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职业发展   成就出彩人生
地方分站: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 院校动态 >

职教战“疫” |铸魂育人担使命 战疫英文齐发声 ——浙交院《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线上教学实践与思考

2020-03-28 19:03:02 责任编辑:艾英
分享到:
线上课堂如何有效地立德树人?

编者按:职教强国 关乎你我!当下正值新型冠状病毒肆虐的非常时期,国家、民族、社会和人民大众正在经受着历史考验,这个时候,职业教育要勇于担当,不负使命,为我国打胜这场疫情阻击战做出应有的贡献。在党中央坚强领导和高度重视下,伴随着近十年的高速发展,我国职业教育规模全球最大,中高等职业教育分别占我国高中阶段教育和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特别是近几年来,通过提质培优,内涵和质量有了很大提升。学校更加注重学生思政工作,德技并修、德育为先,工学结合、知行合一,很好的培养了学生的技术技能和专业应用能力,培养了一批批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接班人。自疫情爆发以来,各职业院校积极响应中央号召,以崇高的政治站位和思想认识,利用专业优势和精湛的技术技能,纷纷行动起来,加入到抗击病毒的战斗中来。不管是医学相关专业院校,还是其它专业广大师生,不管是逆向而行亲赴湖北一线,还是各自在所属地区发挥能量,都是在为祖国出力,为百姓分忧。
 
  自1月27日我们策划上线——职教战“疫”专题栏目以来,得到了职教战线同仁的积极响应和大力支持,陆续收到了各地各职业院校大量的稿件信息。通过展示职教战线抗击疫情的人物、事件和案例,为抗疫声援!为职教发声!发出更多的职教好声音,传播更多的职教正能量!树立职教良好社会形象!期待更多职业院校投稿:mvenews@163.com 。

 
  MVE网浙江讯(通讯员   朱旻)线上课堂如何有效地立德树人?

  在线教学如何实质等效线下课堂?

  如何确保“隔空”学习的持续投入和科学评价?

  自新冠疫情爆发以来,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的老师们积极响应教育部“停课不停学”的号召,集思广益、多措并举,守土有责,在“云端”课堂打响“疫情防控阻击战”,努力践行“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育”,坚持公共基础课与思政课同向同行,润物无声地做好“全过程”、“全方位”的立德树人。

  其中,《大学英语》课程团队根据疫情背景,重组了教学内容,创新了教学形式,充分利用“时事”素材,结合教材知识技能点,深入挖掘全过程思政元素,设计了“自主学习”+“云端课堂”+“线上实践”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做到“自主学习有粘性”、“云端课堂有灵性”、“线上实践有悟性”。

  一、积分激励重参与,自主学习有粘性

  在师生、生生互不相见的情况下,如何保障学生的学习投入和学习效果?《大学英语》课程团队的老师们将学习内容碎片化、学习检测阶梯化、学习评价可视化,以学习积分的形式激励学生保持良性竞争环境下的学习粘性和持续投入。与此同时,学生社群的建立和教师作为学习主导者的高度活跃度也是激励学生持续学习的重要一环。

  二、在线直播重互动,云端课堂有灵性

  在缺乏真实课堂互动的情况下,如何让“直播课堂”与“真实课堂”最大程度地实质等效?“设计为先,互动为重”是老师们的心得总结。所谓“设计为先”是指教师充分利用信息化学习平台的数据,加以分析后通过精心的设计使直播课堂与线下课堂顺畅衔接,自主学习与教师讲授顺利过渡。所谓“互动为重”是指互动贯穿主线的问题启发式、任务驱动式在线教学,通过不断发起包括在线讨论、在线测试、问卷、投票、小组任务、实时对讲等形式的“虚拟课堂”活动,保持学生的学习热情和专注度,保障学生的主体地位。

  三、项目输出重合作,线上实践有悟性

  如何确保语言输入能够有效输出?语言学习能够学以致用?《大学英语》课程的老师们将实践课也搬上了“云端”,学生通过组队完成线上PBL任务,增强了合作意识、协同能力;实现了知识的内化、技能的巩固迁移以及信息化能力和人文素养的提升。

  语言学习源于生活,归于生活。随着疫情的全球爆发,我们把目光逐渐转向世界;随着中国速度、中国方案、中国经验在全世界范围的认可和推广,我们的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借着生动的“时事”教材,老师们将线上英语课设计成了一堂堂“有温度”、“有深度”的“育人大课”、“育人金课”。例如,公共英语教研室的朱旻老师精心设计整合了教材章节,搜集了大量资料,策划了线上“战疫英文专题”,就疫情防护、战“疫”精神、中国经验、责任担当等主题让学生“动脑思”、“动笔写”、“动口说”;学生完成了“防护建议英文写作”、“演讲稿配音”、“战疫海报创作”等一系列任务,分享了感人的疫情故事,分享了自己参与志愿者工作的经历,通过各种途径真真切切地发出了自己的“心声”。

  图为学生创作的战疫海报作品

  铸魂育人担使命,战疫英文齐发声。通过融入思政元素的“三位一体”教学模式,浙交院的《大学英语》课堂将人与自然、生命健康、道德品质教育以及感恩意识、国际视野、家国情怀、民族自信、责任意识、工匠精神与语言学习有机结合,助力培养高质量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的国际化发展,助力我国高质量职业教育标准和范式的国际输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