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职业发展   成就出彩人生
地方分站:
当前位置:首页> 新闻 > 媒体职教 > 中国青年报 >

熊丙奇:“双高时代”应坚持“教学为王”

2020-02-25 17:44:50 中国青年报 责任编辑:刘莉
分享到:
导读:“双高”时代最大的亮点,应该是一提起高职,就会让社会认可高职的教育水平、质量。

  教育部、财政部日前公布了197所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以下简称“双高计划”)建设单位名单,《中国青年报》撰文称中国高职发展进入“双高”时代。“双高”时代与之前有什么不同?什么是“双高”时代的新亮点?从有关“双高”建设单位的动作看,谈高大上的项目比较多,而聚焦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的却比较少,而无论是建高水平高职学校,还是建高水平高职专业,提高教学质量才是根本。
 
  在笔者看来,“双高”时代最大的亮点,应该是一提起高职,就会让社会认可高职的教育水平、质量。此前,我国职业教育的地位较低、社会认可度较差,一是因为职业教育受到一定程度的歧视,比普通教育低人一等;二是因为职业院校的教育质量不高,有的家长甚至担心孩子去职业院校,非但没有学到技能,反而被不良的学风、校风“带坏”。从国家层面改革教育和人才评价体系,把职业教育作为与普通教育平等的类型教育“下一盘大棋”,主要解决第一方面问题,而高职院校提高教育质量,才能让“双高”名副其实。
 
  高职院校推进产教融合,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其出发点,都应该是提高高职人才培养质量。也就是说,人才培养是高职的第一要务,学校的建设、发展,要基于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在这方面,我国有的高职院校,是本末倒置的。拿组织学生实习来说,近年来职业院校的学生实习,时常被曝出侵犯学生合法权利,把学生当廉价“学生工”的问题。
 
  这就不是出于培养人才,而是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旗号下,把学生作为谋利工具,这对高职院校的形象伤害很大。从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出发,高职院校要建设实习基地,遴选具有资质的实习单位,精心设计实习内容,组建实习“双师型”导师队伍,严控实习过程,严谨评价实习质量,并可以基于此,探索出全新的“以现场问题为导向”的职业教育模式,即让学生投身生产现场,在“双师”导师的带领下,一起解决现场问题,在解决问题中,提高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要让高职院校从关注数据指标,到重视内涵建设,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必须坚持结果性和过程性评价相结合的评价体系。所谓结果性评价,主要关注高职毕业生的就业率和就业质量,因为高职是以就业为导向办学,以就业率和就业质量评价高职办学质量,是合适的,关键在于就业率数据和就业质量报告必须准确、真实,而非弄虚作假编造数据的结果。所谓过程性评价,则要关注学校对教育教学的投入,以及学生对教育教学的满意度。比如,学校是否建立起学徒制,有多少学生享有“学徒制”带教,学校的技能课有多少是“双师”进行教学,等等。
 
  高职院校与地方本科院校一样,都是教学型院校,应以抓好教学为第一要务,哪怕是开展课题研究,也要服务于教学,离开教育教学搞科研,并不利于提高这些院校的社会地位,也偏离学校的办学定位。当然,高职院校与地方本科院校的教学有所不同,必须坚持以就业为导向,打造特色专业,培养马上能上手的高技能人才。从对高职院校学生的调查看,有部分学生对学校开设的通识课不满,觉得还不如高中教学水平;同时,对部分技能课的陈旧教学方式和过时教学内容也有意见,认为这与社会科技发展和需求脱节,“学难致用”而缺乏学习兴趣,这都是高职院校教学改革的空间。
 
  笔者建议,每一所高职院校,不妨对所有在校学生和近年来毕业的校友,进行一次大调查,听取他们对学校教育教学的意见;再在各院系,对各专业课程教学、学生实习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分析,就如何向学生提供高质量的职业教育进行全面的改革探索,不搞噱头,不搞花架子,踏踏实实做好育人工作,这才能不负“双高”时代。