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职业发展   成就出彩人生
地方分站:
当前位置:首页 > 理论实践 > 研究 >

吴灵辉:坚持“双向流动”方能完胜“双高计划”

2020-05-29 12:29:37 责任编辑:刘莉
分享到:
随着备受各方关注的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简称“双高计划”)第一轮建设单位名单出炉,高职学校出现了“几家欢乐几家愁”的连锁反应。笔者认为, 无论是入围高职学校还是未入围高职学校,都应理性对待此轮“双高计划”项目建设名单。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双高计划”建设不是“百米冲刺”而是“马拉松”,在起跑阶段暂时落后,未必就不能率先冲向终点。

  随着备受各方关注的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简称“双高计划”)第一轮建设单位名单出炉,高职学校出现了“几家欢乐几家愁”的连锁反应。笔者认为, 无论是入围高职学校还是未入围高职学校,都应理性对待此轮“双高计划”项目建设名单。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双高计划”建设不是“百米冲刺”而是“马拉松”,在起跑阶段暂时落后,未必就不能率先冲向终点。如果说此轮入围名单的高职学校是“白马”,那么此轮未入围的高职学校,一样有机会成为“黑马”。
 
  “双高”计划项目建设没有“铁帽子”,进入建设名单不等于进入“保险箱”。《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的意见》(教职成〔2019〕5 号) 明确:“双高计划”项目建设每 5 年为一个支持周期,分阶段推进建设。建设实行动态管理、过程监测、有进有出、优胜劣汰。《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印发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项目遴选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教职成〔2019〕8 号)也强调:“双高计划”每五年一个支持周期, 2019 年启动第一轮建设。实行总量控制、动态管理,年度评价、期满考核,有进有出、优胜劣汰。由此可以看出,国家政策对“双高计划”项目建设已经有非常明确的顶层设计,
 
  即特别强调项目建设机制基于绩效、有进有出、双向流动、滚动淘汰,不搞终身制,保证建设质量。所以,创建公平竞争机制和环境,让“白马”“黑马”向着目标竞相奔驰是众望所归。如果相关高职学校沉湎于已有基础,不思进取,即便此轮入围,最终难免出局。反之,如果相关高职学校能够直面差距,奋起直追,即便此轮暂未入围,将来也有可能实现“逆袭”。“双高计划”项目的动态调整建设机制,革除了以往“项目驱动”的身份固化、竞争缺失的痼疾,不仅倒逼此轮入围名单的高职学校居安思危,也让其他未入围的高职学校看到方向和希望。
 
  “双高计划”项目建设拼的是实力而非资历,注重的是绩效而非名号。“英雄不问出处”,不论是否曾列“国家示范校”还是“国家骨干校”“优质校”,不管是省属高职学校还是地市属高职学校和行业或社会力量举办的高职学校,只要拥有“一技之长”,就可以放手搏、勇敢上。事实上,此轮入围“双高计划”项目建设名单的高职学校,只有 76 所国家示范校入选高水平高职学校建设单位和高水平专业群建设单位,仅占入选总数的 38.6%,已有 20 多所学校被淘汰出局。虽然非国家示范(骨干)校没有入选高水平高职学校, 但在高水平专业群建设单位遴选中表现不俗,在 141 所高水平专业群建设单位中,非国家示范(骨干)校有 52 所入选, 占比达 36.9%,比国家示范校多入选 18 所,与国家骨干校大致相当。可见在这场高职教育的“马拉松”中,“双高计划”项目给了那些非示范(骨干)高职学校一个赛道“跑马”的机会。
 
  “双高计划”项目建设是进行时而非完成时,进入建设名单只是起点而非终点。捷足先登者未必就能一路领先,暂时落后者未必不能后来居上。因此,对入围的高职学校而言, 不论是老牌名校还是后起新秀,都应时刻保持一份清醒,存有一份压力,争取新的突破而不满足于既有成绩,对标世界水平而不满足于国内领先。反之,对此轮未入围的高职学校来说,如果能够直面差距、找准定位、奋起直追、扬长避短、强化内涵、形成特色,聚准“双高计划”项目的“学校和专业群”两个建设焦点,围绕“双高计划”项目“1 个加强、4 个打造和 5 个提升”的建设任务,努力建成“当地离不开、业内都认同、国际可交流”的高职学校和专业群,这样持之以恒、久久为功、追赶超越,最终极有可能使自己由“潜力股”成为“绩优股”。
 
  “双高计划”项目遴选认定并非一劳永逸,实现有进有出“双向流动”同样需要政校双方持续努力,特别是管理发力。一方面,国家要扎紧制度“篱笆”,对“双高计划”项目建设强化绩效管理的激励和约束作用。在“双高计划” 项目建设周期内,对入围的高职学校所有建设成果进行绩效评价的结果应与预算安排、政策调整、改进管理实质性挂钩,体现奖优罚劣和激励相容导向,有效要安排、低效要压减、无效要问责。必要时可委托第三方实施评价,以使绩效评价活动更加科学、独立、客观、公允和高效,增强评价结果的公信力。对“双高计划”项目建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发现并严厉惩处。该摘“帽子”的绝不含糊,该淘汰的绝不让其留级。
 
  教育部、财政部制定的《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项目遴选管理办法(试行)》文件对“双高计划” 项目建设的绩效管理和评价等作出了明确规定,对所有高职学校都有重要意义。文件强调:制定绩效评价办法,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落实管理责任、改进管理方式,提高经费使用绩效。绩效评价结果作为调整项目资金支持额度的重要依据。对资金筹措有力、建设成效显著的项目,加大支持力度;对资金筹措不力、实施进展缓慢、建设实效有限的项目, 提出警告并酌减资金支持额度。出现重大问题,经整改仍无改善的项目,中止项目建设。中止建设的项目学校不得再次申请“双高计划”项目。应该说,对“双高计划”项目建设单位进行科学合理的绩效评价不会比遴选建设名单来得简单,而它对于高职学校个体及整个中国高职教育发展的影响效应则更大,社会各界都会密切关注“双高计划”项目绩效评价办法的出台。
 
  另一方面,此轮未入围“双高计划”项目的高职学校也要积极主动对标“双高计划”项目遴选的各项条件和要求,在内涵建设向纵深推进的过程中,进行更深层次的管理创新, 以科学管理取代经验管理,建立起以绩效管理为核心的管理 新模式,最大限度地调动学校上下协作争创“双高”的积极 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争取在下一轮“双高计划”项目遴选 竞争中胜出。笔者认为,对未入围的高职学校而言,尤其要做好下列工作:首先要全方位建好“播种机”,从上到下播 种下绩效管理理念的种子;其次,全员当好“授业者”,从 上到下深化绩效管理润物无声;再次,全过程演好“园艺师”,从上到下及时修剪纠正学校内涵建设中出现的各种目标偏 差,从而实现学校和专业群高水平有特色高质量发展。
 
  “双高计划”项目犹如新时代高职学校发展的“赛马场”,建设好“双高计划”项目离不开“有进有出”的双向流动机制,坚持双向流动才能“优胜劣汰”,从而保证“双高计划” 马上功成,换言之,只有 “白马”“黑马”同时驰骋赛场,最后胜出的才是真正一流的“骏马”。
 
  (作者系陕西杨凌职业技术学院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