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职业发展   成就出彩人生
地方分站:
当前位置:首页 > 焦点栏目 > 行业企业 >

水利行业人才需求与职业院校专业设置匹配分析研究

2020-03-18 15:46:47 水利行指委 责任编辑:小米
分享到:
水利行业人才需求与职业院校专业设置匹配分析研究


水利行业人才需求与职业院校专业设置匹配分析研究

 

水利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

 

一、水利行业技术技能人才需求情况
 
  (一)水利行业发展状况
 
  从水利行业规模看,我国水利建设成就举世瞩目,我国河流空间分布广、数量多,水闸、水库,水电站,水文站等水利工程建设规模宏大,建成了一批以小浪底、长江三峡、南水北调等为标志的世界闻名的大型水利工程,为我国经济建设的长期快速发展奠定了稳定基础。
 
  从水利行业门类和产业链看,水利行业门类多,有工程资源勘察设计、水利和港口工程建筑、水利管理和监测、水务服务、污水处理再利用、研究实验等各类单位,数量和规模庞大。新时期,水利行业由传统的单一市场,转变为既要解决国计民生的水利工程,又要利用专业技术优势,着力开展工程项目咨询服务,积极涉足节能环保、信息技术、新能源等新兴产业,大力发展较大规模和较强经济实力的水利多种经营性企业。
 
  从水利行业发展重点看,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新发展理念,转变水利发展方式,协调解决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水灾害问题,发挥水资源引导约束功能和水利支撑保障作用,增强水利公共产品供给能力。全面提升水旱灾害综合防治能力,抓好防洪工程、供水工程、生态修复工程、信息化工程四个方面的短板,加快推进水系连通工程建设,提高水资源供给和配置能力。把握生态文明建设战略部署,强化水资源节约保护和严格管理。适应农业由总量不足转变为结构性矛盾的阶段性变化,实施农业节水工程。
 
  从技术发展方向看,加快推进信息技术与水利融合发展,适应加强“智慧水利”建设,推进物联网技术、现代化通信技术等信息技术的应用,在水利信息化水平,在水资源管理、水利工程建设、水利工程运行管理等方面充分发挥信息化具有的效能,以水利信息化驱动水利现代化。
 
  (二)水利行业技术技能人才需求分析
 
  1.水利行业技能人员从业岗位
 
  根据行业企业调研数据,水利行业技术技能人员主要在水利水电工程建设施工企业、水利工程管理单位从事水利工程施工、监理、咨询和管理等工作。在水利事业单位具体涉及水文勘测、水文水资源管理、工程管理、设备运行维护与管理及污水处理运行管理等岗位;在水利企业单位具体涉及水文设计咨询、勘测设计、建设施工、设备安装检修和水环境监测等岗位。
 
  2.水利行业技能人员从业规模和学历结构
 
  根据水利部人事司组织开展的年度水利系统人事统计数据,截至2017年年底,全国水利系统职工总人数903824人。其中党政人员87662人,专业技术人员359302人,经营管理人员79736人,工勤技能人员377124人,分别占总人数的9.7%、39.8%、8.8%、41.7%;大学本科以上、大学专科、中专、高中及以下的人数分别占总人数的31.9%、28.3%、12.8%、27.0%;35岁及以下、36~45岁、46~54岁、55岁以上人数分别占总人数的24.0%、36.6%、30.9%、8.5%。
 
  从2013年到2017年,水利系统人员总量从1005 091人减少到903824人,技能人员从487603人较少到377124人,均呈现逐渐减少的趋势,如图1所示。
  从学历看,2013年到2017年,水利从业人员中高中及以下占比接近60%。中专占比15%,高职占比17%~20%,这3类学历总量上远远大于本科及以上学历占比。虽然高学历人才比例在不断增大,中低学历人员比例在不断减小,但是技术技能人员在整个人员结构中占比依然很大,如图2所示。
  3.未来水利行业技术技能人才需求情况
 
  根据《全国水利人才队伍建设“十三五”规划》人才队伍发展整体目标分析得出:到“十三五”末,水利系统中专及以上学历人员的比例由69%提高到75%,基层水利人才队伍中具有中专及以上学历人员的比例从65%提高到70%;专业技术人才队伍中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资格人员所占比例由13%提高到15%,工人中具有技师和高级技师资格的人员比例保持在10%;贫困地区县级及以下部门(单位)水利人才队伍中具有中专及以上学历、中级及以上技术资格和中级工资格以上人才的比例分别达到70%、40%、70%。
 
  课题组对600多水利行业单位调研发现,未来3年这些单位计划招聘约10万人,相关技术技能岗位人才招聘中中高职层次占近一半(47.1%)。对高职层次人才需求最多的专业类是水利工程与管理、水文水资源、水利水电设备、水土保持与水环境。对中职人才需求最多的专业类是水利工程与管理类、水文水资源、水利水电设备。如表1、图3、图4所示。



 
  4.水利行业技术技能岗位能力素质新要求
 
  从岗位需求看,本次调研针对的水利行业职业岗位类别主要有施工岗位、技术管理岗位、勘测设计岗位、咨询监理岗位、综合管理(服务)岗位等。另外,根据当前水生态治理信息化技术与工程建设管理结合的要求,以及河长制和湖长制管理制度,出现了水环境治理、BIM工程、库区管理等新岗位需求。
 
  调查发现,2018年水利类企业技术技能人才从事的岗位主要集中在施工和技术管理岗位上,集中在高职高专学历上面,并且主要分布在大中型企业。其中,施工技术岗位占到45.8%,位居第一,其次是技术管理岗位,占28.7%,位居第二,两者占主体地位,占比达74.5%。在大型企业中高职专科人才需求占到29.9%,中型企业中高职专科人才需求占到30.8%。
 
  从职业素质看,尽管目前水利企事业单位对水利类专业毕业生职业素养和关键能力评价认可度还比较高,但基于水利行业的特殊性,也对从业人员具备吃苦耐劳、敬业爱岗、严谨负责的职业素养,以及具备组织协调能力、沟通交流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学习与信息处理能力、分析解决与问题能力、社会责任担当能力、创新能力等关键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
 
  从专业能力看,随着水利发展理念内涵的不断丰富,带来了水利行业在市场、技术、管理、服务等方面的新变化,也对不同岗位的职业能力提出了新要求。根据水利行业加强“智慧水利”建设的新形势,为满足水资源管理、水利工程建设、水利工程运行管理等相关岗位新要求,从业人员应具备应用物联网技术、现代化通信技术等信息技术的能力,尤其在防洪、排涝、供水、污水处理和水环境保护等水利工作,能利用先进技术手段,进行智能化的分析、判断、处理,进一步提升专业能力。另外,还需要熟悉河湖长制相关政策及水生态保护、水资源保护等相关知识,了解水利行业前沿技术,掌握安全文明施工相关规范要求,提升专业综合实践能力。
 
二、我国职业院校水利类专业设置与人才培养情况
 
  参照《普通高等学校高等职业教育(专科)专业目录(2015)》,2015—2017年,全国开办水利类专业的高职院校分别有63所、65所和67所(表1),覆盖北京、山西、内蒙古、宁夏、新疆等26个省(市、区);专业涵盖水文水资源类中水文与水资源工程、水文测报技术和水政水资源管理的3个专业,水利工程与管理类中水利工程、水利水电工程技术、水利水电工程管理、水利水电建筑工程、机电排灌工程技术、港口航道与治河工程和水务管理7个专业,水利水电设备类中水电站动力设备、水电站电气设备、水电站运行与管理和水利机电设备运行与管理4个专业,水土保持与水环境类中水土保持技术和水环境监测与治理2个专业。
 
  参照《中等职业学校专业目录(2010年修订)》,2015—2017年全国年开办水利类专业中职学校有90所、94所和82所(表2),覆盖全国北京、河北、山西、宁夏、新疆等24个省(市、区);专业涵盖了水文与水资源勘测、水电厂机电设备安装与运行、水泵站机电设备安装与运行、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等4个专业。
  各省、市、自治区开设水利类专业的职业学校数和专业数不均衡,如图6所示,职业学校数最多的是云南省、贵州省、四川省,其余都在4所以下;而专业数最多的是河南省、重庆市、四川省、湖南省、湖北省,其余都在7个以下。

 
  (一)高职院校水利类专业设置及招生就业情况
 
  对照表3,2017年全国67所高职院校开设水文与水资源工程、水利工程、水电站动力设备、水土保持技术等16个专业;其中,开设水利工程、水利水电建筑工程专业的院校超过30所;开设水文与水资源工程、水利水电工程技术、水利水电工程管理、水土保持技术等4个专业的院校超过10所;水文测报技术、机电排灌工程技术、港口航道与治河工程、水电站电气设备等4个专业开设的院校少于3所。
  高职水利类专业招生数、在校生数整体平稳。对照表4,全国高职校水利类专业2015—2017年招生数均在1.2万人以上,在校生数均3.9万人左右,整体平稳。
  高职院校水利类专业毕业生数、对口率稳中有升,就业率略有波动。对照表3,被调查高职校水利类专业2015—2017年毕业生数年均9 000人,就业率在96%上下,对口率在72%左右。
 
  高职院校数目和专业点数分布存在南北区域差异。对照表2,2017年67所高职水利院校,南方43所,北方24所;专业点共118个,南方72个,北方46个。南北方高职水利院校数目和专业点数南方多,北方少。
 
  水利类各专业彼此间有所差异。水文与水资源工程、水利工程、水利水电工程管理等专业每年毕业生数基本稳定,水政水资源管理、水利水电建筑工程、水土保持技术等专业每年毕业生数逐步上升,学生就业率、对口率较为稳定;水务管理、水电站运行与管理等专业对口率较低。
 
  以水资源大省四川省7所高职院校为例,2015—2017年期间,水利水电建筑工程专业开设率为71.4%;其次为水利水电工程技术专业开设率为42.8%,水利工程专业开设率为28.6%;开设最低为水文与水资源工程、水政水资源管理、水利水电工程管理、水电站动力设备、水土保持技术等5个专业,仅为14.3%。如,水利水电建筑工程专业2015—2017年招生数连年下降,分别为483人、338人、280人;水利水电工程技术专业2015年招生数连年上升,分别为186人、196人、234人;水利工程专业2015—2016年招生数先升后降,分别为129人、157人、108人;而水文与水资源工程、水政水资源管理、水利水电工程管理、水电站动力设备、水土保持技术等5个专业每年的招生人数不足百人,尤其是水文测报技术专业近三年都没有招生。再对比就业情况,水利水电建筑工程专业2015—2017年就业率依次为95.2%、96.8%、95.8%;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业连续两年无一毕业生,很明显,四川省水利类各专业间招生、就业存在显著差异。
 
  (二)中职校水利类专业设置与招生就业情况
 
  2017年,全国82所中职校中,共开设水文与水资源勘测、水电厂机电设备安装与运行、水泵站机电设备安装与运行、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等4个专业。其中,开设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专业每年有80所以上;水电厂机电设备安装与运行专业每年开设院校数近10所;水文与水资源勘测专业每年开设院校数少于5所;水泵站机电设备安装与运行专业每年开设院校数少于2所。见表5所示。
  中职水利类专业招生数、在校生数逐年下降。全国中职校水利类专业2015—2017年招生数从5209人下降到3582人,在校生数从16281人下降到12133人。主要原因是由于受江西、云南、贵州、吉林水利中职学校升格为高职院校影响较大。其中,水泵站机电设备安装与运行专业在2016年、2017年连续2年未招生,水文与水资源勘测专业在2017年未招生。
 
  中职校水利类专业毕业生数逐年下降,就业率和专业对口率基本稳定。调研发现(表6),中职校水利类4个专业2015—2017年毕业生数从4372人下降到2791人,就业率基本在97%左右,对口率在76%左右,维持在较高水平,说明中职毕业生具有很强的就业竞争力,专业设置符合区域经济和水利行业发展的需求。
  中职院校数目和专业点数分布存在南北区域差异。对照表2,2017年82所中职水利院校,南方58所,北方24所;专业点共33个,南方17个,北方16个。所以南北方中职水利院校数目南方多,北方少,而专业点数南北持平。
 
  以甘肃省水利水电学校为例,2015—2017年间开设水电厂机电设备安装与运行、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等两个水利类专业,面向全省招生,水电厂机电设备安装与运行专业每年招生稳定在30人左右,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专业每年招生在250人以上。2015—2016年,水电厂机电设备安装与运行专业就业率分别是90.5%和100.0%,专业对口率分别是71.6%和68.0%,主要就业岗位是水电站及水泵站的机电设备运行、安装、调试、检修、管理等工作岗位。2015—2017年,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专业就业率分别是90.0%、97.8%和94.8%,专业对口率分别是66.4%、64.4%和67.5%,主要就业岗位是水利工程施工和监理企业的施工员、安全员、质量员、资料员、材料员、监理员等工作岗位。
 
三、水利行业技术技能人才供求与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匹配分析
 
  (一)水利行业技术技能人才需求与职业院校专业设置匹配分析
 
  1.人才培养规模总体稳定,但还不能满足水利行业发展的需要
 
  根据调研数据显示,2015—2017年,全国高职院校水利类专业招生数和在校生数整体平稳稍有增长;而中职水利类专业招生数和在校生数明显呈逐年下降趋势,具体如图7。
  通过对水利行业企业人才结构调研发现,技术技能型人才占比81.2%,是单位主要组成部分,其中水利类专业人员占到了47%左右;另外,水利行业企业未来3年职业岗位变化分析结果表明,未来主要需求岗位更多的是集中在施工和技术管理岗位上,且集中在高职学历上面,是大中型企业需求主要来源。其中,施工技术岗位占到45.8%,技术管理岗位占28.7%,两者占比达74.5%,占主导地位。可见,水利类专业技术技能人才不论现在和未来,都是支撑水利行业、企业健康发展的重要力量。
 
  根据调研数据显示,未来3年计划招聘高职毕业生总量为33272人,计划招聘中职毕业生总量为14002人。未来3年,每年计划招聘高职、中职毕业生总量均值约为15000人左右。同时根据全国水利系统数据,预测未来3年因退休等因素自然减员人数约为12000人/年,未来3年,预计水利行业、企业对技术技能型人才需求总数约为27000人/年。
 
  根据对全国28个省(市、区)67所高职校水利类专业和82所中职校在2015—2017年间的招生数和在校生数调研数据统计分析,预计未来3年高职和中职毕业生人数为17000人左右/年,与水利行业未来3年对技术技能型人才需求量27000人左右/年相比,缺口达10000人左右/年。这说明未来3年高职和中职的在校生规模还不能满足水利行业、企业需求,因此,还需要适当加大对高职和中职水利类专业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规模,特别是高职人才培养规模。
 
  2.水利类各专业人才需求与各专业招生人数不完全匹配
 
  根据调研数据,在选取的116家代表性企业中,未来3年高职水利专业毕业生需求情况是:毕业生共需9898人,其中水利工程与管理类需求人数最多,为8546人(86.34%),需求较少的有水文水资源类550人(5.56%)、水利水电设备类516人(5.21%)、水土保持与水环境类286人(2.89%)。需求最多的前4位专业分别是水利工程、水利水电工程管理、水利水电工程技术、水利水电建筑工程,合计需求学生数量占水利类需求学生数量的78.8%。
 
  从招生看,如图8所示,2015—2017年全国招生专业学生数量占比前4位的分别是水利水电建筑工程、水利工程、水利水电工程管理、水利水电工程技术,合计招生学生数量占总水利类招生学生数量的87.3%。从不同专业人才需求与招生情况对比发现,目前水利类不同专业人才需求与各专业招生人数不完全匹配。
  具体来看,水利水电建筑工程的招生数为所有水利类专业中第一名,所占比例高达36.9%,远远超过了其他专业,但该专业在未来3年人才需求比例,只占到了12.53%,这将会导致水利水电建筑工程专业的学生在3年后的就业中面临较大的压力。水利工程专业的招生数和未来人才需求占比中匹配度较好,均为27%左右。水利水电工程管理专业未来三年人才需求占比为25.49%,但该专业的招生数占比只有12.5%,这将导致学生在毕业时会发生供不应求的现象。
 
  3.水利类专业布局与各省水利工程建设布局结构不相适应
 
  根据调研数据,2015—2017年,在全国范围开办水利类专业的高职院校分别有63、65和67所,覆盖26个省(市、区),涵盖水利大类全部16个专业。2015—2017年开办水利类专业中职学校有90、94和82所,覆盖24个省(市、区),涵盖4个专业。
 
  虽然中高职水利类专业覆盖了20余省(市、区),但与各省(市、区)水利工程发展情况却不匹配。2016年,全国高职水利类专业点数最多的是河南省,共有水利类专业10个,但是水利工程施工项目数中最多的是云南省,施工项目总数达2 676个;水利工程项目总投资最多的省份是浙江省,总投资达到2581.5亿元,如图9、图10所示。

  水利类专业点数与水利工程施工项目数或总投资适应较好的有辽宁、山东、黑龙江、广西、贵州、内蒙古等地区;但二者布局结构不适应的有河南、重庆、广东、四川、云南、浙江、新疆等地区。布局结构不适应又分两种情况:一是高职专业点数量多但水利工程数量少、项目总投资少,如河南省;一是高职专业点数量少但水利工程数量多或项目投资多,如云南省、浙江省。
 
  (二)水利行业技术技能人才需求与职业院校人才培养质量匹配分析
 
  1.人才培养质量整体满意度较高,职业素养和实践能力有待提高
 
  根据对2015—2017年中高职院校水利类专业毕业生就业情况调查(图11),高职院校水利类专业毕业生就业率均在95%以上,对口率在71%以上;中职校水利类专业毕业生就业率在96%以上,对口率在76%以上,较高的就业率和专业对口率说明全国水利职业教育水利类专业办学水平、人才培养质量与水利行业、企业需求基本匹配,得到社会广泛认同。
  但实地调研发现,水利行业、企业对全国水利职业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核心能力和职业素养有不满意的地方,主要表现为,一是毕业生吃苦耐劳、敬业精神不足,团队合作能力欠缺,缺乏创新创业能力和社会责任担当能力;二是毕业生了解水利行业法规不充分、计算能力弱、写作水平差,动手实践能力不强,独立完成岗位工作能力不够等方面。
 
  水利行业企业真正所需的是可以直接上岗的技术技能人才,不经过长时间的培训就可以“零距离上岗”,对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的实践性和应用性要求极高,这就给水利职业院校的人才培养工作带来了不可避免的挑战。
 
  2.人才培养目标与行业人才需求层次匹配度较高
 
  全国多数职业院校都通过一系列的举措科学合理设计人才培养目标,根据产业发展需求,合理设置专业,并动态调整专业定位与内涵,满足行业企业人才需求。一是根据市场需求的变化,不断调整专业设置。基本上每年都会调整或新开办专业;二是根据专业目录的变更,实时合并专业设置名称;三是紧跟国家“一带一路”倡议,调整专业设置提高其国际化能力;四是构建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使专业建设紧跟行业和社会的需求,通过常态化的调研举措,优化人才方案,提高专业的适应力;五是建立专业动态调整和预警机制,强化专业的生命力;六是突出特色,围绕水工专业建设水工专业群,增强社会的适应力。
 
  通过这些举措,全国水利职业院校按照突出特色,丰富人才技能类别的思路,围绕水工专业建设水工专业群,开办有施工、试验检测、监理、造价、安全、城市水利、水利工程、生态修复、港航、水电站动力设备等专业和方向,每个专业都有其侧重点,专业群为提高变通性和社会的需求契合度,采取大专业多方向的举措,专业基础课相同,专业核心课各自强化,前三学期课程设置相同,到第四学期根据用人的需要适时调整专业人数,再强化专业核心能力,有效提升学生社会适应力,满足用人单位的需要。
 
  3.课程设置与岗位群的要求基本相符,但课程适时调整和更新不够
 
  根据对全国水利行业单位技术技能人才职业能力状况以及对全国职业院校水利类专业核心课程设置需求的调查和分析,结果表明,目前,全国水利职业教育水利类专业课程设置基本满足了岗位群的要求。无论是毕业生或是企业,他们评价专业核心课程“需要”和“非常需要”的比例都保持在80%以上,对专业核心课程设置的认同度很高。
 
  但是,在调研中也发现部分院校在专业设置和课程内容选择上仍然存在问题,一是我国水利产业结构调整带动现有职业结构和劳动岗位内容发生了较大变化,且这种变化随着社会发展不断更新调整,具有不确定性。这就对水利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尤其课程设置和课程内容建设提出了新挑战;二是部分水利职业院校对水利行业、企业缺乏深入调查,没有对典型工作岗位的工作任务要求做深入分析,课程内容滞后于专业技术发展,更新慢,课程内容学科体系特征依然明显,很难反映市场对新技术的要求;三是水利行业岗位及技能不断变化,根据调研,针对水利企业新增设水环境治理、BIM(建筑信息模型)工程、库区管理等岗位培养学生新知识和技能,以及随着无人机、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在行业的深度应用,水利行业应用,促使水利行业领域的知识体系、职业技能、新标准、新规范在不断发生变化,而目前职业院校专业设置和课程内容尚没能及时回应行业新要求。
 
  4.毕业生就业满意度较高,但仍需进一步提高职业能力
 
  通过对毕业生、水利行业用人单位的调查数据分析,用人单位对水利类专业人才培养的职业素养和核心能力评价认可度较高。如2015—2017年水利水电工程技术专业的平均就业率为94.3%,水利水电建筑工程、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两个专业的平均就业率分别达到92.3%、97%以上,专业平均就业率均达到97%以上,就业单位专业平均对口率分别达到75%以上、73%以上,对职业素养评价为“强”和“较强”的比例分别在91.8%、88.1%以上;对核心能力等方面评价为“强”和“较强”的比例分别在90.8%、85.9%以上,水利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质量基本能达到水利行业企业的用人标准,说明水利工程与管理类专业的培养目标符合水利行业人才发展需求。
 
  但是从企业角度看,职业院校毕业生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毕业生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有待加强,一定比例学生学习能力不足,基础知识不扎实,自身的知识储备不足,导致创新能力受限,且学生对创新重要性认识不足,没有意识到创新能力培养和自身职业生涯关系密切。
 
四、我国职业院校水利类专业设置的指导意见与政策建议
 
  为加快构建与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相适应的水安全保障体系,不断推进水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利企业人员结构发生重大改变,技术技能型、管理型等缺口比较大。这对高职、中职院校的水利类专业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及时优化调整专业布局,提高专业设置与产业结构的匹配度,培养大批创新创业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水利类技术技能人才,是推动职业院校水利专业改革的重要内容。
 
  1.构建科学合理的水利职业教育体系
 
  对接水利行业发展新形势,满足技术变革和新业务发展需求,一是构建水利类专业“中职→高职→本科层次职业教育→研究生层次职业教育”的完整职业教育体系,打通从生产、服务一线的水利水电业技术技能人才到复合型人才、创新型人才的培养“立交桥”,建立科学、合理的现代水利人才队伍结构。二是统筹协调中等、高等水利职业教育发展,以课程衔接体系为重点,促进培养目标、专业设置、行业指导、集团化办学等领域相衔接,切实增强人才培养的针对性、系统性和多样化。三是推动水利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继续教育相互沟通,实行全日制教育与非全日制教育并重。
 
  2.扩大水利类专业人才培养规模,优化专业布局结构
 
  一是根据水利行业未来技术技能人才需求每年约1万人的缺口,应适当加大中高职院校水利类专业人才培养规模,尤其是高职层次规模,支持西北地区增设水利类高职院校;二是根据水利企业对不同岗位类型人才需求的比重,合理扩大水利工程、水利水电工程管理、水利水电工程技术、水利水电建筑工程等专业招生人数;三是优化全国水利类专业布局结构,对于供求不相适应的浙江、河南、重庆、四川、新疆等地区,若供小于求,应增加招生人数,扩大培养规模,反之,应缩小培养规模。
 
  3.坚持立德树人,把培养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高度融合
 
  一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细化为水利职业院校学生核心素养体系和质量标准,着力提高学生服务国家与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二是把“忠诚、干净、担当、科学、求实、创新”新时代水利行业精神融入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在全行业培育“执着专注、作风严谨、精益求精、敬业守信、推陈出新”的水利工匠精神;三是弘扬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时代风尚,培养学生敬业精神,协作能力、创新创业能力和社会责任感,增强学生职业自豪感和自信心,为学生健康成长和终身发展打下扎实基础。
 
  4.加强校企合作,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一是深化教产融合,把握行业发展动态,使专业建设紧跟行业和社会的需求,通过常态化的调研举措,提高专业的适应力;二是加强校企合作,水利职业院校应不断创新订单培养、现代学徒制培养等人才培养模式,加强学生专业理论知识与实践结合的培养力度,加强“双师型”教师团队建设;三是了解职业岗位新要求,及时对专业课程做出调整和更新,提高教学内容与工作岗位契合度,有效提升毕业生的就业能力。如针对水利企业新增加的水环境治理、BIM(建筑信息模型)工程、库区管理等岗位需求,可增设水信息技术、水环境治理、BIM(建筑信息模型)应用技术等相关课程内容,加大复合型人才培养力度。
 
  5.健全专业评价机制,提升专业建设水平
 
  一是构建以职业能力为核心的质量评价标准。专业核心课程质量评价对接国内外水利水电行业职业技能标准,及时更新水利类专业技术技能规范,提高专业设置与水利水电产业同步发展的精准性;二是建立水利类专业设置信息发布平台和动态调整预警机制。通过实施卓越院校建设项目,发挥利益相关方在健全水利行业人才需求预警机制、人才规格标准以及专业设置改革机制等方面的指导作用;三是引入第三方评价机制,将毕业生对口就业率、就业稳定率、社会服务贡献率、学生持续发展能力以及职业院校对区域产业经济发展的服务贡献能力等作为水利专业质量诊断的核心指标,凝练优势水利类专业特色。
 
  6.加强政策保障,激励学生报考和稳定就业
 
  为缓解水利行业人才短缺问题,引导学生报考水利专业,培养“留得住、用得上”的技术技能型人才,应增加政策支持力度:一是对职业院校水利类学生考虑采取部分或者全部减免学费的政策;二是出台相应的政策,适当提高人员待遇;三完善职业教育体系,打通升学通道,满足职业院校水利类毕业生继续教育和职业发展需求。
 
  本文摘自《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0年第5期,如有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