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职业发展   成就出彩人生
地方分站: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 媒体职教 > 中国教育报 >

聂伟:培训,新时代职教改革发展的新引擎

2020-11-25 16:02:17 中国教育报 责任编辑:艾迪
分享到:
开展职业培训是职业教育的应有之义,是职业院校办学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是职业教育类型特征的典型体现,是新时代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引擎

      《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2020—2023年)》(以下简称《行动计划》)强调职业教育的“培训”属性,将职业培训置于重要地位,这不仅是正本清源、做好职业教育元研究的理论诉求,更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构建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教育体系”、十九届五中全会“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重要体现。开展职业培训是职业教育的应有之义,是职业院校办学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是职业教育类型特征的典型体现,是新时代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引擎。
 
        培训是职业院校功能的再强调和再完善
 
        从理论层面看,培训是职业教育的应有之义。我国使用的“职业教育”概念,与国际通用的“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TVET,Technical and Vocational Education and Training)概念内涵相同。“职业教育”一词包括职业教育、技术教育和职业培训等诸多内涵,尽管日常使用概念时并不出现“培训”二字,但“职业教育”本身涵盖了培训的意思。
 
        从政策层面看,培训是职业院校的法定职责。早在1985年印发的《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就明确要求职业学校除了可以为本单位和部门培训人才外,还可以接受委托为其他单位开展培训。1996年颁布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中提出“职业学校教育与职业培训并举”,这是将培训作为职业院校职责的主要法律依据。201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修订草案(征求意见稿)》继续沿袭了这一规定,明确“职业教育包括各级各类职业学校教育和各种形式的职业培训”。
 
        然而长期以来,我国职业教育一直“以学历教育为主、以职业培训为辅”,培训没有被纳入学校发展的“主责主业”,教育和培训“一条腿长一条腿短”等现象普遍存在,培训成为“教育短板中的短板”。培训中,还存在诸如教师主动性不强和培训能力欠缺、培训资源不足、培训内容针对性和适用性不够等问题,培训是职业教育发展的薄弱环节已成为不争的事实。
 
      《行动计划》要求优质职业学校年培训人次达到在校生规模的2倍以上,就是对破解这一问题的有力回应。当前,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促进高水平就业、服务高质量发展已成为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取向,职业院校必须要高度重视培训,充分发挥培训的稳就业、保民生功能,这是职业教育培训功能的重申和回归。
 
        培训是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重要手段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一直是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重点和难点。为破解难题,近年来集团化办学、现代学徒制、产教融合型企业建设等举措相继实施,然而,培训却未引起应有的重视。
 
        当前校企合作普遍不够深入,其中一部分原因就在于校企合作是单方面为学校培养人才,与企业关系不大,校企双方没有建立起良好的信任关系和利益分配机制。随着校企合作的逐渐深化,校企互信不断增强,双方获利不断增多。企业尝试将岗前培训、转业培训、学徒培训、在(转)岗培训等业务交给学校承担,进而寻求在技术咨询服务、企业大学建设、职工培训基地建设、科研联合攻关等方面的合作,使学校有机会逐渐触及企业发展的商业核心和技术机密,为形成校企命运共同体奠定扎实基础。
 
        可以说,培训作为深化产教融合的着力点,是校企合作深化的过渡阶段和助推剂,有利于增强学校和企业的合作黏性,更好服务于产业工人队伍素质提升,使校企合作实现“打井式”深挖,为企业升级和转型发展增值赋能。
 
        培训是反哺教学、推动教学改革的有效途径
 
        在职业院校内部,学历教育和职业培训分属不同的业务部门管理,按照各自轨道运行,普遍存在“两张皮”的现象,阻碍了专业教师参与培训,培训与教学交融难度大。一方面,专业教师已经承担日常教学、企业实践、技能大赛、学生管理等任务,工作量趋于饱和,培训变成额外工作负担;另一方面,从学校到学校成长起来的专业教师对生产一线的实际情况掌握不多,对企业员工的学习需求与动力缺乏了解,胜任企业员工培训工作有一定难度。此外,受绩效工资总额控制等制约,学校培训收入无法分配给专任教师,挫伤了专业教师参与培训的积极性。
 
        培训和教学两张皮,对培训资源和学校资源造成双重浪费。职业院校应该积极推动育训结合,坚持以训哺教,促进二者相互融合、相互促进。
 
        从现实情况看,不少具有行业背景的职业院校,将学历教育和职业培训并举并进、双轮驱动,形成了鲜明的办学特色,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通过开展培训活动,学校把握了行业发展动态,跟踪了产业进步趋向;教师能获取企业最新信息,把生产管理和服务一线的技术、案例带到课堂,促进课堂教学对接生产岗位实践,切实增强课堂教学的针对性、有效性和吸引力。
 
        培训是提高专业教师队伍素质的直接方式
 
        专业教师应是学校培训任务的主要承担者和执行者,但就目前职业院校承担培训的实践来看,教师参与较少、承担比例较低,多依赖企业专家或校外教师完成。面对社会阅历丰富的成年人,面对拥有技术技能经验的一线人员,培训必须生动、鲜活、有用、可靠,必须有效解决受训人员的直接需求,才能取得良好的培训效果。
 
        承担培训任务的教师,一般多为“双师型”专业教师。从教师的维度看,教师培训行业企业人员,需要深入开展培训需求调研,熟悉一线情况,对接新经济、新技术和新职业,开发出适合的培训资源,凝练出有用的培训项目,研究制订出有效的培训方案、科学的培训标准和课程标准等,才能增强培训项目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从学校的维度看,学校要充分利用实习实训基地、产教融合型企业等平台,对具有发展成为培训师潜质和基础的“双师型”教师进行培训师培训,帮助他们掌握人力资源开发的知识和技术,掌握培训的方法和技巧,以驾驭学校和企业“两个讲台”,站稳课堂和车间“两个岗位”,建立稳定的校内培训师队伍。在此过程中,教师的实践技能必然得到有效锻炼、专业素质得到有效提升、教育教学观念得到有效升华,对个人专业发展具有直接推动作用。
 
        培训是新时代职业院校改革发展新的增长点和着力点,是大幅提升职业教育现代化水平和服务能力的重要举措。在“破五唯”的背景下和新一轮的“提质培优”行动中,将加大培训在职业院校评价中的权重,使培训成为职业院校增值赋能的重要评价指标。地方政府和相关部门,应积极发挥职业院校在场地、设备、师资、专业、课程等资源方面的优势,支持职业院校面向在校学生和全体社会成员开展职业培训,使之成为职业培训的主力军和主阵地,为实现更高质量和更充分就业提供坚强有力的支撑。
 

(作者单位: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职业与继续教育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