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2月5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教育部等五部委就针对做好疫情防控期间就业工作下发了通知,其中针对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特别提出“暂停各类高校毕业生就业现场招聘活动,鼓励高校和用人单位利用互联网进行供需对接,实行网上面试、网上签约、网上报到。公共就业人才服务机构延长报到接收时间,通过信函、传真、网络等方式为毕业生办理就业协议签订、报到手续。视情调整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招聘、基层服务项目招募笔试面试时间。加强求职心理疏导”。
教育部高校学生司司长王辉在2月12日的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介绍,2020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874万,比上一年增加40万人,综合考虑经济下行压力和疫情叠加影响,预计今年上半年高校毕业生就业面临的形势将更加复杂、严峻。教育部对毕业生就业工作进行了具体安排部署,包括加强网上就业服务,推动各地各高校开展网上面试、网上签约以及网上办理就业手续;大力开拓就业渠道,鼓励毕业生到基层就业创业;建立校企合作的对接平台,支持毕业生实现多渠道就业;着力强化贫困家庭学生、残疾学生等重点帮扶;开发一批线上就业指导课程,开通就业咨询热线,做好毕业生的心理辅导工作。针对此次疫情,教育部决定适当延长择业时间,对离校时未落实工作单位的高校毕业生可按规定将户口、档案在学校保留两年。
早在2月5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教育部等五部委就针对做好疫情防控期间就业工作下发了通知,其中针对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特别提出“暂停各类高校毕业生就业现场招聘活动,鼓励高校和用人单位利用互联网进行供需对接,实行网上面试、网上签约、网上报到。公共就业人才服务机构延长报到接收时间,通过信函、传真、网络等方式为毕业生办理就业协议签订、报到手续。视情调整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招聘、基层服务项目招募笔试面试时间。加强求职心理疏导”。
所有这些举措,无疑给874万高校毕业生,实际是874万个家庭带来了希望——素有“金三银四”之称的春季招聘并不会由于疫情的来袭而消失,只会随着疫情的过去而后移。届时,诸如医学、护理、人工智能、在线教育等领域相关岗位人才需求反而会增加。
在众志成城抗击疫情的特殊时期,笔者对滞留家中的毕业生、延期开学的高校及政府相关部门提出以下建议:
毕业生要抓紧延缓返校这段时间,实现自我提升。首先,毕业生在家里应更加认真地完成毕业设计、毕业论文,为疫情过后落实就业工作争取时间。目前各高校图书馆都为师生提供了电子资源服务,学生可远程登录访问学校购买的国内外电子资源,知网和各大学知识库在疫情期间也免费对社会开放。其次,毕业生可以利用这段时间进行思考和沉淀,认真思考自己的就业方向,与家人多沟通与交流,这样在主动出击寻找就业机会时,才能更加明确方向、树立目标。再其次,抓紧时间给自己充电,针对自己的就业方向,储备和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计算机技能,提升自己的就业竞争力。为了适应网络招聘,毕业生可以通过丰富的网络资源进一步学习和掌握视频面试等求职技巧。
高校要加强网上就业活动与服务,做好重点帮扶,指导学生创业,并做好毕业生心理疏导。首先,将每年的校园招聘会调整为网上举办。高校可通过网络平台,举办分层次、分类别的网络招聘会,致力于线上供需对接。其次,高校要加强网上就业服务。高校要积极为毕业生梳理传递招聘信息,并提供线上办理手续等服务,还可邀请招聘平台的专家开展专题讲座,为毕业生提供“实战”建议。再其次,关注特殊群体毕业生,做好重点帮扶。要特别关注湖北等重点疫区毕业生、残疾毕业生、困难家庭毕业生等特殊人群的就业问题,了解其求职动向,认真梳理以上特殊群体就业困难和进展情况,有针对性地推荐适合的就业岗位。最后,高校要加强毕业生自主创业指导。新冠疫情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已在微观层面显现,第一批无力承受现金流压力的企业已开始倒闭。这种状况一方面使毕业生就业岗位有所减少,但另一方面却为毕业生自主创业创造了机遇。尽管毕业生在校学习期间接受过创新创业教育,但真正进行过创新创业实践的却不多。高校要加强对毕业生的创业指导,并尽可能提供更多的社会资源。此外,高校还要加强毕业生求职心理疏导,开通心理咨询热线,疏解毕业生的求职压力,引导毕业生以积极的心态求职就业。
有关部门要着手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确保疫情防控期间毕业生就业工作平稳有序。首先,建议人社部门为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增加编制,并适当降低对应届毕业生的学历要求,给大学生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其次,建议大学生自主创业支持政策尽快落地。尽管政府部门对大学生的创业出台了不少政策, 但政策的可操作性不强,落实的力度不够,毕业生享受自主创业税收优惠政策年限不够长。政府部门应设立专门机构,搭建和完善创业平台,服务大学生创业并进行跟踪指导,适当延长政策支持时间。再其次,要严格审核网上的用人单位和招聘信息,确保信息真实有效,坚决防止虚假招聘、传销团伙对毕业生的欺骗与危害。最后,对于战斗在防疫一线的工作人员子女,特别是在抗击疫情过程中因公感染、殉职工作人员的子女,地方政府和人社部门要优先为其提供就业机会,用人单位必须配合执行,切实为在疫情一线奋战的相关人员解除后顾之忧。
相信在学生、高校、政府相关部门的共同努力下,必将最大限度降低疫情对毕业生就业的影响,迎来充满希望的毕业季。
(作者吕华单位: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作者李佳单位:北京教育考试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