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近期获悉,教育部和山东省共同出台《关于整省推进 提质培优 建设职业教育创新发展高地的意见》,以山东为样板,部省共建职业教育创新发展高地,通过整省推进、提质培优、增值赋能,率先建立同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密切对接、与加快教育现代化要求整体契合的新时代中国特色职业教育制度和模式,必将为新时代伟大变革赋能,给全社会带来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具有重要的历史和现实意义。
作者简介
李明月(1974-),男,硕士,副教授,山东沾化人,滨州职业学院软件工程学院院长,主要研究方向为职业技术教育、旅游管理。
2019年初,国务院出台《国家职业教育改革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将职业教育类型特征贯穿改革全过程,推动职业教育实现“三个转变”,探索形成新时代中国特色职业教育制度和模式。如何将党和国家关于“把职业教育摆在教育改革创新和经济社会发展更加突出的位置”的指示落到实处,推动《方案》各项政策集中破题,促进《方案》各项举措落地实施,实现“职业教育要下一盘大棋”“打一场翻身仗”的目标,成为迫切解决的现实问题。为此,教育部和山东省共同出台《关于整省推进 提质培优 建设职业教育创新发展高地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以山东省为试验区和改革样板,以先行先试、率先突破为路径,建设职教创新发展高地,以点带面示范带动全面改革,实现整体突破。
《意见》提出,“支持山东以提质培优、增值赋能为主线,通过整省推进率先建立同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密切对接、与加快教育现代化要求整体契合的新时代中国特色职业教育制度和模式”。赋能作为一个新概念,被广泛应用于心理学、管理学、社会工作和教育界等专业领域,是指“通过改变外部环境给予他人正能量”,或者“为谁或某个主体赋予某种能力和能量”。从赋能理念视角看,与经济社会最紧密、基于类型特征、处于教育综合改革前沿的职业教育正在为新时代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的能量和活力。教育部列出了9项开创性政策清单,支持山东先行先试,建设职教创新高地,率先构建起新时代中国特色职业教育制度和模式,显示了重要的历史和现实意义,必将为新时代变革、经济转型升级、教育综合改革、受教育者和教师、国际职业教育体系赋能,对全社会产生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一、开创性的政策制度设计为新时代社会变革、增强民生福祉赋能
进入新时代,我国面临着深层次的、根本性的伟大变革。职业教育作为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重要一环,承担着构建新时代中国特色职业教育制度和模式,开创职业教育新发展的战略改革任务。为此,《意见》在贯彻落实《方案》的基础上,通过全面落实“高度重视、加快发展”的总要求、创新各层次各类型职业教育模式等7项举措,从根本上解决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不健全、吸引力不强等问题,推动山东按照类型教育和技术技能人才成长规律,进一步明确各层次职业教育的定位,建立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并重、纵向贯通和横向融通并行的中国特色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这是职业教育强化类型特征的关键步骤,是教育领域和职业教育领域的重大历史性变革,必将为新时代伟大变革、发展战略实施、增进民生福祉赋能。
1.为新时代伟大变革赋能。新时代面临新要求,新矛盾促使新变革。党的十九大报告要求,“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要求,“加快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职业教育承担新时代伟大变革的重要历史任务,肩负着支撑经济转型升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职责,迫切需要在典型区域、重点领域、关键环节上实现突破。选择山东省作为全国样板和标杆,在构建职业教育体系、深化产教融合等方面,通过整省推进、先行先试,必将激发全国推进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活力,从而推动职业教育各项改革举措落到实处,形成推动教育变革和社会变革的巨大合力,对于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产生重要的促进作用。
2.为国家和区域发展战略实施赋能。十八大以来,国家大力实施供给侧结构改革、科技创新驱动战略、脱贫攻坚战、乡村振兴战略等国家战略,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着力加快建设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山东省也在积极建设国家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和自由贸易试验区,奋力实现“走在前列、全面开创”的目标。职业教育作为与经济社会发展联系最紧密、与就业和民生关系最直接的教育类型,通过推动《意见》落地实施,着力建设山东职业教育创新发展高地,全面完善中国特色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必将示范带动全国职业教育改革发展,为全社会培养更多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的劳动大军,为系列战略实施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赋能。
3.为增进民生福祉赋能。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习近平就加快职业教育发展的批示指出,“要着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努力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努力让每个人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在《意见》中,教育部列出了举办职教本科专业点,建设1-2所职业技术师范大学,“双高计划”院校、职教本科与应用型本科联合培养职教本科生等9项开创性的政策清单,支持山东先行先试。这些政策红利既可培养培训大批拥有较强生产技能和服务技能的人才进入现代产业和先进企业,又可使更多的人接受职业高等教育,促进教育公平和人人成才,实现高质量就业,必将创造更多民生福祉,增强人民幸福感和获得感,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美好生活需要。
二、系统性的产教深度融合为经济转型升级、新旧动能转换赋能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既是职业教育的外在显性表征,也是职业教育的内在发展要求。《意见》将产教深度融合、校企紧密合作作为改革主线,聚焦解决产教合而不深、行业企业兴办职业教育内生动力不足的问题,系统推动山东职业教育与新旧动能十大产业对接,为产业转型升级、企业自身成长、培育新动能赋能,实现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四链贯通”,必将为经济转型升级、形成产业新动能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1.为产业转型升级赋能。产业转型升级离不开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支持。为缓解新旧动能转换“十强”产业高层次人才短缺问题,《意见》允许探索新型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路径,加强高层次人才培养,“支持山东完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全面加强新旧动能转换‘十强’产业相关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构建以产学研用结合为途径的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支持‘双高’计划院校、职业教育本科院校与具有硕士学位授予权的应用型本科高校联合培养职业教育本科生、专业硕士”。要求“分区域、分行业制定专业布局规划,重点建设新兴产业相关专业,着力升级改造传统产业相关专业,扶持涉农专业”,以适应新旧动能转换产业群布局需要。
2.为企业自身成长赋能。纵观发达国家职业教育发展史,企业参与职业教育并成为办学主体,既是企业自身成长的内在要求,也是承担社会责任的重要表现。《意见》率先在全国出台专门政策,采取创新性举措,积极打造产教深度融合的校企命运共同体。一是要求出台鼓励企业参与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专门政策,支持有条件的在鲁中央企业和省属国有企业继续办好做强职业院校。二是要求出台指导意见,鼓励支持社会力量通过独资、合资、合作等形式举办或参与举办职业院校;鼓励支持企业与学校合作办专业、办二级学院、组建职业教育集团。三是支持举办职业教育的企业通过PPP模式、融资贷款、土地置换等途径,拓宽筹资渠道。四是在山东落地实施产教融合型企业认证制度。“建立省级产教融合型企业认证制度,落实‘金融+财政+土地+信用’组合式激励政策”,“对纳入产教融合型企业建设培育范围的试点企业,兴办职业教育的投资符合规定的,可按投资额的30%比例,抵免该企业当年应缴教育费附加和地方教育附加”。这些重大利好政策可从根本上解决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积极性不足的问题,既可推动企业参与职教办学,为自身培养高素质员工,又可为企业减负让利,获得财政、税收、信贷支持,必将促进企业快速成长。
3.为区域培育经济新动能赋能。高职学校开展技术技能积累和社会服务,服务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的技术研发和产品升级,是高职学校彰显社会责任、发挥自身职能的集中体现,也是区域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需求。产教融合示范区是促进人才培养供给侧和产业需求侧结构要素全方位融合的重要载体。《意见》要求,“以产教融合示范区(园)为平台,推动区域形成兼具人才培养、生产服务、技术研发、文化传承、科学研究等功能的校企命运共同体”;“每个设区市至少建设一个共享性的大型智能(仿真)实习实训基地,将基地建设成为区域产业转型升级的技术高地和面向中小微企业的技术服务中心”。国家支持5个左右城市、30所左右高职院校、150所左右中职学校和部分职教集团、1000家左右企业积极参与国家职业教育产教融合试点。建设30个示范性职教集团、100个产教融合实训基地。以产教融合示范区、共享性实习实训基地、职教集团为载体,推动校企资源对接融合、优势互补,以人才供给、科技创新促进产业链向高端延伸,必然培育和创造更多的产业发展新动能。
三、根本性的改革发展举措为教育综合改革和职业教育类型建设赋能
职业教育领域改革作为国家基础性、根本性改革,关系广大人民群众切身利益、民生福祉。《意见》聚焦职业教育领域深层次矛盾,从根本上解决技术技能人才成长“立交桥”不畅通问题,彻底打破高等职业教育即专科层次教育的政策障碍,切实打通“断头路”、突破“天花板”,全力推动管理体制机制、高中阶段改革、职教教育体系、职教高考制度等关键领域改革,必将为教育领域和职业教育领域改革发展赋能。
1.实现普职融通,深化高考制度改革,为教育领域改革赋能。推动普职融通的关键环节在于高中阶段改革,根本在于要建立并贯通不同类型学生的发展通道。《意见》紧紧扭住高中阶段改革和职教高考制度两个关键点,提出了系列创新性举措。一是要求协同推进高中阶段教育改革,探索举办文理高中等六类高中,为不同智能的学生提供不同课程,着力培养学生个性发展能力。二是推动职业教育考试招生改革,要求“制订职业教育考试招生改革实施方案,完善‘文化素质+职业技能’考试招生办法,为学生依照兴趣和禀赋多样化选择、多路径成才搭建成长渠道、提供多次机会”,“按照有别于普通高考、能满足培养需求的原则调整文化素质考试内容,进一步提高职业技能考试成绩在录取中所占权重,原则上不低于50%”。这些举措根本在于适应职教学生特点改革考试内容和评价方式,推动学生实现学历晋升。
2.推动上下贯通,完善职业教育体系,为强化类型特征赋能。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第四次工业革命导致产业岗位更加复杂、更加综合,对技术技能的复合性、精尖化要求更高、更深,必然要求职业教育面向高端产业和产业高端,培养既具有良好的理论素养,又能付诸实践的复合型、创新型高端技术技能人才。因此,基于产业转型升级要求,职业教育必须建立覆盖中职、专科、本科、研究生各层次的人才培养体系。《意见》首次允许“进入‘双高计划’的高职院校的骨干专业试办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双高’计划院校、职业教育本科院校与具有硕士学位授予权的应用型本科高校联合培养职业教育本科生、专业硕士”。这一历史性的举措必将改变“普通教育一轨长、职业教育一轨短”的局面,为建设完善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并重、纵向贯通和横向融通并行的职业教育体系,打造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职业教育奠定坚实基础。
3.强化管理改革,落实自主办学权力,为院校持续发展赋能。深化内部管理体制机制改革,是推动职业教育创新发展的关键,也是激发院校内生发展动力的“牛鼻子”。《意见》以干部制度改革、落实办学自主权、教师绩效工资制度改革为切入点,强力激活职业院校办学活力。一是加强党对职业教育的全面领导。党的领导是职业教育健康发展的根本政治保证,要“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职业教育工作、关于山东工作的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为根本遵循”,“发挥好省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的议事协调职能和职业院校各级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加强职业院校党的建设”。二是推动职业院校领导班子选聘制度改革。“探索公开遴选聘用职业院校领导班子人员,在全省范围内建立公办高职院校领导干部科学的选用、培养、交流、退出机制,让政治家、教育家管好办好职业院校”。三是落实职业院校办学自主权。由学校在限额内自主设立内设机构并报机构编制部门备案,实现自主设置岗位等“四个自主”,“探索由学校自主聘用内设机构干部”。四是推动教师绩效工资制度改革。允许“公办职业院校绩效工资水平最高可达到所在行政区域事业单位绩效工资基准线的5倍”,“学校对外开展技术开发等取得的收入结余,可提取50%以上用于教师劳动报酬,不纳入单位绩效工资总量管理”,必然激发干部教师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对学校以年薪制、协议工资、项目工资等方式引进高层次人才予以倾斜”,为院校“招才引智”奠定了基础。
4.理顺管理体制,改善职教发展环境,为技能人才成长赋能。建立集中统一领导的职业教育管理体制、增强改革发展合力,是建设山东职教创新发展高地的重要保障。《意见》在技职融合发展、提高人才待遇、拓宽发展渠道、优化发展环境、完善投入机制上,采取了系列创新性举措。一是凝聚部省合力,建立部省协调推进机制。建立由中共山东省委书记和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共同担任组长,分管副部长和分管副省长担任副组长,教育部相关司局和中共山东省委、省政府有关部门负责同志为成员的领导小组。二是打破学校类型界限、条块分割的藩篱,完善职业教育管理机制。要求,“以设区市或县(市、区)为单位推进技工学校与其他中等职业学校融合发展”,将符合条件的技师学院、高职院校分别按程序纳入高等职业学校序列、加挂技师学院校牌,建立教育业务统一管理的机制。三是提高技术技能人才待遇。“推荐符合条件的技术技能人才作为党代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团代会代表等的人选”,“遴选山东省突出贡献的技术技能人才和享受省政府技能特殊津贴人员并给予相应奖励或津贴”。四是克服“五唯”顽瘴痼疾,拓宽技术技能人才发展渠道。清理对技术技能人才的歧视政策,完善技术技能人才职称评价机制。五是优化职业教育发展环境。修订《山东省职业教育条例》,建设中国职业教育博物馆和职业体验馆。六是进一步完善经费长效稳定保障机制。探索建立“基本保障+发展专项+绩效奖励”的财政拨款制度;支持学校申报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四、人本性的内涵质量发展为受教育者个性发展和教师职业成长赋能
以人为本、人人成才是职业教育的核心发展理念。《意见》以受教育者为本、以教师为本,聚焦解决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不高的问题,通过落实职业院校“育训并举”法定职责、提升院校办学水平和服务能力、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等举措,深化“三教”改革,广泛推行1+X证书制度,健全质量评价体系,打造高质量的职业教育,为职业教育受教育者个性发展和教师队伍职业成长赋能。
1.为学生成长成才赋能。不断提高办学质量、促进学生成长成才是职业教育以生为本的主要体现。《意见》通过加强高水平院校和专业建设、开发地方特色标准、开展1+X证书制度和资历框架试点等系列举措,赋能学生成长成才。一是加强高水平学校和专业建设。“重点打造10所左右高水平高职学校和50所左右高水平中职学校;在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中,滚动支持山东20所左右高职学校”,“全省重点建设300个左右高水平中职专业(群)、150个左右高水平高职专业(群)”。二是加强标准化建设。“修订开发500个左右具有地方特色的专业教学标准、课程标准、顶岗实习标准、实训基地建设标准”,“实施教学提质升级专项行动”,推动“三教”改革,“建设50所职业教育信息化创新与改革试点校和10个试点市、县(市、区);开发、建设并更新50个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3000门在线开放精品课程”。三是改进职业教育评价机制。“制定应用型本科高校、职业院校评价标准,实行客户评价、同行评价、第三方评价”;推动行业参与职业教育标准制订,对职业院校办学和产教融合效能开展评价。
2.为社会受教育者成长赋能。完善培训体系、开展高质量培训是职业院校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法定职责。《意见》要求,职业院校要充分发挥优质教育教学资源优势,积极参与职业培训。一是落实职业院校育训并举的法定职责。推动职业院校承担更多职业技能提升行动计划任务,助力培养“百万工匠”后备人才;面向退役军人、下岗职工、农民工、残疾人等开展职业教育和培训。二是试点1+X证书制度和资历框架工作。支持山东自主确定适合的职业技能领域,遴选组织具有行业影响力、社会公信力的品牌企业与职业院校联合开发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建设山东省学分银行,开展资历框架制度试点。三是服务脱贫攻坚战和乡村振兴战略,“建设50个技术研发和推广服务中心、50个乡村振兴示范校”。
3.为教师职业发展赋能。“双师型”队伍建设是职业院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保障。《意见》为根本性解决职业院校“想要的进不来、进来的用不上”、“双师型”教师匮乏问题,通过改革教师培养制度和招聘制度,建设职业技术师范大学,拓宽教师培养渠道,实施教师直招,全力推动师资队伍建设。一是推动教师培养培训制度改革。“支持1-2所院校转型为职业技术师范大学,分专业支持一批高水平工科院校举办职业技术师范教育,探索有条件的优质高职院校转设为职业技术师范大学或开办职业技术师范本科专业”,“探索从具有3年以上企业工作经历并具有本科以上学历的人员中招收教育硕士,定向培养职业教育师资”,“建设10个国家级、40个省级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培训基地,培养500名教学名师”。二是推动教师招聘制度改革。“允许通过直接考察的方式,招聘业界优秀人才担任专任教师”,“推动企业工程技术人员、高技能人才和职业院校教师双向流动,企业人员到职业院校担任兼职教师纳入其业绩考核评价,职业院校专业教师可在校企合作企业兼职”。三是提升职业教育研究水平。“筹建山东省教育和产业人才研究院”,“为山东省增列职业技术教育学硕士、博士计划,开展职业技术教育学硕士跨校联合培养”,提升职教研究水平。
五、全球性的开放办学视野为国际职业教育体系建设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赋能
国际交流与合作是大学的“第五项职能”。这对于高职学校扎根中国大地办学,提高国际交流合作能力,增强核心竞争力,建设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高职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意见》针对职业教育国际化程度不高的问题,发挥山东沿海开放优势,强化全球性的开放办学视野,扩大和深化职业教育对外开放合作,积极打造职业教育开放办学的高地,为国际职业教育体系建设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赋能。
1.为国际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赋能。新时代中国特色职业教育制度和模式必将为世界职业教育体系提供示范和借鉴。《意见》要求,山东省职业院校积极参与制定职业教育国际标准,为世界职业教育做出山东贡献。要求开发制定世界水平的办学标准,积极参与制订职业教育国际标准,开发国际通用的专业标准和课程体系,推出一批具有国际影响的高质量专业标准、课程标准、教学资源。同时要求,推动山东职业院校在国(境)外建设“鲁班工坊”,借助山东国际交流合作平台,把中国和山东职业教育方案推广出去,把中国和山东的职业教育优势传播出去,为世界职业教育发展提供范例。
2.为职业院校国际化赋能。建设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职业教育是党中央的殷切期望。《意见》要求,研究制定山东省扩大职业教育对外开放指导意见,依托中德、中澳等职业教育交流合作平台,定期举办职业教育国际论坛。依托驻鲁高校、科研院所等,开展职业教育国际交流研究,建设山东职业教育研究高端智库。支持国(境)外高水平应用技术型高校在山东开展合作办学。探索国(境)外知名企业在山东独资办学,鼓励中外合资、外商独资企业在山东举办职业院校。打造国际职业教育品牌,建好青岛中德职业教育基地,总结基地“双元制”试点经验,推广建立中国特色“双元制”模式。
3.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赋能。“一带一路”倡议是国家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职业教育要为“一带一路”战略培养外向型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意见》要求,职业院校要服务企业“走出去”,主动发掘和服务“走出去”企业的需求,培养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的技术技能人才和中国企业海外生产经营需要的本土人才。按照国家部署加快推动职业资格证书、技能等级证书与其他国家和地区互通互认,试点证书培训资源双向交流,促进技术技能人才国际流动,提升技能证书国际化水平。
综上,山东建设职业教育创新发展高地是我国职业教育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事,必将丰富中国特色职业教育的理论和实践,必将奠定新时代中国特色职业教育制度和模式,为世界职业教育体系建设作出重大贡献,必将增强广大人民群众民生福祉,在新时代的伟大变革中为全社会赋能。
参考文献
[1]丁彩云等.赋能及其影响护生赋能的因素研究[J].护理研究,2013(11A)
[2]梁家峰,张洁.坚持改革创新为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赋能[J].中国高等教育,2019(10)
[3]国务院.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Z].2019.02.13
[4]教育部办公厅,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教育部 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整省推进 提质培优 建设职业教育创新发展高地的意见[Z].2020.01
[5]姜大源.学习《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体会[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9(7)
[6]蔡宝来.人工智能赋能课堂革命:实质与理念[J].教育发展研究,2019(2)
[7]董文娟,黄尧.人工智能赋能职业教育:实质、路径与目标[J].现代教育技术,201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