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联邦北部、西伯利亚和远东地区的土著少数民族,简称北方土著(少数)民族、北方人口较少民族或北方小民族,他们世代生活在俄罗斯北极地区、西伯利亚和远东地区的传统祖先居住地,保持着传统生活方式、经济活动和手工艺,保持独特的文化,拥有共同的语言。
农场劳动 视觉中国 供图
俄罗斯联邦北部、西伯利亚和远东地区的土著少数民族,简称北方土著(少数)民族、北方人口较少民族或北方小民族,他们世代生活在俄罗斯北极地区、西伯利亚和远东地区的传统祖先居住地,保持着传统生活方式、经济活动和手工艺,保持独特的文化,拥有共同的语言。
根据俄罗斯联邦政府法令通过的包括埃文基人、那乃人、奥罗奇人、楚科奇人等的北方土著少数民族有40个,土著民族总数约为26万人,约占俄罗斯北方总人口的17.3%,生活在俄罗斯联邦70%以上的领土上,约有70%的人生活在农村地区。独特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决定了北方土著人民的生活方式和经济活动,其劳动技术教育与北方人民的物质和精神文化及其传统密切相关。
适应本民族文化环境和发展需要
俄罗斯北方土著民族中小学劳动技术教育是特定文化中的教育,具有双重性特点,一是劳动技术教育体现了国家统一的教育要求,为国家教育现代化服务;二是考虑和适应本民族文化环境与发展需要,体现了民族特色。
一至八年级的劳动技术教育包括不变部分的联邦必修课程“工艺学”与可变部分的多种形式的劳动教育相结合,“工艺学”必修课主要实行各学科+模块的教学模式;九至十一年级的“工艺学”作为学校的选修课以模块或参观、小组活动、单元活动、圆桌会议、代表会议、学术辩论、学校科学协会、运动会、竞赛、探索和科学研究、社会公益实践等多种形式结合,灵活进行。
劳动技术教育的途径主要有“工艺学”课、自主服务劳动、家庭劳动、社会有益劳动等。在劳动教学、社会有益劳动及生产劳动过程中也包括中学生的就业指导环节,而传统职业方向如驯鹿饲养员、养兽专家、捕猎者、鱼品加工专家、马达工、无线电-气象预报员、畜牧工作者、电工、木匠、毛皮处理者等,是学校就业指导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在每年的8月至9月期间,高年级的学生直接在他们父母工作的养鹿、狩猎、捕鱼小队、野外营地进行劳动实践,女孩可以向父母学习加工毛皮,缝补家什、鞋子和衣服等家务工作。
与国家、区域特点相关的必修课程主要有母语、文学、民族文化、装饰实用艺术、传统手工艺、民族运动种类、边疆地理和历史等。在进行智育的同时,重点考虑学生的思维方式与民族特征,通过劳动技术教育,让学生熟悉并掌握民间工艺的知识和技能,形成对本民族艺术的兴趣,形成民族自觉,培养健康的、久经锻炼的、刻苦耐劳的人。
教育和工业技术综合体、民族应用艺术相结合
俄罗斯北方土著民族重视劳动技术教育综合育人功能。劳动是每个人幸福的源泉,是道德形成的基础,它有助于自我教育,并对善良、诚实和尊重他人工作的道德品质的发展提出某些要求。俄罗斯学者丹尼洛夫(Д.А. Данилов)认为,以学生的公民发展为目标的个人社会化,先要有这样的学校组织,即学校里的生活活动反映了社会、劳动、法律、道德、审美关系的总和,从而使学校成为生活本身,这种学校组织的主要条件是整个教育教学活动与生活、生产劳动的有机联系。在苔原和针叶林的恶劣气候条件下,老年人积累的社会经验在成人和儿童各个活动领域的日常交流中传播。从五六岁开始,儿童被赋予了微不足道的可行任务,并学习独立、节俭、耐心、克服困难、机智等道德品质。劳动技术教育的综合育人功能延续了苏联劳动技术教育的实践经验,并在此基础上有所创新。
俄罗斯北方土著民族中小学劳动技术教育的内容注重与时俱进,不断强化人的全面发展和技术素养的培养。《2024年前俄联邦发展国家目标和战略任务》中指出,教育领域必须解决的优先任务之一是更新内容和改进“工艺学”学科领域的教学方法。强调学校应跟上时代的步伐,教孩子们掌握新知识和技能,进行自由的、创造性的思考,以适应快速变化的生活。俄罗斯北方土著民族中小学劳动技术教育提供了对教育活动内容的操作性介绍,充分反映了现实变化和专业定位、自我认同的形成。同时考虑到世界教育标准、国家及地区的具体情况和需求,劳动技术教育的内容还涉及计算机辅助设计、3D建模、数字化生产技术、纳米技术、机器人和自动控制系统、智能家居技术和物联网等领域,体现了最新的劳动技术教育内容。
俄罗斯北方土著民族独特的生活方式与数百年历史的驯鹿放牧有关,他们在广阔的苔原、森林、针叶林地形中狩猎,过着游牧和半游牧的生活,传统经济活动方式主要是狩猎、捕鱼和驯鹿放牧等,需要熟悉该地区的地理特征、动物生物学、气象学等。男孩从幼年时期开始,就从劳动教育中学到鱼类品种及其迁徙的主要途径和捕食方法、海洋动物的习性及捕捞方法等。北方土著民族国立普通学校最大限度地保留了民族手工劳动和民间文化的传统,让学生了解所学习的工作类型技艺,了解民间应用艺术的特点,了解与劳动相关的传统游戏、娱乐及劳动习俗,了解口头民间艺术,如关于劳动主题的谜语、谚语等。
借助劳动技术教育促进体能锻炼
基于劳动传统的民族传统体育游戏向儿童灌输生活所需的技能,教他们了解传统行业,为未来生活做准备。要想成为一个优秀猎人、渔夫或驯鹿牧民,一个人必须具有很强的身体耐力和敏捷性,他必须每天在深雪中行走数十公里,蹚冰漂流等,这是在恶劣的气候条件下生存所必需的。因此,北方土著民族中小学劳动技术教育在实施中会考虑到北方土著民族的区域特点和民族特征,充分挖掘学生的身体和精神潜能,以满足与同伴交流和认识周围世界的需要,通过劳动技术教育把学生培养成为健康的、久经锻炼的、刻苦耐劳的人。但是,劳动活动的安排有时也会忽略地区的气候特点和学生的生理特点,对学生的身体健康带来负面影响。因此,通过劳动技术教育来加强锻炼,促进健康,形成人的生命价值观,健康重于一切也成为俄罗斯北方土著民族学校的一个优先方向。
乡村学校的劳动技术教育从未脱离过北方人民的传统职业,而学生夏季生产协会被认为是学生社会公益劳动的主要形式。在远北地区恶劣的气候条件下,并非所有学校都有实验园地,如动物养殖、畜牧业、家禽养殖、温室养殖等学生劳动实践,一般是通过学校与生产部门的联合来实现。也有一些学校,利用学校自身资源,结合学生的职业技术劳动课程来实施,进行经营和服务活动。以劳养校的做法在俄罗斯农村学校非常普遍,也从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学校经费的不足。
在我国,劳动教育也是普通中小学实施“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最主要的途径,对于落实新时代“五育”并举的教育方针,培养学生成为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未来新型劳动者,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要意义。
我国与俄罗斯一衣带水、地缘接近,由于历史原因,在俄罗斯北方土著少数民族中有些还是中俄跨界民族。俄罗斯北方土著少数民族与中国东北地区少数民族的中小学劳动技术教育方面既有各自的特点又有共通之处。我们可以借鉴俄罗斯北方土著少数民族中小学劳动技术教育的改革实践,加强民族地区中小学劳动技术教育,构建“劳动+技术+民族文化+教育”有机融合的创新模式。
(作者单位:哈尔滨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2017年度一般项目“黑龙江[阿穆尔河]沿岸中俄跨界民族教育状况比较研究”[17BMZ072]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