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强调,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把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贯通大中小学各学段,贯穿家庭、学校、社会各方面,积极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劳动教育模式,创新体制机制,注重教育实效,实现知行合一,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强调,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把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贯通大中小学各学段,贯穿家庭、学校、社会各方面,积极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劳动教育模式,创新体制机制,注重教育实效,实现知行合一,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意见》以建构新时代劳动教育体系为经,以提升劳动教育保障能力为纬,形成了中国特色劳动教育模式的四梁八柱,为职业院校发挥职能与特色开展劳动教育提供了基本遵循。经过多年的探索与实践,我校《“4E”导航 生涯发展—构建普职融通教学体系的探索与实践》获得2018年职业教育全国教学成果二等奖,在此成果中,我校已开发了部分劳动教育课程。2019年我校《以普职融通教学为载体构建创造性劳动教育教学体系的研究》入选新一轮教学成果培育项目,我们结合课题研究,做了以下工作。
〔一〕纳入人才培养方案,整体优化课程设置
开发《日常生活劳动技术及创新》课程,适应学生的年龄特点和个性差异,采用阶梯式方法,教育学生自己事情自己做,家里事情帮着做,提高家庭劳动效率。加强课程融合,结合初、高中物理、化学、生物等学科教学及中职学校专业课程开发《服务性劳动与创新创业》、《生产劳动与创新创业》等项目化阶梯递进式课程,让中小学生掌握劳动技能,养成劳动习惯,学会劳动保护,提高动手能力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中职学生中将《日常生活劳动技术及创新》《服务性劳动与创新创业》《生产劳动与创新创业》列为限定选修课,给予学分,纳入毕业要求,让中职学生掌握跨专业劳动技能,培养创新创业意识与能力。
〔二〕根据教育目标,创新教育内容要求
以普职融通教学为载体,加强对中小学生创造性劳动观念的教育,同时,促进职业学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构建“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强体、以劳育美、以劳创新”的职业学校创造性劳动教学体系。为青少年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最终确立普、职两种类型教育相互融通、共羸共享的劳动教育教学体系。通过劳动教育和初步的职业体验让学生们了解这个世界上存在哪些职业以及这些职业的相关要求是什么,并让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步发现和培养自己的职业兴趣,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念,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能够不断评估自身能力与职业能力要求的契合度,从而选择适合自身兴趣与能力的教育类型及专业方向和发展路径。在普、职两类学校中开展劳动教育,让青少年清醒地认识到,劳动是创造物质世界和人类历史的根本动力,创造性劳动是一种积极的生存方式。
〔三〕发挥主导作用,承担主体责任
在实施劳动教育过程中,我们着重引导学生形成马克思主义劳动观,系统学习掌握必要的劳动技能。一是用好已建成的普职融通课程约课平台,与中小学校联合,结合研学旅行、团日队日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进行教学组织。二是利用节假日向社会开放,青少年学生通过约课平台自选项目和学习时间进行教学组织。三是将职教活动周、社区教育活动周作为中职学生劳动教育及社会实践周,将劳动教育列为限定选修课,给予学分,纳入毕业要求。四是采取线上线下联动、教学资源共研共享方式,助力普、职两种类型学校校本劳动教育课程的开展。采取普、学生交叉融合方式进行学习团队组织,将中职学生的技能之长与普通中学学生的学科知识之长有机融合、取长补短。
〔四〕多渠道拓展实践场所,满足多样化劳动实践需求
学校着力建立健全开放共享机制,按照特色鲜明、功能完备、路径明晰的总体要求完成区域性普职融通创造性劳动教育基地建设。以真实的工作场景、先进的设备、浓厚的文化气息、系统的劳动和职业体验为特色,让学生在真实的劳动及职业化体验平台上,从对“自我”的认识转化为对“劳动与职业”的认识,形成健全人格和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
〔五〕多举措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建立专兼结合教师团队
普、职、企、研、家、社协同,组建创造性劳动教育教学联合体,普、职、企、研发挥各自在学科教学、技能训练、前沿技术与装备、理论研究方面的优势,共研、共建、共用、共享、共赢,形成优质课程资源保障和师资团队资源保障。密切家校联系,转变家长对孩子参与劳动的观念,让家长成为孩子家务劳动的指导者和协助者,将社区和家长中的劳动模范、能工巧匠吸收到教学团队,形成教育合力。
注:此为天津市教学成果培育项目《以普职融通教学为载体构建创造性劳动教育教学体系的研究》阶段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