范围广,计划体量大。该类招生通常在每年3月到4月进行,5月初录取结束。
二、“三·二”衔接招生类型。这种类型招生实现了中职和高职衔接,搭建了中高职立交桥。通常由中职校为主体进行招生,招生前3年在中职校就读,其学籍属于中等职业技术教育阶段。后两年通过合格性转段考试升入高职,在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学校就读,其学籍转为普通高等职业技术教育阶段。学制是“3+2”,学历是大专。
三、普通高招类型。这种类型分为京内和京外普通高招。京内普通高招是北京高职类院校除自主招生类型外极为重要的招生类型,招生数量和专业数量较大。高招录取时,按语文、数学和英语三科的总成绩排序。往年招生计划分文、理科,但文科综合和理科综合成绩不记入录取成绩内。考生报考时采取“学校+专业”的方式,学生可选择20个志愿,每个志愿仅能选择1个专业;20个志愿可重复报考1所学校,20个不同专业。随着城市功能定位的明确,近几年京外高招计划数相对减少。
四、贯通培养类型。这种招生类型是北京市于2015年启动的,主要是契合城市功能定位和产业升级需要。其专业设置、教学计划、培养目标等和优质高中校、高职院校、本科类院校进行一体化设计,无缝对接。学制7年。该类招生在教学设计和教学环节上,实行“2+3+2”模式。前两年,与北京优质高中校进行联合培养;中间3年由国家级示范类高职院校进行专业技能培养;最后两年通过专升本转段考试,由对接本科类院校进行培养。通过7年的学习,学生成为复合型人才,满足北京产业升级和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需要。该类招生面向北京市户籍的初中毕业生。招生在中招过程中进行,6月初开始下达计划,考生于7月初开始报名。招生通常设提前批和普通批两个批次,招生时设最低录取线。
【专家观点】
创办服务终身职业发展的新高职
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院长、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副会长孙善学
随着数字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经济结构深度调整,人们在职场中需要应对工作方式、工作任务不断变化的挑战,面对知识更新、技能提升、职业转型的压力,必须结合职业需求加强有针对性的学习,以便迅速提高自身适应能力。我们的城市也要加快建立能够有效促进人们职业发展的教育服务体系,这就为高等职业教育转型发展提供了新机遇。高职学校要突破以学龄教育、学历教育为主业的国民教育办学模式,紧跟科技发展趋势和市场需求变化,面向职场人士开办继续职业教育,努力办好能够服务人们终身职业发展的新高职。
新高职,标准建设是前提。职业教育是国民教育和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促进高质量就业是职业教育承担的社会责任,因而“适应和胜任工作要求”是制定职业教育标准的逻辑起点。新高职的教育标准是跨越学习和工作领域,涵盖学历教育、职业技能等级和其他人力资源评价标准的新标准。我们应该借鉴国际经验,率先探索实施国家资历框架制度,把学历教育和人力资源开发串起来,形成一套社会认可的教育标准体系。
新高职,夯实就业是关键。作为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就业应是职业教育的最大优势。新高职可探索“先招工后招生”“先就业后毕业”等教育和就业制度,让教育建立在就业基础上。符合入学条件、有明确就业岗位的,学校录取入学;符合入学条件但没有明确就业岗位的,在学校录取的同时由政府相关就业管理部门登记造册并在将来毕业时推荐就业;对于企业在职员工学习,相关企业有责任和义务给予大力支持,为他们半工半读、工学交替学习提供方便条件。
新高职,学习创新是保障。高职学校学生的生源结构比较复杂,知识基础和技能储备可能都不一样,新高职必须提供多样化、个性化的人才培养方案。要创新学习方式,通过学校学习、企业实践、网络学习等学习方式获得的学习成果要予以认可。对于来自企业或社会的有工作经验的学习者而言,入学前的学习成果(如职业资格证书等)、入学后基于工作岗位取得的学习成果都能够按一定规则兑换成学分,同高职学校教学计划规定的课程学习成果一样得到认可。实施这样的学习方案,须改变现有教学制度和模式,探索建立职业教育学分银行,大力推进学习制度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