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近期获悉,山东省要建设全国职业教育创新发展高地,教育部、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如何才能更好的打造职教创新发展高地?本网特向知名职教专家孙中升教授约稿,请他谈一谈看法。他认为,现代职业教育作为一种教育类型,要促进其健康发展,推进其高水平发展,就需要建立具有职业教育特色的标准体系,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的高质量需要完善的高水平的教学标准体系。本文聚焦山东省职业教育创新发展高地建设,分析当前职业教育教学标准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提出要完善职业院校教学标准体系建设,确保山东省职业教育创新发展高地的建设。以下发布全文,为飨各位读者朋友,以后将陆续发布约稿。
作者简介
孙中升(1967-),男,硕士,正高级讲师,山东潍坊人,山东省潍坊商业学校,主要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制度政策、教育教学管理、电子商务专业课程建设。
正文
2019年1月24日,国务院发布《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改革方案基于对我国职业教育发展需求和教育综合改革需要的深度判断,提出了未来一个时期我国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时间表和路线图,是中国职业教育由“绿皮车”向“高铁”转型升级的顶层设计,这是在共和国教育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事,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需要,是国家对几十年来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成就的信任和肯定,也是对职业教育强国兴邦的重托。这次改革在明确职业教育作为“类型教育”的前提下,以提高质量为目标,建立从初等职业教育、中等职业教育到高等职业教育本科、硕士、博士上下贯通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教育部与山东省共建中国职业教育创新发展高地,提出新时期职业教育创新发展的“山东方案”,国家方案的关键政策措施率先在山东落地落实,这对山东省职业教育发展来说是一次历史机遇,如何把握这次机遇,不负重托,建成高质量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优质的中等职业教育无疑将起着“定海神针”的关键作用,是大厦基石,成败关键。
一、背景
我国的职业教育发展的历史并不长,大规模举办中等职业教育应该是从改革开放以后,高等职业教育仅仅20年的办学历史。40年来,职业教育为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做出了其他教育类型不可替代的贡献,已经发展成为我国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我国的职业教育一直在负重中前行,曲折中发展。近年来,伴随着中等职业学校招生数量的下滑,“扩大普通高中教育”“取消或减少中等职业教育”声音甚嚣尘上,这些现象,一方面说明社会对职业的偏见仍然根深蒂固,需要从职业教育的价值取向历史地观察。另一方面也说明职业教育还不能“令人满意”,需要从大胆的办学体制创新改革上寻求“良方”,以教育供给侧改革的思维加以变革。近日,教育部与山东省签订协议,共建职业教育创新发展高地,“山东方案”能否纠正对职业教育的社会偏见?
2002年,《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首次提出“保持中等职业教育与普通高中教育的比例大体相当”,从此“普职比大体相当”成为一项重要的职业教育政策制度。十几年来,为了保证职普比“大体相当”的招生比例,各级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尽管下了很大的力气,现实中从来也没有做到过,而且近几年这个比例有越来越失调的趋势,因为这本身是个不确定的“命题”。从长远来看,任何一种教育类型的体量规模仅仅靠行政命令实现,在强烈的群众利益诉求面前往往是乏力的,宣传引导的力量更是微乎其微。我们常常主观地认为,高中阶段家长千方百计选择让孩子上普通高中不选择职业教育是为了面子。其实,面子的背后是对现实的屈从和未来的忧惧,就目前的教育体系来看,普通高中孩子升学空间(也就是潜在的个人发展空间)仍然远大于中等职业教育的升学渠道。
2010年,教育部《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行动计划(2010-2012)》颁布以后,以国家中职示范校为引领的中等职业教育质量工程项目建设,从全国范围内大幅度提高了中等职业教育的办学水平和社会影响力,同时国家相继出台一系列中职学校学生资助政策,特别是中职免学费政策,极大减轻了学生的家庭负担,社会对中等职业教育的认同度大幅度提升,涌现出了一大批办学特色鲜明、办学质量较高的中职学校,职业教育的社会声誉和影响力有了大幅度提升,大部分地区中职学校招生难的问题基本得到解决,但是近年来这些政策红利已经基本消耗完毕。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物质精神生活的水平不断提高,全社会对教育品质的追求在发生质的变化,在基础教育层次,人们对教育的需求已经不满足于“能上学”,而要求“上好学”。父母对子女上学的目的已经从“学习一技之长,能够养家糊口”,上升到孩子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成长潜力,成才立业,将来能有更高品质的生活,城乡生活条件、收入水平的大幅度提升,决定了人们追求高学历的愿望越来越强烈,教育供给侧改革滞后于需求侧变化的问题日益严重,如何从根本上解决中等职业教育乃至整个职业教育吸引力不足的问题,需要从整个教育综合改革的源头上加以考虑。
二、破冰
面向未来,我们应该办什么样的中等职业教育?职业教育既然作为类型教育,就要进行科学严谨的顶层设计,将教育结构、国家需求、产业需求、社会需求、百姓满意综合考虑,从层次、规模、贯通衔接的评价机制等方面系统考虑,统筹兼顾,才能建立一种科学的教育体系,所以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的问题不在它自身,而是来自于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策略乃至教育综合的顶层设计。
从学生和家长的认识来看,在物质需求得到极大满足的今天,人们不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绝大部分家长对孩子的期望更加现实,他们的要求也非常朴素,就是为了让孩子能够接受“大学”教育,而目前的专科高等职业教育在他们的眼里并不是“大学”教育,因为高职毕业生学历仅仅是个“专科”,抛开知识、能力、技术的因素不说,现实中专科以下学历不能参加公务员考试,到了企业薪资水平也“低人一等”,而中职毕业生的上升渠道绝大部分止于“高职”,而与“本科”“硕士”“博士”无缘,个人未来发展空间设立了“天花板”,事实证明,一类有“天花板”的教育是没有市场、不被认同的。“山东方案”提出了近期高等职业教育转型发展的整体设计,通过“省属本科高校转型”“高职院校的骨干专业试办本科”“增加职业教育本科计划、专业硕士和专业博士计划”等一系列具有突破性的举措,建立职业教育人才上升通道,是破冰之举。
目前,我们绝大部分的职业教育理论取向,乃至政策制度设计的假定,往往将中职定位在中等教育中低层次、低水平、低效益的一类“托底”教育,将中职教育的培养对象定位在经过普通高中选拔的“低分生”“后进生”“分流生”。将高职教育定位在高等教育中低层次、低水平的一类教育,将高职教育的培养对象定位在本科院校选拔之后的“落榜生”。新千年以来,近20年的办学实践证明,尽管我们的职业教育已经发展到了较高的水平,但是没有结构优良的生源,要培养高水平的技术技能人才,仍然是非常困难的。只有勇敢打破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层次的天花板,才能吸引更多的优秀学子接受职业教育,真正将职业教育办成一种“类型教育”。
《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将职业教育定位于与普通教育同等重要的教育类型,并且明确“打通职业教育人才培养通道”,围绕这一核心问题,提出了一系列具有前瞻性、创造性政策措施,省部共建山东“职业教育创新发展高地”建设的启动,将率先探索、落实这些举措。不久的将来,相信高等职业教育从专科—本科—硕士,甚至到博士的路途将畅通无阻。虽然有的专家呼吁“高等职业教育需要警惕学历导向,不应过于关注一纸文凭。”但是这种论调已经被证明是腐朽的“体制思维”,与现代职业教育追求高质量发展的改革创新潮流是背道而驰的。我们说,基础不牢,地动山摇。职业教育没有一个让年轻人看到光明未来的发展空间和上升渠道,就没有正确的指挥棒,作为中等职业教育就不会有优质的生源,那么整个职业教育体系就失去了建造高楼大厦的基石。
2019年教育部批准,包括广州科技职业技术学院在内的15所民办高职院校更名“职业大学”,成为民办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试点学校。在教育部给这些民办职业大学的批复函中,嘱托他们承担着“探索职业教育发展新路径,进一步完善职业教育体系,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任,这意味着,职业教育的“天花板”已经被捅开了,我们期待着有更多优质高等职业院校成为这一“重任”的担纲者。
三、升学
中等职业教育作为职业教育这一“类型”的基础性学段,升学这个课题不可回避,“山东方案”将“职教高考”作为一项重要的制度设计提出来。
近年来我国“知识+技能”的职业教育春季高考考试模式已经积累了相当丰富的实践经验,考试组织机制也日臻成熟。但是也出现一些不尽人意的地方,比如有些地区出现了一些以春季高考应试为“主业”的中等职业学校,尤其以职业教育发展薄弱地区严重,这些学校的教育教学组织模式与普通高中几乎没有区别,有的校长不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为何物。有的学校教学管理不按专业按“级部”,一个级部主任负责学校所有专业一个年级的教学。有的学校教学组织没有实训、没有实习。这些现象偏离了职业教育的本质特征,而走向了应试教育。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办学规模的扩大,中职毕业生升学比例的扩大,办什么样的中职教育?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课题。如果像普通高中一样,办成另一种形式的升学教育,对职业教育来说无疑是一种灾难。
自本世纪之初,我国台湾地区开始实现高等职业教育专科向本科层次的升级转型,到2016年已建成92所“技职类院校(职业教育本科)”,一般大学61所,师范9所。全岛高中阶段毕业生本科升学率达到94.5%,包括“高职—专科学校—科技大学及技术学院/大学” 的职业教育体系基本建成,不同层次、不同类型教育自成体系,又相互衔接,使得中职生(台湾称作高职生)与普高生具有同等的升学机会,这些经验值得借鉴。
打通学生的上升通道,建立各层次上下贯通衔接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对职业教育而言是一件巨大的政策红利,也是我国职业技术教育追求高质量、高品质的根本保证。体系的建立,职业教育升学渠道的畅通,将带来中等职业教育包括办学模式、培养目标、课程体系、管理机制、评价模式等方面一系列巨大的挑战,如何建立健康的人才培养体系,避开应试教育的老路,为高等职业教育提供高质量的生源,考试这个指挥棒尤为重要。“山东方案”将继续完善“文化素质+职业技能”考试招生办法,为学生依照兴趣和禀赋多样化选择、多路径成才搭建成长渠道,聚焦山东省重点产业需求设置考试专业,将职业技能考试成绩权重提高到50%以上,为技术技能人才持续学习和发展提供机会。这一制度设计建立在春季高考十几年经验积累和科学论证的基础上,将在实践中得到不断完善。
四、定位
职业教育作为“类型教育”已经明确,体系建设的框架也已经清晰,历史和现实的各方面因素决定,在我国正在形成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中,中等职业教育应当定位在基础职业教育,其基础性作用将日益突出并强大起来。
一是中职的基础性地位将日益巩固。我国中等教育高级阶段的教育主要由中等职业学校与普通高中两部分组成。过去,高职生源主要来自普通高中,中职毕业生则以就业为主。随着经济社会发展,社会和家庭对教育的需求层次在迅速提高,目前中职毕业后继续接受高层次职业教育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需求和认识,2019年高职扩招100万,无疑大幅度释放了这种需求。所以,中职毕业生在高职的生源比例会迅速扩大,相应地,中职作为一种就业教育的历史使命也将日渐式微,而逐渐转向以培养高质量高等职业教育生源为主要功能,其在职业教育体系中的基础性地位也将日益明确。
二是中职的规模将逐步稳定。作为普通高中教育,几十年形成的竞争选拔式、以培养普通高等教育生源为主要功能的定位,从传统观念、政策惯性上来说在一定历史时期内难以改变,但是近一半的普高毕业生进入职业教育通道,已经是一个不小的比例,从世界各国教育结构看,这种高中后职业教育的模式并不符合职业教育规律,因为这大大降低了教育效能,不是一种健康的教育生态。从这个角度看,中职教育的规模应该至少稳定在现有水平,甚至要适度扩大,这是一个历史判断。
三是中职的社会认识将逐渐改变。在很长一段时间,社会对普通高中认可度相对较高,而中职教育因为直接对接就业市场,缺乏上升通道,属于“就业型”教育,尽管体量与普通高中相当,但是社会评价和产业价值取向明显偏低。在高等教育人才极端匮乏的年代,上大学就是接受精英教育,进入象牙塔,往往意味着将走向人生的坦途,事实也如此。但是,从1999年我国实施大学扩招之后,逐步实现了高等教育大众化。尤其是最近十几年,社会人才需求结构正在悄然发生变化,大学生就业难成为社会普遍现象,普通高等教育毕业生“过剩”的问题日益显现,这种“过剩”是人才培养和社会需求“错位”的结构性过剩。因为从职业技术人才需求上来看,则旺盛有加,毕业生就业质量、工作收入正在大幅度提高,这与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现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高等教育结构调整势在必然。所以,通过中等职业教育进入职业教育通道,进而接受高等职业教育,将日益为社会和家庭所乐于接受,人们对职业教育的认识将从根本上改变。
四是高等教育层次提升结构优化决定必须有优质中等职业教育作为基础。经济社会发展促进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更高品质生活的追求在迅速增长,产业转型升级和民众期盼决定了我们的本科以上层次高等教育应该有更大的增量,而现有的需求结构决定,这个增量必须放在职业教育这个类型里面。当前,我国人才市场对高技术技能人才供不应求的现象说明,近十年来现有的普通高等院校教育向职业教育的“转型”之路是失败的,靠普通高等院校的“自我救赎”解决不了这个问题。靠谁来解决?靠我们现有的高等职业院校。从世界范围来看,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有这么大体量的专科教育,所以我国的现有的专科高等职业教育不过是从中职到本科职业教育的一个过渡时期的产物。从目前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办学能力水平来看,这个“过渡”将很快完成。可以大胆预期,未来的十年,我国的绝大部分高职院校要提升为以“技术大学”为主体的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这是国家、社会、家庭共同的需求,是一个大趋势,实现这个提升也会极大地改变我们国家整体的教育生态,中职教育的质与量也将随着这一变革而与普通高中教育平分秋色。
今天,在我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之时,面临“百年为未有之大变局”,如何应对更加复杂多变的国际政治经济局势带来的挑战,并为未来可能更加激烈的国际竞争未雨绸缪,我们需要建设人力资源大国强国,储备规模宏大、结构优良的人力资源。《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明确未来5-10年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规划,山东省率先提出有担当、有情怀的“山东方案”,对山东省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进行具有前瞻性的谋划,相信职业教育“断头教育”“次等教育”的社会偏见将一去不返,职业教育改革“新征程,新起点”令人期待。
参考文献
1《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国发〔2019〕4号
2《教育部 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整省推进 提质培优 建设职业教育创新发展高地的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