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匠精神”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大禹治水”到“班墨精神”,再到新时代的胡双线、南仁东等大国工匠无不都将工匠精神体现的淋漓尽致。2017年,李克强总理在政府报告中阐释了“工匠精神”的内涵和重要性,此后各行业均将“工匠精神”作为发展促进自身发展的“软实力”。职业院校担负着培养高级技术人才的重担,因此,作为职业院校需将“工匠精神”作为劳动教育的重要内容,这样才能体现劳动教育的针对性。
“工匠精神”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大禹治水”到“班墨精神”,再到新时代的胡双线、南仁东等大国工匠无不都将工匠精神体现的淋漓尽致。2017年,李克强总理在政府报告中阐释了“工匠精神”的内涵和重要性,此后各行业均将“工匠精神”作为发展促进自身发展的“软实力”。职业院校担负着培养高级技术人才的重担,因此,作为职业院校需将“工匠精神”作为劳动教育的重要内容,这样才能体现劳动教育的针对性。
一般情况下,“工匠精神”融入劳动教育课程体系多以技能大师的实操课程为主。毋庸置疑,这一方式确实能体现“工匠精神”融入劳动教育的需要。但是,从教学效度的角度来看,同学们仅是从感官上对“工匠精神”形成认知,还未上升为理性层面,更不能成为激励同学们践行“工匠精神”的主观能动性。因此,要转变这一境遇,需对“工匠精神”融入劳动教育课程体系进行系统的设计。
第一,“工匠精神”融入劳动理论教学。众所周知,理论是实践的先导,理论对实践具有能动的反作用。为此,需提升同学们对“工匠精神”的认知为理论先在。首先,在劳动理论教学中引入中西方“工匠精神”的不同阐述,在比较中激发同学们对“工匠精神”的理解。其次,教师需对“工匠精神”的基本内涵、意义、作用、体现等内容进行深入的讲解,以此来加深同学们对“工匠精神”的认识。最后,为了增强对“工匠精神”理论讲解的生动性,教师可以引入相关的国内外案例加以佐证,进一步加强同学们对“工匠精神”的感悟。
第二,聘请本地区内的“工匠”、技能大师、非遗传人等来校做报告,使同学们能够在同这些“匠人”的亲密接触中去体悟“工匠精神”的真正意涵。在报告中,这些不同行业的“匠人”通过自身的亲历向同学们展示了什么是“工匠精神”、如何做到“工匠精神”、为什么要做到“工匠精神”、坚持“工匠精神”的意义等一系列问题,使得同学们能够在与他们的互动中去发现“工匠精神”对于技能学习、职业发展的重要性。相比于理论教学而言,这种报告的形式更能提升同学们学习的兴趣。因为,报告人通过自身的经历建立了新的学习语境,而这一语境中所蕴含的实践经验正是理论教学无法体现的。
第三,开展技能比赛活动,以赛促学、以赛促练、以赛促进。技能比赛是对同学们学习状况的测试,也是检验同学们理论联系实际能力的重要举措。在比赛中,同学们会不断发现自身的问题,并通过比赛来发现解决问题的办法。需要指出的是,在比赛中同学们才能体会到“工匠精神”中苏蕴含的严谨、求实、精益求精的道理,才能领悟“工匠精神”对于技术人员的重要性,也才能为成为大国工匠打下坚实的基础。确切来说,通过技能比赛的形式可以使得同学们对“工匠精神”理论的理解得到升华。
总之,“工匠精神”融入劳动教育课程体系是一项系统的工程,需要各校结合自身实际来开展。其中,“工匠精神”的理论阐述、“工匠精神”报告会、技能大赛这三种形式是加深同学们对“工匠精神”理解,提升同学们践行“工匠精神”能力的必要之举和可行性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