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职业发展   成就出彩人生
地方分站: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 院校动态 >

职教战“疫” |一位奋战在武汉一线的“天使”告白 ——记天津医专优秀毕业生 天津泰达医院急救医学科副护士长 郭珺

2020-02-07 11:48:01 天津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孙永丹 责任编辑:艾英
分享到:
郭珺   我校2007届护理系毕业生   一个体重只有90多斤的80后独生女   一个5岁孩子的母亲   一个有睡眠困扰的亚健康患者   一个无悔无憾的白衣天使   一个用生命奋战在武汉一线的“钢铁战士”   大年三十 我在填写请战申请书

 
编者按:职教强国 关乎你我!当下正值新型冠状病毒肆虐的非常时期,国家、民族、社会和人民大众正在经受着历史考验,这个时候,职业教育要勇于担当,不负使命,为我国打胜这场疫情阻击战做出应有的贡献。在党中央坚强领导和高度重视下,伴随着近十年的高速发展,我国职业教育规模全球最大,中高等职业教育分别占我国高中阶段教育和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特别是近几年来,通过提质培优,内涵和质量有了很大提升。学校更加注重学生思政工作,德技并修、德育为先,工学结合、知行合一,很好的培养了学生的技术技能和专业应用能力,培养了一批批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接班人。自疫情爆发以来,各职业院校积极响应中央号召,以崇高的政治站位和思想认识,利用专业优势和精湛的技术技能,纷纷行动起来,加入到抗击病毒的战斗中来。不管是医学相关专业院校,还是其它专业广大师生,不管是逆向而行亲赴湖北一线,还是各自在所属地区发挥能量,都是在为祖国出力,为百姓分忧。
 
  自1月27日我们策划上线——职教战“疫”专题栏目以来,得到了职教战线同仁的积极响应和大力支持,陆续收到了各地各职业院校大量的稿件信息。通过展示职教战线抗击疫情的人物、事件和案例,为抗疫声援!为职教发声!发出更多的职教好声音,传播更多的职教正能量!树立职教良好社会形象!期待更多职业院校投稿:mvenews@163.com 。

 
郭珺
  我校2007届护理系毕业生
  一个体重只有90多斤的80后独生女
  一个5岁孩子的母亲
  一个有睡眠困扰的亚健康患者
  一个无悔无憾的白衣天使
  一个用生命奋战在武汉一线的“钢铁战士”
  大年三十 我在填写请战申请书
  其实从大年二十六开始,我们就已经意识到情况不太乐观,当时医院就开始很忙,我们经常要晚上八九点以后才能下班。到了大年三十儿那天,我们下班早一些,我是7点多到家的。当天晚上就看到要集结队伍去武汉的通知,当时第一时间就向我们护士长报名了,然后就是窝在沙发上填表。家人说,“过年了,已经下班了,你可以先放一下工作,你看看电视。都演春晚了你知道吗?”我也没有时间理会他们。因为我知道,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就要打响了,时间很紧迫,我随时可能出发,这是我的职责所在!


 
  请战去一线的事情,我一直瞒着妈妈。不是她不支持我,只是“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如果我一天不走,她一天就踏不下心来,会睡不好,吃不下。我很心疼她这样,所以我又一次对她隐瞒了,直到已经集合准备出发的时候我才草草发了条信息。
  “妈妈,迟迟不愿意告诉你我今天就要出发去武汉了,就怕你们担心。那边病人都不重,你们放心吧,可能就去两个星期,回来隔离疗养两个星期,你们放心啊!照顾好自己,带好小希希,要是累了,就让她爸把她接走,因为连夜通知走的,走得仓促,家里有的东西没再细收拾,你和我爸要是方便愿意过去看看就过去一下,小希希也没有什么大碍,别太担心,有事儿联系我就行别慌。
  她跟我说,“你又是这样!”每次有急难险重的任务需要我去做的时候,她都是最后一个知道。这也是我不得以的选择。


  好像部队的集结令 晚上得到消息 早上就出发
  初三晚上接到出发的消息,要求转天八点半集合完毕,所以整夜都在收拾行装,几乎没合眼。初四一早就要到医院集合,等待出发的命令,很多东西没有准备齐全。多亏我从小的闺蜜为我奔波一上午,准备齐全送到了医院,待到机场飞机起飞,到武汉已经凌晨一点多了。
 


 
  临近下飞机的时候给我印象很深。天津机组人员打开机舱的灯,和我们道别,说着祝福的话,还告诉我们,“等你们胜利,我们来接你们回家。”那一刻,感觉特温暖。
  我们下飞机到住所,收拾完行装已经凌晨四点了,又是一夜未眠。第二天一早培训,下午就进驻武钢二院了。当时,我们二队直接就接管了54名新冠患者。
 



 
  女儿很牵挂我 但是她很懂事
  我在武汉一线,家里人也很担心。尤其是我五岁的女儿,她经常给我语音留言。


 
  “妈妈,我今天好好学习了。”
  “妈妈我爱你,我是最好的孩子。”
  “妈妈,你在那边累吗?你要记得休息啊。”
  “妈妈,你早点回来。我等你回家!”
  我刚到武汉的时候,女儿就给我打电话说,“妈妈,我在日历上写好了14天的数字,我每天都会画一个勾。等我画完了所有的数字,妈妈就回来了。”


 
  我差点掉下眼泪。离开的时候,我告诉女儿,妈妈14天以后就回来了。她每天心心念念的14天,其实是妈妈美丽的谎言。
  只有我心里知道。何时是归期?待到全胜时。
  我女儿虽然只有五岁,但是很独立。穿衣、洗漱、收拾玩具很多事情都是自己做。这可能是医护人员的子女常见的状态吧!因为妈妈很忙,孩子习惯了妈妈的工作状态,成熟的早,小小年纪就总说大人的话。
  之前有一次很难得的空闲,我去参加孩子幼儿园的家长会,“遭到”幼儿园老师的“强烈”表扬。老师说,今天我特别激动,也特别感激家长的配合,因为我终于看到了李**小朋友的家长!大家齐刷刷的都看我,我头都不好意思抬,那一瞬间,感觉真对不起孩子。
  安全防护是我们的保障 也是负担
  其实,日常的防护还是非常严格的,总体比较安全。外面没有一寸皮肤是暴露的。每个人都带着两层口罩(一层n95,一层医用外科口罩)两层隔离衣,还有鞋套、帽子、手套等等。
  每次穿脱整套装备,即使是非常熟练的医务人员,最少也需要40分钟。因为,每摘一下帽子、解一下袋子都需要手消至少半分钟。
  我们每组14人,装备需要一个人一个人的卸,旁边有感控人员辅助和监督。我是组长,为了确保每一个姐妹可以安安全全来,平平安安归,每天我都是第一个进入红区,最后一个走出红区的人。我不能让我的任何一名队员有发生暴露的危险,这是我给自己下的死命令!四个小时的工作时间虽说不长,但加之来回路程,穿缷“装备”,交接班,一天的工作时间最少也要七八个小时。
  每次交接班,我们需要全副武装,一层一层走楼梯,穿过很多道门,慢慢进入到病房。在进病房的过程中,感觉外面的世界好像都很安静,只能听到自己的呼吸声。因为,防护服外面的帽子,扣住了耳朵,使我们的听力严重受限。
  护目镜会起雾气,看东西也很受到限制。一个班次下来,几乎所有人的护目镜都会滴水。穿着这些厚重的装备,非常耗费体力,感觉整个人头晕眼花,不仅是脸部、耳部由于口罩等物品摩擦的疼痛,胸骨肋骨都会很痛,感觉肺部负担太大了,每喘一口气都很费力。
  物资已经到位 觉得很心安
  从天津启程之前,为了支持和保障我们去武汉抗疫,我们医院几乎将所有的防疫物资都给我们带上了,医院快被掏空了。特别感谢医院,同时也很担心他们的安全,希望他们一切都好。
  刚过来的时候,防护用品确实比较紧张,每天都在报,现在的物资能用到明天或者后天的什么时间,每天除了正常护理和治疗病人,都在筹备东西。
  期间,由于快递停运、物流停运、没有交通设备,很多物资运不进来。天津这边就调配了很多120车,一趟一趟给我们拉物资过来。除此之外,当地的医院也给我们送来很多防护物资和生活用品。从北方来到南方,真的很不适应,尤其是那种刺骨的湿冷让人发抖,我们很需要暖水袋、暖宝宝等物品。这些要求我们和领队提了之后,现在很多物品都供应上了,觉得很心安。
  我们的日常 和平时的护理工作完全不同
  我们所在的是天津医疗队包干的武钢二院。这所医院上一次启用时是非典期间,到如今已经17年了。由于03年时是优先考虑隔离功能,因此医院布局很好,是标准的回字形的病房。但是设备设施比较陈旧,我们刚到的时候有的走廊还缺玻璃,床也不够,我们都在一点点筹备。虽然我们的角色是护士,但实际上,后勤保障、卫生员、护工的工作都要承担。


  医院每天都会产生大量的医用垃圾,处理垃圾的工作量非常大。起先,都是我们自己在做,现在好多了,有志愿者来帮助我们。此外,我们还要背着四十多斤的消杀设备去四处消毒。滚氧气筒也成为我们工作的常态,穿梭的时候我们都要小心翼翼,绕过人群、垃圾,生怕碰破。由于病房没有呼叫器,每当有病人喊我们的时候,都要从头到尾转一圈,到处寻找是谁在喊,生怕耽误了患者。
  虽然这一切和我们在天津做护理工作完全不一样,但是,我明白,无论在任何环境下,我们的工作都不能打折扣。因为,这是人命关天的事业。
  最怕眼睁睁看着 却无能为力
  目前,医院共有103个病人,80%以上是50多岁的老年人。他们大部分都非常配合,经常和我们说谢谢。有的老年人血管状态不好,个别护士第一次没扎进去,他们也不会埋怨,通常这个时候我会主动去扎第二针,因为我是组长,这个时候我必须站出来。
  有个58岁的大爷让我总也忘不掉。他从进到医院里来,就总喊我们,“大夫我受不了了,我憋气,快帮帮我!”但是,每次我们给他输完液,做完治疗后,他又会很愧疚的说,“实在对不起,我又麻烦你们了。”
  我们很多时间都在关注他、护理他,希望他能好起来。可遗憾的是,这个大爷入院第三天,病情恶化突然离世了。虽然他本身基础疾病很重,但这个消息还是让我们非常难过。毕竟他年龄还不算很大,还有体力,可我们竭尽全力也没能挽留住他的生命。 所以希望大家一定要做好防护,保护好自己和家人。在生命面前,一切都变得无关紧要。
  我本身就睡眠不好,总是浅睡眠。不停的有人上班下班(因为不断交接班),我睡不踏实。加之武汉的疫情不容乐观,我们可能面临的是一场硬仗,一闭上眼睛,总会想起医院的事情,想起我的病人,百感交集。所以我希望下一波过来的同事们,能够带点助眠的药品过来,感觉精神太疲惫了。
  选择了这个岗位 就是选择了这种人生
  很多人都会问我们,你们选择做护士,不会后悔吗?
  坦白说,会辛苦、会愧疚,但不后悔。
  其实,即便不是在武汉一线,我们日常的生活也是不知今天周几的状态。无论全国假期怎么安排,我们连续休息从来没有超过两天。如今,全国人民都在关注我们,支持我们,我们觉得很受鼓舞。从朋友圈看到在家隔离的亲人朋友们也要精神崩溃,觉得大家都不容易。真的是他们渴望出去,而我们,渴望回去。
  我穿了五天的防护服,鼻子就已经破了。在休整的两天中,感觉已经快好了,但是第三天上班,帽子口罩一压,又破了,疼的实在受不了,浑身都冒冷汗。再加上憋气,鼻子、眼睛、耳朵都是紫的。


 
  即便这样,从来没有后悔过。这个世界,总要有人去承担。我们能担负这个重任,能去挽救更多的病患,是我们的价值所在。这种人生,我觉得特别有意义。
  感谢天津医专的培养 未来的医专人一定更优秀
  我是天津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护理系2007届的毕业生。身边很多朋友、同事都是我的校友。有时候我们去观察一个人的医德、斗志、技能水平、操作手法、工作习惯,很容易判断出,那就是我的校友!医专毕业的学生,都很能吃苦,很少抱怨,到了单位都是抢着去干活,现在也是各单位的中流砥柱,这与学校的培养和教导分不开的。
  学校也非常重视发挥我们的作用,我还在学校教授《急救护理》这门课,在课堂上能感受到,学生的素质很高、能力也很强。最关键的是,他们很细心,很有爱心和责任心,这都是学校精心培育的结果。学校也经常让我们回母校和学弟学妹座谈,跟他们讲讲我们的经历,让他们尽早了解和熟悉岗位,明确护理岗位的职责和要求。我还被学校聘为“优秀毕业生导师”。


  去年,我们好几个毕业生同时回的母校,每个人做了一个主题演讲,我的主题是“梦想”。
  我还清晰的记得,我当时站在演讲台上,面对三百多名学弟学妹,我说:“当我看到自己用百倍的努力把一个生命垂危的病人从死亡线上拉回来时,面对那些失而复得的生命,那些来之不易的欢笑,我就会感到欣慰,就会感到无憾,更会感到无悔学医。”
  我很感谢我的母校,成就了今天的我。
  我也相信,未来的医专人,一定比我们更优秀。
  想念家人,想念吵吵嚷嚷的街道。
  希望这场战役能够快点结束。
  希望我临行前的誓言可以早些实现:待我平安归来,定是春暖花开,国泰民安!


 
  到那时,
  我们就可以相拥而笑,
  我们的脸上,没有口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