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职业发展   成就出彩人生
地方分站: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 院校动态 >

职教战“疫” |天津市红星职专副校长庄建军谈在战“疫”中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2020-03-04 09:27:20 责任编辑:刘莉
分享到:
据国家卫健委数据统计,3月2日0—24时,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新增确诊病例125例,湖北新增确诊病例114例(武汉111例),湖北以外新增确诊病例11例,较3月1日湖北以外新增确诊病例6例有所反弹。

编者按:职教强国 关乎你我!当下正值新型冠状病毒肆虐的非常时期,国家、民族、社会和人民大众正在经受着历史考验,这个时候,职业教育要勇于担当,不负使命,为我国打胜这场疫情阻击战做出应有的贡献。在党中央坚强领导和高度重视下,伴随着近十年的高速发展,我国职业教育规模全球最大,中高等职业教育分别占我国高中阶段教育和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特别是近几年来,通过提质培优,内涵和质量有了很大提升。学校更加注重学生思政工作,德技并修、德育为先,工学结合、知行合一,很好的培养了学生的技术技能和专业应用能力,培养了一批批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接班人。自疫情爆发以来,各职业院校积极响应中央号召,以崇高的政治站位和思想认识,利用专业优势和精湛的技术技能,纷纷行动起来,加入到抗击病毒的战斗中来。不管是医学相关专业院校,还是其它专业广大师生,不管是逆向而行亲赴湖北一线,还是各自在所属地区发挥能量,都是在为祖国出力,为百姓分忧。
 
  自1月27日我们策划上线——职教战“疫”专题栏目以来,得到了职教战线同仁的积极响应和大力支持,陆续收到了各地各职业院校大量的稿件信息。通过展示职教战线抗击疫情的人物、事件和案例,为抗疫声援!为职教发声!发出更多的职教好声音,传播更多的职教正能量!树立职教良好社会形象!期待更多职业院校投稿:mvenews@163.com 。
  
  据国家卫健委数据统计,3月2日0—24时,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新增确诊病例125例,湖北新增确诊病例114例(武汉111例),湖北以外新增确诊病例11例,较3月1日湖北以外新增确诊病例6例有所反弹。另据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刚刚消息,截至目前,在中国(含港澳台地区)境外的70多个国家和地区中,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确诊病例已超过1万例,其中包括至少170例死亡病例。从以上数据分析,一是中国的战“疫”仍处在最吃功夫的阶段,疫情被死死地围在湖北,其他的战场已开始清扫余毒、巩固战果,但这次新冠肺炎疫情,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发生的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一次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面对来之不易的战“疫”阶段成果,我们仍不能有任何麻痹大意。二是疫情在世界范围内有爆发风险,对我国的输入风险不容忽视,我们对此要作周全准备。正是基于对青少年健康的高度负责,各地的开学时间一推再推。中央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工作领导小组会议强调,要进一步落实分区分级防控,大中小学、幼儿园等开学开园时间原则上继续推迟。随后,教育部党组印发通知指出,要根据疫情防控情况,谋划中小学开学工作,提出疫情没有得到基本控制前不开学、学校基本防控条件不具备不开学、师生和校园公共卫生安全得不到切实保障不开学的“三项基本原则”。
 
  尽管新冠肺炎新增确诊病例连续下降,但就疫情防控的整体态势和要求看,还不能支持像学校开学这种大人群集中的情况,因此现在还不能急于开学,青少年学生还要继续“宅”在家中学习与生活一段时间,在这段时间里,除学校开展的线上教学内容外,建议大家思考两个问题:为什么中国战“疫”的作业很多国家“抄”不了?面对世界范围的疫情风险我们如何做才能推进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同时,建议大家从以下方面寻求答案。
 
  一、从中外神话故事中寻求答案
 
  先认真的读一读钻木取火、大禹治水、愚公移山、夸父追日、后羿射日、精卫填海等中国神话故事,再认真的读一读普罗米修斯、诺亚方舟等西方神话故事,你会发现:希腊神话里,火是普罗米修斯偷来的,而在中国的神话里,火是我们的祖先钻木取火坚韧不拔摩擦出来的!面对末日洪水,西方人在诺亚方舟里躲避,但中国的神话里,我们的祖先——大禹战胜了洪水!无论是在古希腊、古罗马、古印度还是非洲大地以及澳洲,太阳崇拜的踪影随处可寻。中国不仅汉族地区,许多少数民族也崇拜太阳神,古籍中“大报天而主日”,“天之神,日为尊”等记载,中国的先祖在太阳崇拜的同时,也在不断地发挥人自身的力量。《山海经·海外北经》中有“夸父逐日”的故事,夸父与太阳竞跑,一直追赶到太阳落下的地方;他感到口渴,想要喝水,就到黄河、渭水喝水。黄河、渭水的水不够,夸父就去北方喝大湖的水。还没赶到大湖,就半路渴死了,夸父丢弃他的手杖,他的手杖化成了桃林。故事背后的传说为:夸父是峨嵋山上一个夸父族的首领,他身材魁梧、力大无穷。为了弄清太阳在一年四季对农作物的影响,能够让人们合理利用阳光以及熟悉大自然的规律,夸父拿一根桃木棍儿从东至西测量日影定四季,再从黄河和渭河的涨水痕迹上标出最高洪水的水位,这样可以对农作物提供耕种参考。后羿射日的传说出自《淮南子》,尧统治的时候,有十个太阳一同出来,花草树木枯死,于是尧派后羿射日,后羿爬过了九十九座高山,迈过了九十九条大河,穿过了九十九个峡谷,来到了东海边,登上了一座大山,山脚下就是茫茫的大海,后羿拉开了万斤力弓弩,搭上千斤重利箭,射掉九个太阳,留下它一个太阳,他怕极了,就按照后羿的吩咐,老老实实地为大地和万物继续贡献光和热。我们的祖先用这样的故事告诉子孙后代:可以输,但不能屈服。中国人听着这样的神话故事长大,勇于抗争的精神已经成为遗传基因,这种遗传基因正是我们国家可以打一场战“疫”人民战争的文化基础!灾难中,我们选择抗争!选择希望!
 
  二、从中国传统文化民本思想中寻求答案
 
  中国传统文化中有民主的观念,即民本思想。中国自古就有民意可以代表天意的见解。因此,“天意现于民心”就是中国特色的民主的基础。最早的民本思想在殷周时期已有丰富的记载,如《五子之歌》述大禹之训诫:“民惟邦本,本固邦宁。予视天下愚夫愚妇,一能胜予,一人三失,怨岂在明,不见是图。予临兆民,懔乎若朽索之驭六马,为人上者,奈何不敬。”它是民本思想的基本原理,也是民主思想的基本原理。春秋战国时期可以说是民本思想的建立时期,在这个时期,民本思想得到了更具体明确的阐述。左丘明提出“天生民而树之君”。老子提出“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在孔子而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也包括“勿施于民”, 同时提出"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这些原则无形中彰示着民本精神,对君权形成了约束。孟子的民本思想最著名也是最为后世称道的是民贵君轻之说:“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将人民置于国家和个人之上,可见其仁政学说的核心“民本”。先秦后期的儒家泰斗荀子说“:天之生民,非为君也。天之立君,以为民本。”这一言论集中体现了儒家民本主义精神并为批评君主专制之弊端提供了理论。同时,荀子又以“民水君舟”论对其“民本论”作了进一步的阐释:“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 自秦代直到明初,民本思想依旧得到保留、延续和发展。如贾谊指出"与民为仇者,有迟有速,而民必胜之"。董仲舒认为“民者,君之心也,民者,君之体也”“天之立王,以为民也”,强调君主作为上天的代言人,理应遵从上天意旨,以民为本。唐太宗则以隋朝灭亡为镜,视君民、君臣为“舟水”,形成了“君依于国,国依于民”的重民思想。柳宗元提出“吏为民役”的观点。在民众中,则有"发如韭、割复生,头如鸡、割复鸣,上天不可欺,小民从来不可轻"的民谣。明清之间,民本思想有了更进一步的发展。顾炎武认为:“为民而立君,故班爵之意,天子与公、侯、伯、子、男一也,而非绝世之贵。代耕而赋之禄,故班禄之意,君卿大夫与庶人在官一也,而非无事之食。龚自珍同情民众疾苦,对"君权神授"观提出质疑,戊戌变法的参与者谭嗣同,其思想结合了中国的民本思想和西方现代民主思想,明确指出:“生民之初,本无所谓君臣,则皆民也。民不能相治,亦不暇治,于是共举一民为君。夫曰共举之,则非君择民,是民择君也。……夫曰共举之,则有民而后有君。君末也,民本也。……君也者,为民办事者……”这个论断深刻揭示了民众的基础性地位和重要作用。传统民本思想对万民利益、权利和人格的尊重成为培育和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思想资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民主思想对民本思想的溯源既不是单向的吸收传承,也不是简单的去粕存精,而是使传统民本思想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中不断裂变,在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产生联系的同时,完成对民本思想理论框架、价值选择、实践意义的全面转化。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坚持和完善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确保人民依法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要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这一根本政治制度,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健全充满活力的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保证了这场战“疫”人民战争的制度基础!
 
  三、在战“疫”中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拓展全球胜任力
 
  全球胜任力是指青少年能够分析当地、全球和跨文化的问题,理解和欣赏他人不同的观点和世界观,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进行开放、得体和有效的互动,以及为集体福祉和可持续发展采取行动的能力。2016年9月发布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在六大素养之一“责任担当”中,把国际理解与社会责任、国家认同并列为三项基本要点。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战斗中,只有全球团结一致才能最终遏制疫情蔓延,青少年学生在战“疫”中面对世界范围的疫情发展,要培养共感,设身处地地体味他人的苦乐和际遇,从而产生情感上的共鸣。不同文化归属的人之所以不容易沟通,往往是由于对具体文化现象的理解不同。在跨文化沟通中,缺乏共感,不能正确理解和评价他人的价值观,缺乏共同的背景,缺乏对于我们所拥有的特定世界观和价值观标准不同的文化背景的宽容的态度,是导致沟通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发展共感,首先要承认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唯此才能为发展共感找到方向和切入点。其次,要有一种“换位”意识,排除对异质文化的各种成见的干扰,设身处地地站在他人的角度去理解文化现象。正确地认识自己,消除民族中心主义的偏见,消除自我与环境相分离的状态。第三,必须站在信息接收者的立场看待问题,从信息接受者的角度设想问题。要摆脱文化中心主义的偏见,不可歧视或贬损其他文化。只有客观、公正、全而地认识和理解异质文化,才能消除跨文化沟通过程中的种种文化因素障碍。所以,在抗击疫情在世界范围内扩散风险中,青少年学生要做到:一是明确人类共同的敌人是病毒,对任何国家、民族的人民遭受病毒侵害都要抱有悲悯之心。二是注意网上言论,体现中华民族以人为本的大爱情怀。三是多形式宣传中国抗击疫情好故事和好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