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范冬梅(1977-),女,硕士,高级讲师,内蒙古赤峰市人,山东省教育科学研究院,主要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课程与教学、职业教育考试与评价等。
“职教高考”是山东省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创新型探索,对于搭建人才培养“立交桥”,提升技术技能型、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意义深远。2020年1月,教育部、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整省推进 提质培优 建设职业教育创新发展高地的意见》出台,提出“支持山东系统构建中等职业教育、专科职业教育、本科职业教育、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相衔接的人才培养体系”,并明确列出一系列支持政策清单,如“支持山东将现有半数左右省属本科高校转型为应用型本科高校”“为山东增加职业教育本科计划、专业硕士和专业博士计划”“指导山东制订职业教育考试招生改革实施方案,健全中高职与本科衔接培养的考试招生办法”……这些举措改革力度之大前所未有,对于推动山东进一步创新和拓宽职业教育人才成长路径具有重大历史性意义。
一、“职教高考”的政策逻辑
(一)满足技术技能人才发展的必然要求。
一方面,学生的智能特征要求学历上升通道必然是多样的。著名教育心理学家霍华德·加德纳提出“多元智能理论”,认为人类的智能是多元化的,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智能组合,因而每个人的智能呈现出各不相同的特点。“多元智能理论”的核心是承认人才的多元化,强调正确看待个体差异。长期以来,人们把职业教育定位于“差生”教育,没有认识到,在普通教育下成绩不好的学生,可能在动手操作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空间能力等方面拥有优势。职业教育为这些学生提供了发展的舞台,满足了他们个性化发展的需求。因此,职业教育也理应像普通教育那样向更高层次发展,为那些操作性智能较强的学生提供进一步学习的可能。
另一方面,接受更高层次的教育是中职学生的普遍愿望。2018年山东省中职教育调查数据显示,93.67%的中职生对升学有着强烈的意愿,其中,69.29%的学生对升入本科学习有强烈愿望;对于“你为何要参加‘职教高考’”,86%的学生选择“自己想学习”。从就业形势看,虽然各大企业对一般劳动力和基础技术工人的需求仍然很大,但由于中职毕业生心智发展尚不健全,专业技能学习和训练时间不足而导致的技术技能水平较低,以及由于年龄因素而表现出的工作过程中职业精神缺乏等问题,致使中职教育供给与企业人力需求间难以形成高度吻合的供需关系。建立更加广阔的升学通道,提供更多深造机会和更好发展平台,既是大多数中职生的愿望,也是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现实要求。
(二)促进职业教育体系完善的内在需求。
一段时间以来,在传统教育观念影响下,普通高校对大多数学生和家长仍具有极强的吸引力。但社会作为一个系统,对人才的需求结构决定了人才培养结构分布必须科学合理。资料显示,德国60%的学生初中毕业后进入职业学校,高中毕业后又有20%进入应用技术大学,这种普职比例分配以及合理分流的做法,对各类人才的成长形成了有效的引导,形成了教育供给与社会需求的和谐统一,为我们提供了有效借鉴。
陈宝生部长在2019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谈到对准教育事业发展中的“深”“难”问题进行改革攻坚时,提到两个问题,一个是深化高考改革攻坚行动,另一个就是培养产业生力军改革攻坚行动,其主要任务就是职业教育体系改革。2019年2月,国务院印发了《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指出“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是两种不同教育类型,具有同等重要地位”,既然是一种教育类型,普通教育人才学历包括本科、(硕士、博士)研究生,职业教育也理应建立相应的层次完整的独立体系。《方案》同时提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重要措施之一,就是要建立“职教高考”制度,完善“文化素质+职业技能”的考试招生办法,为学生接受高等职业教育提供多种入学方式。这一纲领性文件的出台正式拉开了新时代我国教育结构调整的大幕,职教体系建设的焦点,再度集中到“职教高考”上来。
(三)服务产业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要求。
从国家层面来看,随着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升级,以及高新技术在现代企业中的不断推广应用,社会和企业对于高素质、高层次技能型人才的需求愈加迫切。目前,我国技能劳动者超过1.65亿人,占就业人员总量的21.3%;其中,高技能人才有4791万人,仅占就业人员总量的6.2%。因此,现代教育转型要解决的关键问题是高级技能应用型人才的培养问题。“学术型”高校采用的培养模式多沿用“学术型”人才培养的老路,无法满足培养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的要求。在此情况下,亟需完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体系建设,推动人才培养支撑产业需求发展。
目前,山东省经济已经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产业升级和经济结构调整步伐不断加快,特别是山东正在积极推进国家级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建设,对新兴经济社会领域各类人才,尤其是生产领域高技能人才的急需,倒逼职业教育加速提质增效,实现跨越式发展,走出一条中国特色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道路,为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和提高竞争力提供源源不断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支撑。
二、山东省“职教高考”为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提供了有效实践
山东省“职教高考”发端于上世纪80年代,以推荐升学为主,涉及学生数量有限。1997年,为适应社会对技能人才的需求,扶持中等职业学校发展,开始实施“对口高职升学”政策,这是“职教高考”的早期形态。自2012年起,“对口高职升学”改为“春季高考”,“职教高考”制度建立并开始不断完善。2013年,又启动了中职与本科“3+4”、高职与本科“3+2”贯通培养试点,以职教高考为主渠道,以多种升学形式为辅助,初步构建职教、普教并行的高考双车道,为技术技能型人才成长在一定程度上打通了上升通道,搭建起立交桥。“职教高考”的实施,打破了夏季高考的独木桥格局,尤其是相当数量的本科录取机会,让拥有一技之长的学生圆梦本科大学,影响日益扩大。
(一)构建了“职教高考”政策框架体系。
2012年12月,山东省政府正式发布《关于加快建设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意见》(鲁政发〔2012〕49号),首次提出“完善‘知识+技能’的春季招生考试制度”,强调要“增加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对口升入本、专科继续学习的机会,增加高等职业学校学生对口升入本科继续学习的机会”。2013年9月,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发布《关于贯彻落实鲁政发〔2012〕49号文件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鲁政办字〔2013〕126号),提出“逐步扩大3年高等职业教育与2年本科教育、3年中等职业教育与4年本科教育对口贯通分段培养试点院校范围和专业覆盖面”“2014年春季高考进行专业技能实操考试,开展‘3+2’试点”等具体措施。2015年8月,山东省人民政府印发《关于贯彻国发〔2014〕19号文件进一步完善现代职业教育政策体系的意见》(鲁政发〔2015〕17号),提出“进一步完善‘文化素质+专业技能’春季考试招生,一体化设计专业技能与专业知识考试,增加技术技能含量”“稳步增加春季高考本、专科招生计划”“推进按专业长线贯通培养的应用型本科教育,完善职业院校与本科高校‘3+4’‘3+2’对口贯通分段培养模式”。2018年12月,《山东省教育厅等11部门关于办好新时代职业教育的十条意见》(鲁教职发〔2018〕1号)指出“优化改进职业教育考试招生制度,使春季高考成为技术技能人才选拔的主渠道,本科招生计划安排逐步达到应用型本科高校本科招生计划的30%”“系统构建从中职、专科、职业教育本科、应用型本科到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体系”。一系列文件的出台,构建了山东省“职教高考”政策框架体系。
(二)实施了多元考试招生制度改革。
目前,山东省中等职业学校升入高等职业学校和本科高校的途径有春季高考统招录取、初中起点的五年制高职、“三二”连读高职,以及高职与本科“3+2”、中职和本科的“3+4”分段贯通培养,通过实施多元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对职业教育体系进行了大刀阔斧的调整。
1.建立职普统一的高中阶段招生平台。2014年3月底前,各设区市建立了职普统一的高中阶段招生平台,旨在逐步实现初中毕业生可以兼报普通高中和中职学校,探索在中职学校和普通高中实现学分互认、学籍互转。也就是说,普通高中在读生可以将学分转入职业学校进行学习,职业学校学生学分等条件合格也可进入普通高中就读。我省已在青岛、潍坊、德州市开展中职学校与普通高中学分互认、学籍互转试点工作。
2.实施“文化素质+专业技能”的春季高考。我省自2012年实施春季高考,重点面向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同时面向普通高中毕业生统一招生考试,由省统一命题,统一组织考试,主要为高职院校、应用型本科学校选拔合格生源。春季高考分18个专业类别,涵盖了教育部《中等职业学校专业目录(2010版)》19个专业大类321个专业中的276个专业,采用“知识+技能”考试模式。总分750分,“知识”部分采用笔试,共考语文、数学、英语及专业知识4门,语文、数学各120分,英语80分,专业知识200分,“技能”总分230分。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两部分的考试占比高达57.3%,突出了“职教高考”的专业性和技能性特点。最初,技能考试是“在纸上考技能”,为切实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提升技能水平,2014年开始采用现场实操测试,单独组织考试,成绩在考生报考我省招生院校的相应专业时通用。这既有利于引导中职教育加强技能训练,也越来越有利于高职院校技术技能人才的选拔。
3.采用五年制和三二连读直升高职模式。五年制高职招收参加中考的初中毕业生,进行一贯制培养。三二连读高职是初中到高职的直接升学模式,前3年在中职学校学习,经过一定的测试(非高职考试),绝大部分学生可以直接升入高职完成2年学业,并取得大专学历。高职(高专)毕业后还可参加高职升本科考试继续深造。这两种形式都是初中后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目前专业点数达到1500个,年均招生规模10万人以上。五年制高职和三二连读直升高职模式旨在扩大高职教育面向中职毕业生的招生规模,推进中高职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4.开展“3+4”和“3+2”分段贯通培养试点。2013年,山东省高等职业教育招生实现重大突破,推行“3+2”与“3+4”分段培养,进一步打通和拓宽了职业教育进升通道。“3+2”主要面向普通高中毕业生,实现高职与应用型本科高校的无缝衔接。“3+4”主要面向试点中职学校毕业生,实现中职与应用型本科高校的延续。目前两种形式试点专业点156个,年均培养规模8310人。这两种模式的出现冲破了原有职业教育体系制度的“天花板”,是一次开创性重大改革,实现了由单一的高职专科层次到应用型本科层次,进一步丰富了高职教育的学制和层次体系。
(三)制订了一体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在中高职贯通培养之初,很多专业课程是重复的,这样的课程设计肯定不科学,为了促进人才贯通培养质量,我省以能力递进为主线,不断完善培养方案,加强课程一体化设计,将教学内容按中职和高职递增递进接续相关内容。截至目前,山东省分别投入近2亿元,开发了322个中高职专业教学标准和147个中职、高职与应用型本科相衔接的课程体系,明确贯通专业的人才培养规格,一体化设计不同学段课程,将职业资格标准融入人才培养方案,综合考虑职业岗位对知识、技能、素质方面的要求,确定课程教学大纲和课程标准,基本解决了中职与高职的培养定位、课程设置、人才培养方案等重复的问题,覆盖各主干专业的课程衔接体系基本建立。
三、“职教高考”为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夯实了基础
(一)巩固了中等职业教育的基础地位。
“职教高考”的各种举措受到考生和家长的追捧,以春季高考为例,2012年山东省首次举行春季高考时,本科招生计划只有2600人,报考人数超过4万人;2013年计划数增至5200人,报考人数超过5万人;2014年计划数增加到10460人,报考人数突破9万人;2015年计划数12778人,报考人数突破11万人,这在客观上拉动了中等职业学校的招生规模,提高了社会认可度,提升了职业教育的吸引力和社会影响力。这对提高我省中等职业学校生源素质、促进中等职业教育办学质量、巩固中等职业教育的基础地位具有重大意义。
(二)培养了一批高水平的技术技能人才。
通过几年的春季高考、五年制高职、三二连读高职以及“3+2”与“3+4”分段培养的长学制实践,我们在中等职业教育的基础上,培养出了一批高水平的技术技能人才,长学制培养的优点也得到教师、家长、学生和高职院校、企业的充分肯定。教师普遍认同这类学生与普通高考生相比,在实践操作能力方面更有优势,动手能力更强,专业认同度也更高。很多高职院校也往往以这类学生为主力参加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且取得了良好的成绩。企业也充分肯定了贯通培养模式给他们培养了一批高质量的员工,认为这批学生基本不需要花很多时间去培训。
(三)进一步完善了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体系。
经过这些改革举措的综合实施,打破了中高职间的壁垒,推动了中职、高职、职业教育本科联合培养技术技能人才,开辟了多样化培养高层次应用型、复合型、技术技能型人才的新路径,为学生多样化选择、多路径成才提供了新的可能,形成了上下贯通、左右衔接人才成长“立交桥”的基础框架,破解了长期制约职业教育发展的一些体制机制障碍。
总体而言,经过七年的改革实践,山东省“职教高考”从制度确立到各项操作细节的不断完善,社会满意度和综合影响力不断提升,取得了很多经验,这为我省职教体系的建构奠定了良好的基础。随着《意见》的出台和一系列政策举措的落实,我们有理由相信,不久的将来,会有更多优秀生源在初中毕业后选择职业院校,并通过职教“立交桥”持续深造,在技术技能型人才成长的道路上越走越远,最终成就自己美好的人生。
合作伙伴: |
中国职业教育信息资源网 | 中国职成教育网 | 中国高职高专网 | 天大职教发展研究中心 | 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网 | 教指委网站 | 行业协会网站 | 各省职教网站 | |
友情链接: |
河北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网 | 世界技能大赛 | 就业网 | 中国教育网 | 中国护士实习就业网 | 新华网 | 中国教育新闻网 | 人民网 | 北方网 | 教育部 | 海河教育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