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金凤,女,汉族,海南天然橡胶产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龙江分公司生产技术部割胶辅导员,技师。
刘金凤,女,汉族,海南天然橡胶产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龙江分公司生产技术部割胶辅导员,技师。
主要事迹:
1988年,正当海南建省办特区春风吹拂大地,就业机会大增之时,19岁的刘金凤却选择了最为艰苦的割胶行业,在龙江农场二十一队当一名胶工。她当胶工的初衷很简单:就是能离家近一些,可以照顾家庭多一些。由于母亲体弱多病,刘金凤从小就跟着父亲下地干农活,养成了吃苦耐劳、坚韧不拨的个性。在当年的新胶工培训场上,她的优势就显露了出来,别人需要一个月才能掌握的割胶和磨刀的技术要领,她不到十天就基本娴熟了。当时的教练对她说:“你身子协调性好,接受能力强,是块当优秀胶工的好苗子!”师傅不经意的一句鼓励的话语,在刘金凤心里掀起了波澜:“是啊!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我当胶工也一定要做优秀胶工!”
为了这个目标,刘金凤一头扎进了自己的工作岗位上,每天凌晨两三点钟就上岗割胶,认真割好每一刀,管理好每一株胶树。在培训场上,她积极主动地向辅导员请教,仔细观看和揣摩辅导员的步伐和身形;回到家中,她把树桩立在门口,中午不休息,夜间挑灯练,有时练得连饭也忘记吃,被同事们称为“割胶迷”。
此外,她深谙“磨刀不误砍柴工”这个道理,她每天无论多忙,都在下午或晚上抽出一个多小时来磨好两、三把胶刀,经过多年的磨练,她逐渐掌握了一套既快又实用的磨刀技术,这样割起来,得心应手,节省了不少的割胶时间。
由于刘金凤在割胶中勤琢磨,多思考,力求精益求精,使她掌握了一套下刀准、行刀稳、收刀快和“手、脚、眼、身四配合”的割胶技术,常年保持一等的割胶技术。割胶三年每年都被农场评为优秀胶工,1991年被农场破格提拔为生产队割胶辅导员,并作为种子选手多次代表生产队、作业区和农场参加各种割胶比赛,均能抱奖而归。
多年来,刘金凤多次放弃了到广东和安徽老家发展和多次跳槽的机会,依然坚守在生她养她的胶园岗位上,她相信,只要不懈的努力,手中的胶刀一定能够创造佳绩。
从2008年开始,海胶集团开始全面实行“市价结算、剩余归已”的开割胶园长期承包制度,在胶工技术的管理上,不能按照以往的“以技术等级结算单价”的做法,技术好坏不与收入挂钩,使许多胶工只想拿产量而不管技术,造成胶工技术整体下滑。为此,刘金凤及时向领导反映,并提出了定时检查、抽查,等外胶工强制自费培训,胶工每天集中收刀、定点换刀,割胶伤口按抽查比例处罚等多条建议,实施之后,效果非常明显,有效地遏制胶工下滑的倾向。
2008年3月,刘金凤凭借高超的割胶和磨刀技艺,在全国10多万胶工中脱颖而出,勇夺桂冠,成为中国天然橡胶历史上第一位“全国割胶技术状元”。之后,被委以重任的刘金凤把一身本领毫无保留地传授给数以千计的胶工和当地的胶农,培养出一大批优秀的割胶能手和产胶大户,为海南的橡胶行业做出了卓著的贡献。先后被授予“海南建省办特区20周年海南农垦十大新闻人物”、“海南省敬业爱岗道德模范”、“全国女职工建功立业标兵”和“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等殊荣,2010年,刘金凤又获得了“全国劳动模范”称号。
搜集整理 鲁彬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